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x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农村信息环境建设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进一步扩大农村信息化程度,不但能够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进一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更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步骤。本文以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入手,分析现阶段我国各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再结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趋势,对未来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关键词:农村;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现阶段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并对社会各方面经济主体、建设生产行为产生影响。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农村信息化建设是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的重要方法,通过对农村生产、生活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在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以此为背景,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
  一、当前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农村已经具备一定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基础,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信息化建设中依然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农民信息接收能力差
  信息接收能力差是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电脑已作为一种新型家用电器而走进农民家庭,但大部分农民基本不懂得如何准确操作电脑,无法利用网络达到既定的信息查询目的。久而久之,电脑成为一种“摆设”,不利于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同时,我国广大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据2010年部分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受教育问题调查来看,该地区的农村劳动力文化年限仅为7.3年,接受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育的劳动力约占总数的53.6%,接受初级专业技能培训的劳动力约占总数的0.96%。受文化水平、水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农民难以有效的利用现代通信网络,导致其信息接收能力难以提升。
  2.“数字鸿沟”加剧
  目前,我国涉农网站数量不断上升,并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大部分内容,但这些涉农网站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大部分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中西部省份的农业生产信息所占比例较少。从網站建设情况来看,农资企业自我宣传网站约占总数的83.6%,农业政府部门占13.1%,农业科研部门占3.3%。最后,大多数网站的农业信息采集点建立在城市,难以有效采集农村农业生产资料,缺少对农业生产信息的有效采集。由此可见,地区与地区间、政府与企业间、城市与农村间的“数字鸿沟”情况加剧,成为影响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1.优化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体制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集成型的系统工程,不但需要目标地区间的努力,也需要上级部门的政策指导,也需要各级相关企业的积极参与。由此可见,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保证能够有效调动各种信息化建设的积极因素。
  在优化管理体制过程中,需要注意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必须要协调信息服务网络,重视不同信息化建设角色的作用,通过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划分,确定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内容与范围,保证各项信息化建设计划性,争取彻底扭转目前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单位相互独立、协作管理环节薄弱的问题。另一方面,结合农村地区的时间要求,建立具有规范性、体系性的交叉重复信息系统,力争在农业信息采集的同时,有效的开展资源开发与特定信息共享,为各部门间建立稳定、边界的信息交换渠道,以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设能力。
  2.加快农业信息传播教育
  农民信息接收能力差是影响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情况,应合理开展农业信息传播教育工作,培养懂技术、懂文化、懂操作的现代型农民。从目前我国农民的现状来看,对农民进行统一的信息教育是行不通的,因此,在农村地区开展农业信息管理成为加快农业信息传播教育的主要方式。对农村自身而言,要加快与农资企业间的联系,通过合作建立农村信息管理站,在及时收集农业信息的同时,及时解决农民在农业信息使用中的问题。同时,应扶植农村产业协会组织,发挥组织在联络农民与农资企业间的作用,进一步推广农业信息的使用范围。
  3.建立农村信息化试点
  试点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试点工程,能够及时发现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避免资金、人力资源浪费。以河南省为例,河南省漯河市作为信息产业部首批的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试点城市,自被确定为农业产业信息化试点城市以来,漯河市先后投入资金2.8亿元,发展大量的农村互联网用户,并建立了以本市为模板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与专家咨询平台,农民可根据要求自主选择服务内容。国家将漯河市作为试点城市的主要原因,就是让更多的地区从漯河市的建设过程中提取经验,并结合本地区的环境优化建设方法,具有较高的实际意义。
  结束语:
  本文简单分析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若干问题,对相关管理部门而言,在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从本地区的发展要求与政策制度两方面入手,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基本建设环节,保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有效性。(作者单位:江苏鸿信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周冬根,刘志坚.江西省农村信息化软环境建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问题探讨),2011,22(12):138-140.
  [2]朱卫未,孙秀成.我国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03):19-24.
  [3]张利远.河南省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创新论坛),2013(07):9-11.
其他文献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资源.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促进知识产权的创造和应用,是
唐代均田制度与前代相比,受田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般妇女不再受田。导致这种变化的缘由值得深究:从根本上而言,经济的发展解放了以一般妇女为主体的剩余劳动力;从制度层面而言
随着世界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一体化趋势,中国对于英语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改变,而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学应当改变传统的背书性的英语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跨
【摘要】为深入掌握西部能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情况,本文对1999—2010年西部地区煤矿、石油和天然气等具有代表性的能源产业进行了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结果显示西部地区能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呈总体上升趋势,但仍有不少提升空间,特别是在技术进步方面。  【关键词】能源产业 全要素生产率 西部地区 技术分析  一、全要素生产率相关概念  全要素生产率是一个泊来词,英文全名为Total Factor Produ
对于”调整转型·创新发展”所进行的研讨对通过企业进步发展方式转变,以及促进各界的交流务实合作、共同加快务实创新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实际上是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民银行业务网络化进程快速推进。网络技术在给各项业务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很多安全问题。预测风险和防范风险是我们经常的课题。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风险  (一)对硬件方面的风险预测  硬件风险主要是指接入网络的计算机及网络架构设备自身的设计缺陷及外在的运行环境、无法避开的自然灾害等导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可能发生的危险。  1.硬件外在风险。计算机所处的环境带来的
期刊
2008年,美国发生二战以后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但这不是经济全球化惹的祸.经济全球化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而美国发生严重金融
列宁说: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认识.大千世界、古今中外,工作和生活、婚姻和家庭,人生处处是辩证,生活处处是哲学.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懂点辩证法,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唯
就当前形势看,金融危机对我国发展金融产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因为这其中提出了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首先,加强了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感金融危机以后,加强了我国
2008年以来,全国各地房地产市场先后出现了较长时期的观望,市场交易低迷,企业资金压力加大,政府土地出让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