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芳:穿越蘑菇云的女飞行员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ang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连芳,1936年出生在东北,1956年高中毕业时被选为留苏预备生。后因空军招收女飞行员,她才投笔从戎,是我国第二批女飞行员。
  张连芳在进入航校后,学的是领航,并以全优成绩毕业。1958年底,她被分配到郑州空军运输机部队,很快便成为了一名领导和飞行员都非常信任、技术出众的领航员。除了完成自己的训练科目和飞行任务外,她还兼任了一年多的文化教员。由于她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第二年便荣立了三等功。也正因为她的政治、技术、作风、体质以及人品样样优秀,一项历史性的重任就落在了她的肩上……
  秘密接受飞行任务
  1964年初的一天,张连芳与机长崔文生及机组其他成员,被团里的郭政委叫到办公室,郭政委给机组下达了一项严格保密的飞行任务:即刻启程,飞往新疆03号基地——马兰机场报到。郭政委异常严肃地说:“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你们每个人都是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与技术考核,定下来的。任务的特点是:时间长、任务重、生活艰苦,甚至有生命危险,而且要绝对保密,不许通信,不许对任何人讲,具体是什么任务我也不清楚。”最后,郭政委又专门将张连芳留下,征求她的意见:“你是唯一的女同志,困难会更多,你有什么想法和要求,可以提出来。”张连芳想都没想,立即表态道:“没有困难,坚决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虽然张连芳没有提任何要求,但郭政委还是给她安排了一次不寻常的约会。因为她正处在热恋中,领导上考虑她此去西北执行任务时间很长,而且不许和外界有任何联系,因此给了她一个与恋人惜别的机会。
  张连芳的对象叫张文波,也是一位优秀的飞行员,但他们不在同一个飞行大队。她与张文波由各自所在大队的政委领到一个小房间见面。当两位政委离开后,二人相对无言,不知说啥好。她不能告诉他要去哪里,去干什么,去多久,更不能告诉他此去有风险。他虽然很想知道这一切,但他知道部队的保密规定,理解她的苦衷,因此他也沉默无语,只能用满含深情的目光久久地凝视着心爱的姑娘。良久,他们以为领导安排的约会时间到了,便互道了一声保重,就匆匆离开了那间小屋。
  第二天,一架里-2型运输机在张连芳的领航下,飞到了位于南疆博斯腾湖畔的马兰机场。机组当即向基地指挥部报到,领受任务。这时,张连芳才知道,根据毛泽东“我们也要搞原子弹”的指示,中国已开始研制原子弹,而且即将成功。他们机组的任务是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提供相关的空中服务。
  不久,基地指挥部召开了动员大会。会后少数同志的思想有所波动,有人私下议论,想回家生个孩子再来执行任务。张连芳在航校时就学过有关原子弹的知识,当然清楚此次任务的危险性。但她认为自己是一名党员,别说是核辐射,就是去牺牲电在所不惜。因此她向基地领导表态,无论确多大危险,都坚决完成任务。她的精神激励了所有参战部队的指战员,她的名字也传到了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人的耳朵里,周总理亲自指示基地领导,要号召全体参战人员向她学习。
  动员大会后,基地领导给张连芳机组F达了具体任务,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对距爆炸区最近的04号机场进行勘察、试飞,然后将有关参加爆炸试验的人员、设备空运到04号机场。
  当地的条件比想象的还要艰苦。没有淡水,喝的水又苦又涩,更没有空勤灶和澡堂,用那里的水洗脸,就像被蜂蜇了一样的疼。后来,马兰指挥部对机组给予了特殊照顾,送来了一批西瓜,张连芳就用西瓜皮洗脸。当地没有房子住,所有人都住帐篷。机组就张连芳一个女同志,单独住不安全,上级就安排她和机组的男同志住在一个帐篷里,然后在中间挂一床棉被。厕所都是用席子围起来的,女厕所是张连芳来了后临时搭建的,不牢固。当地风沙不断,经常能听到机组的男同志喊:“张连芳,你的厕所又被刮跑了。”
  生活的艰苦对张连芳来说,算不了什么。对她最大的考验是大西北异常复杂的飞行环境:首先,04号机场没有完整的导航设施,别说雷达,就连远近距导航台也没有,只有一个功率极小的导航台,50公里外就收不到它的信号了;其次里-2飞机领航设备落后,只有一部无线电罗盘和一个磁罗盘,没有任何自动导航设备;第三,在茫茫戈壁和荒无人烟的罗布泊上空飞行,缺少地标参照物;还有西北多大风天,航线上的偏流有时高达20多度。在这样空域里飞行,要想不偏航,不迷航,没有过人的领航技术是不可能做到的。但张连芳做到了,在长达十个多月的飞行中,她创造了零失误的奇迹。她引导飞机顺利地完成了从北京、西安、兰州、银川、哈密、武威等地往04号机场运送科研人员、精密仪器、重要文件和试验物品,如猴子、狗、白鼠、飞机坦克模型等任务。
