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外膜蛋白gp120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ongxi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的外膜蛋白gp120在病毒感染致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重组gp120产物可作为艾滋病的诊断工具,还可能成为抗HIV的亚单位疫苗。我们将编码gp120氨基端和羧基端的两个基因片段分别克隆入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X31中,使重组gp120的表达水平占菌体总蛋白的30%左右。应用分离包涵体的方法初步纯化了表达产物,纯度可达70%以上。Western blot结果说明艾滋病患者血清中的抗体能与表达产物发生特异识别反应。ELISA检测显示经初步纯化的gp120重组蛋白能作为包被抗原检测艾滋病患者血清中的抗体。这是我们继穿膜蛋白gp41后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表达了另一个HIV-1的重要抗原。

其他文献
缺乏理想亲本细胞系是阻碍人单克隆抗体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为统一B淋巴细胞来源,对目前常用的4株融合用亲本细胞系的融合率以及它们所构建的杂交瘤细胞分泌人IgM、人IgG的比例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人淋巴母细胞系HF2、小鼠骨髓瘤细胞系Ag8.653、人-鼠骨髓瘤细胞系SHM-D33和杂交骨髓瘤细胞系KR-12与PBMC的融合率分别为
本文较系统地观察了几种免疫活性物质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和血清内溶菌酶(LSZ)活力的影响。硫羟乙酸盐同时激活Mφ和血清LSZ活力。短棒状菌苗使碳廓清率升高,同时使Mφ和血清内LSZ、肝脾重量同步升高,且均有显著的剂量依赖关系。环磷酰胺使Mφ的LSZ升高,腹腔洗脱细胞减少,脾LSZ和脾重同时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双相过程,对血清LSZ无影响。氢化泼尼松使碳廓清率下降的同时,使血清LSZ和脾重下降,但
本文研究了骨形成蛋白(BMP)对PHA和CD3McAb诱导人PBMC、人胚胸腺细胞,ConA诱导小鼠脾细胞的增殖效应及PHA诱导人PBMC的IL-2产生和淋巴细胞表型的影响。结果表明:①BMP对各种多克隆刺激剂诱导的T细胞增殖效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rhIL-2和rhTNF-α对这种抑制作用有不同程度的逆转效应,但不被对BMP诱导骨形成作用有中和活性的单克隆抗体所中和;在实验系统
期刊
期刊
本研究检测6株抗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单克隆抗体(单抗),发现其中3株单抗能够中和TNF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性,但它们的表位特异性却不甚相同。而在结合部位测定实验中,中和性单抗(1B2,5A7)与非中和性单抗(1G9,5B5)均不能阻断TNF与L929细胞的结合。这些结果提示TNF分子上可能有多个部位与其细胞毒性相关,而且TNF分子的L929细胞(受体
从19种植物中药中分离了21种多糖,分别与有丝分裂原一起刺激淋巴细胞,以3H-TdR参人为指标,发现与PHA、ConA、PWM和LPS有加和作用的多糖,依次为4种,9种,8种和3种,其中2种多糖与PHA,4种与PWM有协同作用。加和作用出现的前提,是复合效应大于多糖自身的直接效应,因此多糖的致有丝分裂作用,是其影响有丝分裂原反应的重要途径。
期刊
本研究利用中药雷公藤、黄芪对自发性免疫疾病的动物模型MRL/1pr小鼠进行了治疗,检测了小鼠1pr异常细胞阳性率的变化,并观察了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2、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结果发现,中药雷公藤可明显抑制MRL/1pr小鼠1pr细胞的增殖,并可以降低脾细胞培养上清中TNF的活性,提示雷公藤可作为一种免疫抑制剂对MRL/1pr小鼠进行治疗。一般认为MRL/1pr小鼠产生IL-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人肿瘤坏死因子α(hTNFα)cDNA去前导序列并修饰后,克隆到表达载体pBV220的PRPL启动子下游,并转化到DH5α菌后,经发酵培养,温度调控,获高效表达。用L929细胞毒性测定法,每ml菌液TNFα表达量为2×105单位。SDS-PAGE扫描,TNFα占菌体可溶性蛋白的30%左右。表达的TNFα分子量约为17kD。并对细菌表达动力学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