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历史故事”引进挫折教育

来源 :陕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p418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挫折是学生成长不可避免的经历,而挫折教育则成为丰富学生经验、增强学生挫折处理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挫折教育包括预防挫折教育、解决挫折问题、挫折锻炼教育三方面内容。“预防挫折教育”是指准确预测学生可能遭遇的挫折,提前进行预防性、规避性的教育活动;“解决挫折问题”是指学生在面临挫折的情况下,进行针对性地教育,帮助学生克服挫折;“挫折锻炼教育”则是促使学生遭遇一定的挫折,以达到规避错误、激发潜能、承受挫折的能力。然而,无论哪一类挫折教育均涉及教师对学生的“说教”,而历史故事则是教师最常采用的一种教育方式,但很多时候会出现枯燥、乏味的问题,很难实现预期的挫折教育价值。结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有效使用历史故事进行挫折教育活动。
  新颖的历史故事是打开学生认知大门的钥匙
  青少年学生天生对于历史故事比较感兴趣。然而,当前很多教师在采用历史故事进行挫折教育过程中,不仅缺乏对学生认知特征的研究,更缺乏对故事题材的细心选择和计划,往往是随口提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而匡扶大业、屈原被放逐而作《离骚》、司马迁遭受宫刑而作《史记》之类的故事。学生对此早有耳闻,十分熟悉故事内容,教师再选择这样的历史故事,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挫折教育价值,甚至还会产生枯燥、守旧的印象。因此,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了解学生所认知、掌握的历史故事情况,继而选择一些学生没有听说过的历史故事,诸如陈平忍辱苦读书、萤囊映雪、苏武牧羊、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等。这些故事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新鲜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情境之中,感受主人公的经历和精神,甚至产生强烈的情感感染力和思想震撼性效果,由此实现预期的挫折教育效果。准确掌握学生认知特征、选择新颖的历史故事成为教师运用历史故事进行挫折教育所首当其冲的一项任务。
  讲述完整故事内容形成春风化雨般教育效果
  历史故事之所以能够实现挫折教育价值,不仅仅在于历史故事中人物个性、经历所传达出的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忍辱负重、吃苦耐劳的品质能够形成对学生的情感感染力和思想震撼性效果,而且还在于历史故事所带有的强烈的“故事性”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聆听兴趣,促使学生沉浸在故事情境之中,来感受其思想、精神,领悟教师的良苦用心,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挫折认知与承受能力。当前,很多教师在采用历史故事进行挫折教育过程中,仅仅是略微提到相关人物或者是故事,很少来系统介绍故事内容,造成历史故事成为教师长篇大论说教中的一个“点缀”,既无法借此激发学生的聆听兴趣,也无法实现故事的精神教育与思想震撼价值。这大大弱化了历史故事的挫折教育价值,甚至可以说是流于形式。当前,教师在采用历史故事进行挫折教育过程中,应当消除“教育”或者是“说教”的功利性目的,单纯向学生介绍一个历史故事,诸如“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可以详细介绍玄奘取经的目的、经历以及最终取得的巨大成就,突显出其面临的一系列挫折,展现其“宁可向前一步死,不可后退一步活”的精神。学生在全身心地聆听故事的过程中,便会潜移默化地被玄奘的行为和精神所打动,慢慢形成了迎接挑战、承受挫折、追求目标的意识和能力。讲述完整的历史故事既是激发学生聆听兴趣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实施感染教育、引导教育、启发教育的有效方法,是教师采用历史故事进行挫折教育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深挖历史故事内涵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品质
  任何一个历史故事都蕴含着深厚的思想内涵,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可以形成不一样的启发意义。仍然以“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为例,通过玄奘的经历、思想和精神,既可以感受到其“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同时也深刻地体悟到其对于“理想”的执着追求,同时也可以领略到其“真、善、美”的人格修养,甚至还能够感受到玄奘的“冒险”精神等。因此,教师在采用历史故事进行挫折教育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从宏观层面,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向学生描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聆听兴趣,潜移默化地感受故事的思想和精神;另一方面还需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准确把握挫折教育的核心目标,从而在讲述历史故事过程中,或者是讲述历史故事结束之后,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挖掘历史故事的内涵,用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所反映的思想和精神来支撑挫折教育的观点。这可以促使学生按照挫折教育目标来认知、解读历史故事,更好地实现历史故事应有的挫折教育价值。诸如在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而遭受严重打击的时候,教师便可以采用“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将学习比作是“取经”,必须要经受挫折和考验,最终才能取得“真经”,鼓励学生学习玄奘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品质,即便是不成功,但也会为自己追求理想、追求成功的行为而骄傲。因此,依据挫折教育目标来挖掘历史故事内涵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
  分析历史故事启发意义形成实际引导价值
  历史故事最大的优势是人物个性鲜明、情感感染力强、故事趣味性突出,但同时也存在着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问题,很容易造成学生产生时空距离感,单纯将其作为一个“故事”来聆听,弱化甚至失去了其挫折教育的价值。基于此,教师采用历史故事进行挫折教育过程中,在阐述完故事内容、解读故事内涵之后,还必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来进一步延伸历史故事的现实启发意义和指导价值。教师应将历史故事与生活实際联系起来,来分析挫折教育相关问题,诸如“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玄奘在战乱频繁、盗匪横行的西域地区,前往并不清楚的“天竺圣地”,其面临着巨大的人身安全风险,而且也确确实实经历了一系列死亡威胁,但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取经目标,没有任何的退缩,就是靠着执着的精神和一个个坚实的步伐实现了最终目标。玄奘的经历与学生当前的学习、未来的创业、漫长的生活何其相似,都是一个追求理想、目标的过程,也都会承受各种各样的挫折、压力,个人是否能够保持“初心”,用坚实的步伐、实实在在的行动来实现目标和达成目标,是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玄奘的经历就是个人面对学习、工作、生活最好的“教材”。教师通过这种方式来升华历史故事内涵,拉近与生活的距离,可以强化学生对于故事人物、故事内容的亲和力与亲近感,形成更好的精神体悟与思想震撼效果。
