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基本实验教学的策略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i58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化学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科学学习方式的养成奠基。初三化学为学生敞开了化学殿堂的大门,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之旅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基本实验操作的教学特别要注重对学生规范操作、科学表达的引导和训练。学生在学习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之前,已经参与过不少实验,见过或使用过一些仪器,他们喜欢看到神奇的实验现象更渴望亲手实验、自主探究,这为学生化学实验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技能和情感基础。但因为学习要求的不同,可能使学生形成了一些不良的操作习惯。为此,初三实验的基本操作教学应着眼于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特殊性和目的性的认识,强化实验的安全意识和操作的规范化要求。在操作技能的训练中,应将语言指导、正确操作示范和纠正错误操作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引导学生科学地表达正确的操作以及错误操作带来的后果。
  一、了解常見的化学实验仪器
  对于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学生应该达到以下要求:能认识常见化学实验仪器,并能正确书写仪器的名称;能说出常见化学实验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1)反应容器。常见的反应容器有: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烧杯、锥形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仪器的形状、材质入手进而推断仪器的主要作用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2)加热仪器。常见的加热仪器有:酒精灯、酒精喷灯。通过对比这两种仪器学生会发现,酒精灯和酒精喷灯的构造不同,火焰可达到的温度也不同,进而决定了这两种仪器的使用条件。酒精喷灯用于加热需较高温度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而这些化学反应的条件一般都是高温。酒精灯则用于反应条件为加热的化学反应。明确了酒精灯和酒精喷灯的这一区别,学生也可以根据实验装置所提供的加热仪器推测出化学反应的条件。
  (3)计量仪器。常见的计量仪器有:托盘天平、电子秤、量筒、温度计。在托盘天平的使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不能正确读出游码所示的质量 ;当称量物与砝码放反位置时所计算称物质的质量容易出错。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托盘天平的构造。特别是标尺的零刻度线在天平的左端,游码所示读数要以左边缘为准,学生就不难理解明确托盘天平的计算准则,上述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4)经过磨砂处理的仪器。“磨砂”是增加玻璃仪器密封性的一种处理工艺。明确这一目的,加上仔细的观察,学生不难发现经过磨砂处理的仪器有:玻璃瓶塞、试剂瓶(广口瓶、细口瓶、滴瓶)口内侧、集气瓶口上侧、分液漏斗上端口内侧、酒精灯的灯壶口内侧。
  二、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是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基础和保证。为了确保操作技能学习的效果,一定要遵循技能学习的规律。首先学生要明确操作任务和要求,便于形成动作定向,然后教师进行正确规范的示范,并用简明扼要的操作要领指导,使学生整体感知操作全过程。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分解、模拟训练,并在注意事项要求及教师具体指导下,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矫正,使操作更规范、准确、熟练。同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意在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正确操作的原因,并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出正确操作的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大部分的正确实验操作的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基本的常识就能够顺利解决。对于一些实验操作如果思考不到位,就很容易出现表达不准确、不规范的问题。
  (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先将试管预热,加热过程中要不断地上下稍稍移动试管。分析这么做的原因时,学生能准确回答出为了防止试管因为受热不均而炸裂,所以要先将试管预热;加热过程中试管已经预热充分,因此加热过程中要不断地上下稍稍移动试管的原因肯定不是防止试管因为受热不均而炸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思考如果在加热过程中试管固定会导致试管内的液体局部受热,液体喷出伤人。所以加热过程中要不断地上下稍稍移动试管是防止试管内的液体局部受热,液体喷出伤人,而不是防止试管因为受热不均而炸裂。
  (2)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分析原因时如果学生能想到固体药品在一般的储存环境下,尽管盖着试剂瓶塞,试剂中也会有少量的水分。因此,加热固体时很可能会产生冷凝水,如果试管口向上,冷凝水倒流就会使灼热的试管底部骤冷而炸裂。所以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的原因就是:防止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3)在过滤操作的教学中,学生比较重视对过滤操作要领的记忆“一贴、二低、三靠”,但对于过滤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却较少。如:分析过滤过程中发现过滤速度太慢的原因、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若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滤纸与漏斗内壁之间就会留有空气,构成空气的粒子会运动到滤纸的孔隙中,导致过滤速度减慢;若加入的被过滤液体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被过滤的液体就会不经过滤纸直接流入滤液中使滤液浑浊。学生经过主动思考会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在解决问题时自然能够灵活应用。
