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蚜酮镍及铜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电催化性能研究

来源 :无机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an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吡蚜酮为配体合成了单核的镍配合物[Ni(L)2(Ac)2(H2O)2]·4H2O(1)和双核的铜配合物[Cu2(L)2(Ac)4]·2H2O(2)(L=吡蚜酮),并对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热重、X射线衍射、循环伏安等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仪分析表明:化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镍离子采用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几何构型。化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两个醋酸根桥连相邻的Cu(Ⅱ)离子形成了双核结构。电催化实验发现化合物1和2对H2O2具有明显的电催化活性。
其他文献
将十米长的电阻丝均匀地绕在一根塑料管上,每隔一米抽出一个接线头,两段半米长的电阻丝安装在两段半米长的标尺上,将各配置合理地安装在一个台式仪器箱中,研制开发了电源电动
运用VBA编程与SolidWork建模相结合,开发了常用齿轮的三维参数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可用于生成直齿轮、斜齿轮和圆锥齿轮的三维实体模型,也可自动关联生成齿轮的二维工程图。该方法可应用到其它同类型零件的自动化建模设计,而且简便实用。
以1-(6-(9-咔唑基)己基)-2-苯基咪唑(Czhpi)为主配体,2-(5-(4-氟苯基)-1,3,4-三唑)吡啶(fpptz)为辅助配体,合成了一种溶解性好的可用于湿法旋涂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磷光铱(Ⅲ)配合物(Czhp
利用不同过渡金属盐在溶剂热中合成了2个杂核化合物{[CuEu2(INAIP)3(HCOO)(H2O)3]·3H2O}(1))和{[NiEu2(INAIP)4(H2O)4]·4H2O}n(2)(INAIP=异烟酰胺吡啶基异酞酸根),并对其进行了元素
介绍了两种利用PLC来控制数码管的显示过程,并且给出了接线图、梯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