  挫折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性格与品质的重要手段,而历史故事则是实施挫折教育的重要方式。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认知而选择新颖的历史故事,立足学生兴趣而讲述完整的故事内容,依据学生心理而深挖历史故事内涵,结合学生实际分析历史故事启发意义,才能实现历史故事的挫折教育价值。
  作者单位:西安市第二十三中
其他文献
习总书记说:思政课教师队伍持续壮大、結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形成了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借用抗疫时期鲜活的素材,引导孩子们正确看待各种舆论的传播,树立信心,激发爱国热情,实现习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期望就是当前思政课教师的使命和担当。  2019年在我们举国上下喜迎建国70周年之际,那首《我和我的祖国》响彻中国的大江南北,每当我们听到这首歌或者唱这首歌的时
期刊
“名校+”是西安教育的创新品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西安“名校+”的奋斗目标和使命担当。“名校+”经相关区县前期局地探索、成功实践,为全市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到2018年在全市全面推广实施,实践经验和理念体系不断完善,并持续催生了更多孩子家门口的好学校。  “名校+”工程系统地解决了三个关键因素,即谁来“+”、“+”谁、怎么“+”。谁来“+”
期刊
《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教育部课题组推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与相关论述,并立足于中国教育现状,对其进行了系统总结与深入阐释。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幸阅读此书,对书中观点和结论感触颇深。  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并对立德树人内容进行了系统描述。《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
期刊
自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咸阳市渭城区道北小学党支部就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根据上级党委的要求,精心谋划,推动党史学习教育顺利开展。自3月以来,学校党支部组织召开了动员大会,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党史专题学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倡导党员教师们把“我为师生、家长办实事”實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内容,鼓励全体教师坚守育人情怀,勇担时代使命,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举办“党员故事我来讲”
期刊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深刻解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以史为镜、以史明志,在鉴往知来中砥砺前行,在复杂局势中把准航向,在凝心聚力中团结奋斗,共同创造新的历史伟业。我从五个方面分享学习心得。  一、从土地革命中读懂中国共产党的
期刊
岁月鎏金,初心如磐。他是长安大学历史上的首位校长,他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创办了西北交通学校,带领一群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兴校办学、遍植桃李,培养了新中国成立后西北地区第一代交通技术人才,也奠定了长安大学发展建设的基石。他就是著名革命家、教育家霍维德先生。  既是红色革命家,又是西北公路交通“开路先行官”  霍维德,1902年出生于陕西省绥德县,自小性格倔强、独立,少年时上过三年冬学。1924年,霍
期刊
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是一场“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征程。党中央提出了“五个一批”脱贫措施,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措施,它可以使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因而它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党员教师,更应该用爱和责任去关注和爱护每位学生,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心智和良好的品性。  近年来,我先后与8名贫困学生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回顾这几年的帮扶历程
期刊
义务教育是一项民生工程,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水平日益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镇,优质的公共资源也随之向城镇聚集,使得本就存在一定差距的城乡基本公共教育资源出现“乡村弱”和“城镇挤”等问题。  2016年,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大班额基本消除,乡村完全小学、初中或九年一贯制学校、寄宿制学
期刊
教育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价值追求,教师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素养要求。进入新时代,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是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些特征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等各个方面,更反映在作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意识方面。意识是行为的前提,新时代的教师要把学科专业知识、教学知识升华为具有个性特征的教学实践,变成教书育人的行为自觉,需要具备五个
期刊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20多年的执教生涯兼班主任工作经历,总会遇到一些让人刻骨铭心的教育案例,激励我不断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锤炼和提高与学生恰当沟通的能力。从而与学生和谐相处,教学相长,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开学一周后,班里新转入一个女生。我和该生家长简单沟通后得知:该生去年曾在外校就读七年级时,休学一年,本学期又转入我校。我和该生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