  化学实验不仅能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相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其他文献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乡镇中学从事英语教学工作,而在乡镇中学中,由于英语教师相对缺乏,基本上每人都担任两个班的教学任务,而班额比较大,每个班四十多个人,一个英语教师,在这种比例悬殊的情况下,想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到英语课堂带来的快乐好像是不切实际的。课堂中,学生应体会到英语游戏的快乐体验,也应享受到积极参与后的成就感。  一个原本看起来规模很大的班级,演变成为了有十二个小学习小组组成的小班级,有三分之
期刊
在平时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贫困户”的比例较高,给我们的数学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如何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是摆在我们面前很重要的一项任务。笔者在平常教学中一直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现将几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贫困户”的形成  (1)课程因素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由于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不同特点导致一些学生进入高中后对学习数学倍感困难,更由于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课的容量比较大,而且学习方向更为灵活,这也
期刊
关键词:高中语文 校本教材 语文素养 提升  随着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得到了强化,国内很多中学开始重视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为中学校本教材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为了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更多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新型人才,我国通过出台一系列规章和标准,对语文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学语文校本教材作为统编中学语文教材的补充和延伸,能够很好的弥补统编中学语
期刊
现在的《信息技术》教程重点体现了新课改所提倡的小組合作的学习方法,而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所以,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引入分层分组教学思想,正是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其原因在于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除了有常规的差异外,还存在一些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差异,主要表现在: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分组  (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异。
期刊
21世纪的中国各个方面都在蓬勃发展,教育首当其冲。教育的迅速发展,要求教师要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学高为人师”的道理警钟长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期刊
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法、不同風格。同一节课不同的老师教学也会各有特色。讲课的模式和环节都是平时常用的,都是小组讨论、自主学习、教师讲解。但是在这种教学交流中我学到了许多,从而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现将自己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1)教师综合素质很高,教态非常自然,沉稳,不急不躁,表现出了极强的亲和力,和学生的互动是非常成功的;他们的语言非常的干净,没有不应该有的口头语,也没有不必要的重复,而且语
期刊
随着各地新高考方案陆续出台,一方面给学生带来了机遇,把选择权还给了学生,另一方面也给学生带来了挑战。选择权还给了学生,但真正让学生选择时却存在着很多困难,许多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兴趣专业优势是什么,不清楚自己将来的人生目标在哪里;对社会需求,对大学录取专业及专业前景等情况不清楚。因此,新高考改革要求,从高中时期就要对普通高中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发展指导,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学业选修、职业行业体验以
期刊
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態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应该重视情感领域的研究。情感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英语词汇、英语口语表达以及英语写作等三个方面做起,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初中
期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果实的芬芳和诱惑,不用过多的招呼和言语,自然会吸引人们来采摘。这句诗句赞美了具有不张扬、用实际行动来奉献的高尚品质的人们。笔者由此联想到了,我们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各种的知识点犹如那桃李,我们语文老师教学过程的设计,怎样才能达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效果?桃李可以不言,我们老师的妙言肯定少不的。笔者在部编版的教学中,为孩子们架起四维发展空间,让听说读写散发迷人的芳香
期刊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同时给老师提供了有利的教学工具,给学生提供了高效的学习方法。  一、思维导图定义  思维导图(Mind Map)是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创立的一种新型笔记方法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来表达思维的工具。它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