  成功穿越蘑菇残云,完成采集任务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一天,总指挥张爱萍副总长把张连芳和机长叫到他的帐篷,给他们下达了具体任务:马上起飞,将爆炸区上空各高度层的温度、湿度、风向、风速、能见度等数据测量记录下来,为第二天的起爆提供依据。为了完成任务,张连芳利用一切技术手段,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测量,反复计算,落地后又进一步反复核对。张爱萍对她精细缜密的作风大加赞赏:“你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你提供的资料,对明天的起爆非常重要。”
  1964年10月16日,原子弹爆炸当天,除指挥部和地面保障人员外,04号机场只留张连芳他们一个机组。留在现场的人员都穿着防化衣,戴着护目镜,用棉花堵住双耳,趴在临时挖的露天掩体里,既激动又紧张地等待火球从102米高的爆炸架上升起。
  15点整,一团硕大的、圆圆的红色火球与蘑菇云翻滚着蹿上天空,人们欢呼雀跃,不停地蹦呀!喊呀!张连芳和机组其他成员抑制着激动和喜悦的心情,又领受了一项新的任务。原子弹爆炸半小时后,指挥部命令他们升空,穿越并追逐尚未消失的蘑菇云,采集各高度层的放射性微粒。这是一项危险性极大的任务,虽然半个小时后的蘑菇云已变成了一团黑色的残云,但残云中仍有放射性物质和未知的高温,飞机进云后到底是什么情况,无法预测。可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用飞机收集核辐射样品是唯一的办法。张连芳他们也清楚执行此次任务的后果,但他们早就下定了誓死完成任务的决心,毫不迟疑地拎着航行包登上了飞机,载着防化兵和测量仪器起飞了。机组按照张连芳所给的航向,朝着那团黑云飞去。当飞机冲入黑色云团时,开始上下颠簸,左右摇晃,飞机似乎就要解体了。好在时间很短,半分钟左右飞机便穿出了云团,尔后又围绕着那团蘑菇残云一圈一圈地盘旋上升,直到上升到极限高度5200米时,张连芳才引导飞机脱离,这时的蘑菇残云已变成了白色豆角形状的烟云,向天空飘升。   沾染核辐射微粒。坚持治疗生育成功
  完成采样任务后,张连芳机组按计划到哈密机场降落。飞机停稳后,防化兵立即检测飞机和机组成员的受沾染情况,检测结果张连芳受沾染最重。防化兵随后开始为飞机和机组成员进行去污染消辐射清洗,由于张连芳是唯一的女性,没有防化兵的帮助,只能自己单独在一个帐篷里自己清洗。但在清洗时,她没有清洗头发,留下了隐患。
  几天后,张连芳去03号基地执行任务,与同部队的也到那里执行任务的女机长于志玲住在一个房间。早上,张连芳发现她在偷偷地掉眼泪,便问道:“出啥事了?”于志玲指着张连芳的枕巾说:“你看看,你自己看看!”原来粉红色的枕巾上铺满了一层黑发,张连芳已经开始大量脱发。张连芳面对自己的落发不但没有表示出伤感,反而笑着安慰蓝天姐妹:“没事,我的头发多,掉点没关系。”其实,她心里很明白,这是核辐射造成的,因为她的例假也停了。但她无怨无悔,并做好了与辐射病长期斗争的准备。
  经过10个多月的紧张飞行,张连芳和她所在的机组,出色地完成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采样和空运任务,上级为张连芳记了二等功。
  1965年国庆节,张连芳与张文波这对聚少离多的恋人,终于喜结连理,有了自己的家。可是一连两年,她两次怀孕都在孕后四个多月流产了。一开始,她还没太在意,认为自己还年轻,还会怀孕,就是真怀不上了也没啥可怕的。但对她的两次流产,领导却非常重视,郭政委亲自找她谈话:“你为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作出了重大贡献,沾染了放射性物质,组织上一定要治好你的病,一定要让你生孩子。你也要拿出执行任务时的那种精神,配合医生治疗,战胜核污染病。你能不能生孩子,不仅是你个人的事,还关系到能不能消除那些流言蜚语的问题。”原来,张连芳接连流产后,少数人认为核污染病是不治之症,无药可治,张连芳他们不仅不能生孩子,甚至会短命。
  郭政委谈完话的第二天,团里就派专人送张连芳到北京解放军301医院做全面体检。医院放射科主任检查后对她说:“我们非常关心你的情况,你怎么才来呀!你体内的放射性物质还没有全部排除。不过你不要紧张,现代医疗技术可以治好你的病。”放射科主任曾在哈密给张连芳做过检测,知道她受沾染的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张连芳准备返回部队了,临走时医生给她带了很多药,并鼓励她说:“回部队后只要坚持吃药,坚持锻炼,以后怀孕生孩子没有问题。”
  张连芳从北京回到部队后,遵照医嘱坚持按时吃药,同时加强体能锻炼,全面提高免疫力。在领导的关心和自己的努力下,1968年张连芳第三次怀孕了。得知这一消息后,从领导到每个空地勤人员都为她高兴,领导还安排本大队的女飞行员轮流照顾她,不让她干任何重活。
  1968年9月20日,张连芳生下了大女儿,师长和师政委都带着营养品亲自到医院看望了她。1971年,她又生下了二女儿。
  有了两个孩子后,张连芳又在蓝天里辛勤耕耘了13年。
