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学教学中落实“以人为本”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iya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现代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将成“人”教育放在首位,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促进他们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这种着眼于“以人为本”的课程价值取向,使我国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它意味着教师应怎样去做呢?
  
  “以人为本”完善生物教学的内容
  
  备课,是教师教学前期的必然工作。为了达到“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首先就要完善生物教学的内容,并在旧的教学基础上,不断精细化,让学生们更容易接受。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中,依据学习内容,生物课程背景,进行教学设计与更新,对教学的内容作出合理安排。对学生们技能的培养,要分阶段与分步骤落实。另外,还应关注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与分析学生们课堂上的注意力,什么时候该强调形象思维,什么时候该开发抽象思维等等,这些在备课中,教师们都要统筹安排好。再者,在生物教学中,老师们应不分学生们成绩的优与劣,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和选择的机会,让每一颗被埋没的金子,都能闪闪发光。怎样实施呢?笔者认为,应进行课堂改革,运用辞旧迎新的方针。特别在生物课堂上,不仅仅只是学生们的提问,或者以老师问,学生答的原始方式,而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例如讨论式,参阅式,探究式,小组式等等一系列的措施,以此来为所有的学生们,构建更多、更广泛的课堂参与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经过自己独立的思维能力,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激发主体兴趣,刺激学生学习动机
  
  从教育的心理学角度来评估,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便是学生们的情感控制。而生物学学习成功的因素中,除了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那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老师们在工作中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中有很大部分是属于动力型困难的学生,其具体表现在“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动机和态度在生物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动机的激发与维持能大大地促进主体的学习热情与稳定性。我们首先应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学习是一种影响将来的择业和晋升的重要因素,也是关系自己身体的大事情;另外,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在旧知识和所要讲授的知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用知识本身的力量去吸引学生投入学习,体会学习的快乐,确立向往学习的心理倾向。在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可以营造些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例如:运用我们熟知的名诗佳句,揭示其中蕴涵的生物学知识,寓教于乐,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还可用口诀总结生物学规律,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们的多种感官与情趣等。这些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不仅可以化解抽象理论的认知难度,还能增强生物学的趣味。
  
  注重生物授课的语言与情趣
  
  教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言语,它具备了很强的专业性,不仅要求准确,精细,简洁与生动鲜明,并且还要具备专业性,教育性和艺术性。所以,教师要养成良好的,技巧性的语言习惯,并能灵活又规范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让学生们更能积极地接受生物课程,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再有,在艺术化语言授课的基础上,应全面注重生物教学的情趣。课堂,是师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而活动却是情趣的源泉,情趣又反作用于活动过程,推动活动的发展,例如,在生物实验的演示中,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惊奇,讨论课堂中所产生的怀疑,以及习题课上解决问题中的焦急和问题解决时的喜悦,都说明学生们的情感和活动是不可分割的。如何使学生们获得丰富深厚的情感体验,对每一堂生物课程都有情趣呢?笔者认为,老师们应该认真组织好教学活动,不断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愤,在教学中应注意加强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内容的新颖性,教法的灵活性,通过生物课程的演示实验,将丰富多彩又科学性强的生物内容展示出来,用生动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们通过学习产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以执著的态度,严谨的学风去探索,形成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从而达到真正落实生物教学中“以人为本”的科学观。
  
  课堂师生心理互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构建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努力构建师生心理互动,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解决问题与学生们共同发展进步。首先,我们要明白“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学会,学会是为了会学”。所以在生物教学里,笔者认为,只有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学生才可以清楚自己到底学会没有?自己到底会不会学习?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考核时,可改变老师作为主考官的传统教学形式,让学生们接受考核形式,自己来充当主考官,在课堂中出题目以及评阅试卷,给自己或者全班同学评分。等到学生们评价完毕后,老师再有目的地对个别学生进行抽查、考核,以此来了解学生们学习的情况。在日常生物教学的测验时,老师们甚至可以采用“免监考”的方法,以学生为本的评价方式,在无形之中便会增进师生间的信任感、友谊度,使学生们在轻松的环境里,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充分地展现,水平有效地发挥,从而达到生物教学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现代教育目标。
  人类的脚步已踏进21世纪,这是一个希望与挑战共存的全新世纪,人们的文明程度大幅度提高,给我们当前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与挑战。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不单只是教育内容的关键,而是每一位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21世纪教学的全新手段与理念,更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肩上所担负的重大使命。
  
  参考文献
  [1]洪蕴溟.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启示与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5):91-94.
  [2]刘恩山.《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主要特点[J].生物学通报,2003,38(5)28-30.
  [3]汪忠著.生物新课程教学论[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沭阳
其他文献
针对长码直接序列扩频(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DSSS)通信中的载波同步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载波频偏估计算法。该方法结合分段和无迹卡尔曼滤波(Unscented Kalman F
针对装备停产后面临的备件末次采购问题,提出装备停产后续保障时间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以装备停产备件保障成本为约束,建立以装备完好率最大为目标的备件末次采购量确定模型
人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人把种树当成百年的基业,这种“树人”的精神在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值得借鉴。  教改多年了,新的教材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内容形式都更切近时代要求和学生的需求,教材的革新,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理念更是要从根本上发生变化,曾经,要求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必须有一桶水。随着时代的需求,要给学生水,教师必须是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如今时代给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
语言习得研究表明,儿童语言学习经过这样一个阶段:他们在特定的可预见的社会场景中使用大量的不经分析的预制语块,换言之,儿童在适合的场景中使用大量的词块。比如,当儿童问“What
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不少地方和学校对校本课程开发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期待并进行大胆尝试,但由于认识上存在诸多误区,校本课程开发的进展缓慢
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就业竞争压力日益明显,能否顺利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是毕业生面临的首要问题。写求职信是目前高职毕业生求职择业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求职信犹如小小的“名片”,也是第一印象的载体。笔者经过对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充分调研和思考,就目前高职毕业生写好求职信应该注意的方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知彼知己,有的放矢    求职信是求职者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适合于招聘职
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教育教学过程,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而且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心灵碰撞的过程,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是当今所有英语教师的重要任务,笔者也在从事英语教学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态度,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美国人本主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