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致和进京赶考

来源 :初中生学习·七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ckfai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668年,安徽仙源县举人王致和进京赶考,结果名落孙山,滞留京城,这已经是他第四次会试落第了。
  屡战屡败,想起千里之外家中供养自己读书的七旬父母,想起自己经年累月寒窗苦读现在却一事无成,王致和不禁悲从中来,跳楼的心都有过。欲返归故里,交通不便,何况盘缠皆无,无颜见江东父老;欲在京攻读,准备再次应试,又距下科试期甚远。最后,进退两难的王致和选择了在京暂谋生计,以期下一次的会试能“春风得意马蹄疾”。
  京城米贵,居之不易。在这样的漫长等待中,为了生计,从小跟父亲做过豆腐的王致和,在北京的安徽会馆附近租房制作豆腐,白天沿街叫卖,晚上在狭小的住房里读书。生意还过得去,王致和过着亦商亦读的日子。
  一次,豆腐做多了,当天没有都卖出去,剩下了不少。时值盛夏,卖剩的豆腐很容易发霉变质,王致和急得抓耳挠腮。为减少损失,他索性死马当活马医,将豆腐切成小块,稍加晾晒,配上盐、花椒等佐料,腌在坛里。他想,这样兴许还能减缓豆腐发霉,反正这些剩豆腐无法去卖了,可留着自己当一餐饭吃。之后,他歇伏停磨,一心苦读,竟把此事忘了。
  一转眼,3个月过去了,一天,王致和猛地想起后院那些腌在坛里的剩豆腐了。打开坛子,豆腐已呈青绿色,且臭气扑鼻。抱着弃之可惜的想法,他弄下一块儿用舌头舔了舔,觉得有点咸,有点黏,可吃起来臭里透着香,香味浓郁、鲜美。王致和干脆又弄下一小块儿尝尝,越吃越觉着好吃。
  那一刻,落榜3年的王致和霎时开悟:能做出闻着臭吃着香的豆腐也是人生的一种成功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那一晚,在初秋的清风中,他从一个失败的落魄举子摇身一变,成为推开人生虚掩之门的成功商人。
  很快,因“王致和臭豆腐”别具风味、价格低廉、开胃下饭、老少咸宜,销路逐渐打开,生意十分兴旺。“臭名远扬”的王致和臭豆腐远销到东北、西北、华北各地,王致和赚得盆满钵满。慈禧太后秋末冬初也喜欢吃,“王致和臭豆腐”被定为御膳小菜,按其形状、颜色取名“青方”。臭豆腐被定为“御膳小菜”后,身价倍增,王致和成为当时人人羡慕的“成功人士”。
   1668年那年的金科状元是谁,如今少有人知晓,但一提起王致和,确实无人不知。北京人谈起“王致和臭豆腐”,就和美国人谈起“可口可乐”一样自豪。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外延伸阅读。
  ☆编辑/吕秀妍
其他文献
物理课学习过程中,要参与多项“科学探究”活动。而“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有一重要环节:“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而设计实验必须根据实验目的所涉及的相关原理来进行安排,这是一种创新活动,需要打开思路,合理安排步骤,才能设计出较好的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虽然是在没有模式可照搬的情况下进行,但也可以从我们做过的实验中得到模仿,甚至从做过的习题中得到启示,通过积极的知识迁移和联想来开展设计实验。下面从习题中得
求取未知参数或有面形误差的实际非球面光学零件面型方程,在非球面加工精度分析、光学系统成像质量分析、拆解分析光学镜头等方面都有实际需求。分析了Taylor Hobson轮廓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