  1984年,张连芳停飞,她在蓝天里翱翔了近30年,安全飞行3800多个小时。1990年,她正式退休,现与老伴住在武汉青年路军休所,过着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幸福生活。
  张宁据《百年潮》苗晓红/文 整理
其他文献
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待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而是地地道道的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这一来也就练出了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叫长了,名字反没人知道。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
期刊
近日,中天嘉华集团及旗下优财富平台与国内领先金控集团光大控般正式达成战略合作,面向信托受益权二级市场展开全面合作,双方合作推出的“信易贷”服务将在优财富平台独家推行。  光大控股是一家跨香港和中国内地的多元化金融控股企业,母公司为中国光大集团。中天嘉华集团15年创业,优财富基于集团财富管理和金融IT服务经验,创财富管理O2O互联网生态系统。  “信易贷”(信托受益权类质押融资)服务,通过“个人信托
期刊
微软要招聘一批大学生,比尔·盖茨亲自担任了面试官。  在问完一个前来应聘的女生一大堆问题后,比尔突然又抛出了一个问题:擦玻璃需要分几步?  女生听了一愣,然后用一种很不屑的口气说道:“我家里有两个用人,根本用不着我去擦玻璃,您怎么会问我这样的问题?”  “那你是否与用人交流过这个问题?”比尔·盖茨又问。  “当然没有,因为我认为完全没有那个必要!”女生说。  “既然如此,你可以离开了!”比尔微笑着
期刊
1962年春的一天,塞林格接到邀请,邀请他去白宫参加一个由肯尼迪总统为美国著名作家举行的宴会,凡受邀者都可以携家人前去。  能到白宫去参加总统宴,无疑是一份极大的荣耀,但塞林格并没有当即给出同意前往的答复。  两天后,总统的夫人杰奎琳又直接将电话打到塞林格的家里,再次邀请。当时,塞林格的女儿皮基正好坐在电话机旁,当她得知对方是美国第一夫人时,激动得心都要跳出来了,赶紧把正在房间里写稿子的父亲叫了出
期刊
1892年,应巴黎作家协会主席左拉的委托,罗丹开始创作“巴尔扎克纪念像”。为做好这尊雕像,他几乎重新阅读了巴尔扎克的全部作品,还到巴尔扎克的家乡和他最爱描写的地方考察一番。  当罗丹完成了这个作品后,请了几个学生来看,最让学生惊叹的是巴尔扎克的一双手,学生布尔德尔对他说:“老师,您的这双手雕刻得真是太完美了,它们简直拥有了自己的生命。”谁知道,罗丹听完便陷入了沉思,几天后,学生们再来看这件作品,发
期刊
只要热爱生命,苦难也是美丽的。  ——郑桂兰
期刊
毛泽东一生爱好广泛,早在延安时,就列京剧比较感兴趣。由于毛泽东在国家和党内的崇高地位,他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接触了许多京剧艺术家。这使他不仅对京剧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还与一些著名京剧艺术家有了一些交往。其中,他与梅兰芳父子的交往就是典型的代表。  毛主席题写“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生于北京。因受家庭影响,自幼酷爱京剧,后来成为驰名海内外
期刊
1936年2月的一天,一队士兵闯进清华,要搜捕一名进步学生,因有命令不许使用枪弹,竟被同学们缴了械。紧接着便有一师的兵力荷枪实弹,并带有大刀队开进校园。  当时,五六名教授聚在校长梅贻琦家中商议怎么应付。大家议论纷纷,唯有梅贻琦不发一言。大家都在等他说话,足足有两三分钟之久,他还是抽着烟一句话不说,叶公超终于忍不住了,说:“大家已说了这么多,校长您倒是说句话啊!”又隔了几秒钟,梅贻琦才回答说:“我
期刊
苦乐相伴的艺术夫妻  著名作家、书画家,吴祖光、新凤霞之子吴欢,在他的文章《恢弘笔意处子心》中有这样一段话:国新兄以画关公闻名当时,其笔下关老爷所骑的赤兔马也是他作品的题材之一。因为没有马的关老爷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大人物。很难想象,千里走单骑的大英雄没马的话能走得动吗?问题在于,关老爷的赤兔马到底是公马还是母马,从古到今的智士贤人似都未曾考证过。但国新兄家中却有一匹他选中的千里神驹,他正是骑着这匹马
期刊
1943年4月7日黎明,山本五十六出现在了俾斯麦群岛新不列颠岛上的拉包尔机场。两百多架飞机陆续升空,飞机从拉包尔直奔瓜岛对驻扎在那里的美军进行轰炸。亨德森机场的美军战机相继升空迎战,双方在大约二百五十平方海里的空中,绝命厮杀了三个小时。日军战果不佳,他们在损失了21架飞机的情况下,只击中了3艘美舰。弹药、燃料已尽,他们只得向拉包尔返回。回到拉包尔上空时,飞行员们万分惊讶地发现,山本仍站在原处等他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