本月戏说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ihuo197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不是你要追寻的终点,而是一种旅行的态度。
  ●命不能争,运可以造,弱者认命,强者抗命,能者求命,智者造命。
  ●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
  ●一层秋雨一阵凉,一瓣落花一脉香,一样流年自难忘,一把闲愁无处藏。
  ●我万事追求苦尽甘来,但一直解决不了如何先洗完碗再享受美餐。
  ●希望是火,失望是烟。生活总是在一边点着火,一边冒着烟。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在想哭的时候还有人逗我笑。
  ●难过了,就蹲下来,抱抱自己,原谅别人,也放过自己。
其他文献
■讲述人:周惠 整理:李桦    我出生在西安。抗战期间,西安屡遭日本飞机轰炸。为避战祸,父亲带着我们定居在甘肃省徽县。在这里,父亲参加了中共地下党的革命工作。后来,由于地下斗争的需要,我做了地下党的小交通员,在敌人的刺刀丛中,走过了1949年。  那是1948年初冬的一个早晨,我家突然来了一位乡下“卖柴人”,父亲写了一张纸条交给我,让我跟着这位“卖柴人”去一个地方,并叮嘱说,你要跟紧了,但要保持
期刊
1949年,我随华北大学(人民大学的前身)迁入北京。当时,华北大学在平津等地大量招收青年学子,为新中国的建设提供各行各业的人才。  1949年9月,我和同学们接到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参加开国大典。这让我和同学们异常兴奋。我们常常夜以继日地进行队列训练,每个人都非常投入,从不叫苦叫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那天,同学们天不亮就起了床。我们从学校出发,到达天安门广场的指定区域。华北大学的10
期刊
最难忘记的是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当时我和哥哥姐姐,都进了学堂。记得那时,老师们用了一周的时间,制作了五星红旗,学校在操场坝上立起了旗杆。少先队员还第一次系上了红领巾。上午,全校师生在一起举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第一次看着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我的心激动极了。  接着,便由红旗方阵和秧歌队开道,举行了大游行。鞭炮声、口号声融为一片。我当时参加了秧歌队。因为我身材瘦小,脸型清秀,老师让
期刊
我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因为父亲早亡,母亲无力抚养5个孩子,几次想把我抛弃到育婴堂。幸亏,新中国成立了。我成为温州市第一幼儿园的第一届幼儿。因为特殊照顾,我上幼儿园、小学都是完全免费。中学老师又帮助我申请助学金,使我成为同龄人中为数不多的高中毕业生。我知道有了新中国才有我的新生,北京天安门成为我魂牵梦绕、日思夜想的地方。  “文革”中,我和几个同学参加了北上大串联,一门心思想见到毛主席。但是,在
期刊
1949年初秋,家乡湘西小镇刚解放不久。一天,有人在我们学校前的广场临时立起的支架上安装一个黑色大喇叭,有同学打听到,今天要广播新中国成立大会。  这时,广场上的群众已越聚越多,男女老幼个个感到新奇而兴奋。不一会儿,台上有人喊:北京的大会开始了!安静!接着,大喇叭里传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后来又听见浓重的湖南口音,好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我们这群孩子确认自己听懂了这一句,于是也学着那声
期刊
我最难忘怀的,是1949年那个星光灿烂的夜晚。  共和国成立的消息还没有传到前线,我和我的战友们都趴在广东阳江一个山头的战壕里,堵击着企图逃跑的国民党残敌。他们的三次突击都被我们打回去了,紧接着第四次突击又开始了,这次除了步兵以外,还有坦克车开道。面对眼前的敌情,连长对我说:“指导员,你在这儿指挥,我带七班把他们打回去!”  10月12日这次是敌人的垂死挣扎,火力非常猛烈,又有坦克在前面开道,要把
期刊
8月12日,文化部共享工程離退休干部基层点启动仪式在京举行。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向文化部直属艺术院团14个老干部活动站赠送了共享工程设备和文化资源,可以让老干部们欣赏到近450个小时、840部(集)的音乐、舞蹈、戏曲、电影、专题讲座、健康保健、文化专题片等视频资源。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出席启动仪式。  中国歌剧舞剧院离退休职工代表李白成在仪式上激动地表示,文化部把我国最优秀的文化、艺术
期刊
家庭絮语  ■李刚    1919年,我祖父从日本留学回国,西装革履,挽着自己找的媳妇。我曾祖父见了,立即两眼翻白,闭过气去。醒来的第一句话是:“成何体统!成何体统!国将不国!国将不国!”  1939年,我父亲读大学的时候,常忙着上街演讲,游行。我祖父在书房里跺着脚道:“要救亡也得先把书读好,玩这些花架子顶什么用!将来靠什么安身立命呀?”  1959年,我爱读普希金,读莱蒙托夫,常把他们的诗挂在嘴
期刊
在当年一起下乡的荒友里,秦朴算是不起眼的一个,然而就是他,返城以后,在黄金钻饰业这个璀璨夺目的舞台上,连创佳绩,摘金夺银,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994年,他的戒指作品“鸡冠花”在全国大赛上荣获戒指组的亚军;1996年,他的耳环作品“金秋”,在世界黄金协会(WGC)举办的亚洲足金首饰设计大赛上,一举拿下耳环组最佳设计大奖。  1998年,他精心设计的体现中国风格的戒指作品“紫禁城印象”,在国际
期刊
近日,一则揭露“80后婚姻潜规则”的帖子宣称:“面对父母的逼婚,也只能把结婚作为满足他们期望的手段;这年头谁还会怕结婚,因为离婚根本不是丢人的事……”  更多网友对此文都深有感触,他们说:“虽然有反叛精神,但是父母对自己关心到极致,这个养育之恩让自己很难违抗。越是家庭条件好的,父母越是关心儿女婚事。”但是也有网友反对这种看法:“结婚明明是两个人的事,不该把责任推给父母。”  有关专家称:“80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