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tao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问教学法是最常见的教学方式之一,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也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本文主要从教学提问设计目前存在的问题、教学提问设计创新的准备以及教学提问设计创新的方式等三个方面来谈一谈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提问;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好引路人的角色,更要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一定的沟通交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其充分发挥学习思考的主观性。教学提问是一个师生互动的环节,既要考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了解程度,也要考验教师对教材的合理安排能力。教学提问设计必须合理恰当,才能够在课堂中真正发挥出作用。
  一、教学提问设计目前存在的问题
  提问法是最常用、最简单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通过提问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利于集中学生在课堂的注意力,同时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但是目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在课本中就能够轻松找到答案;也有的教师设计问题数量比较多,一个接一个,使得学生真正思考的时间比较少。还有的在问题的反馈以及回答的评价这方面比较欠缺,有的教师考虑教学时间的有限,经常只是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学生的回答,而并没有具体评价。
  二、教学提问设计创新的准备
  要灵活运用提问的方法,教师首先应该做到了解教材内容,深入分析教材。对于教材内容的拓展研究,教师应该大量阅读相关的材料,做好课前备课,充实课堂内容。其次平时应该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只有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才能够设计出真正符合学生需求的题目。最后,教师应该做好教学反思,详细分析所设计的教学题目以及学生的回答反馈情况,以便在之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三、教学提问设计创新的方式
  (一)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语文课文不仅仅是名家之作,更重要的是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联。因此,教学提问要从生活感受出发,使得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一定的共鸣。教师可以设计与平时生活相关的问题来导入课文,例如文章《陈太秋与友期》,学生学习文言文时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导入问题,如在平时生活中,遇到不守时的人,你会如何做呢?另外,教师也可以设计与日常相关的问题来升华文章的主题,使得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作者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例如文章《在山的那边》,教师可以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谈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二)逆向思维提问法
  我们经常会说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学生们习惯按照作者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很少會考虑到作者的行文安排是否具有合理性。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设计逆向思维的问题,使得学生换一种思维方式思考文章。比如课文《敬畏自然》,可以设计问题为“文中处处洋溢着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对本文的观点有质疑吗?
  a.畏惧自然是否意味着不求进步、无所作为?
  b.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c.人类不可以改造自然?”
  又比如课文《台阶》可以设计问题为“我认为这篇课文是可以删除一部分的,大家认为是哪一部分?”
  (三)环环相扣提问法
  有的教师所涉及的教学问题比较疏散,学生不能够连贯地将文章串联起来。如果所设计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也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例如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可以设计问题:
  a.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b.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的原因是什么?c.“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主意”?后来又为什么跟着伙伴们去爬山了呢?d.“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e.后来“我”又是怎样脱险的?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觉?
  (四)启发式提问法
  语文教材内容基本上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教会学生做人与做事。可以从文章中具有哲理性的语句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课文《我的信念》中“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 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一句,教师可以由此提出问题:“讲究现实的人”是什么人?“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上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从而深入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又如课文《再塑生命》中设计问题“莎莉文老师应该教会海伦许多东西,为什么海伦只写了‘认识文字、了解大自然、理解爱’三件事呢?”帮助学生思考海伦只写这三件的深刻用意。
  (五)重视问题的反馈评价
  教师所设计的教学问题,一方面要与文章内容紧密相连,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学生实际的接受程度。教师应该尽可能给予每一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不仅仅从个人的观点来评价学生的回答,也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之间进行评价分析。教师应该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但不一定必须要求学生与自己的参考答案完全一样,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发散性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通过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反馈,有助于改进教案设计,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四、小结
  教学提问的设计既要能够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也要能够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所以问题的设置既不能过于简单、过于复杂,也不能过多。提问式是最基础最简单的教学方式,通过提问,既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能够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要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的设计,一是提问设计要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从生活的点滴出发,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作者的用意;二是逆向思维进行提问,锻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三是环环相扣式进行提问,将文章主要内容提炼出来,让学生跟着作者的行文安排一点点了解文章的主旨;四是进行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是要重视学生回答问题的反馈情况,不断改进教学问题的设计。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FID检测器,内标法定量,分离测定了双丙酮丙烯酰胺及其主要杂质丙烯酰胺的含量,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19和0.014;变异系数分别为0.19%和4.71%.
复杂高深的展示技术操作容易带给观众困扰和操作障碍,引发大家对于展项的畏瞑,最终降低了体验参与的兴趣。技术本身的高低与其操作方式的难易是没有关系的。因此如何采用简单易
【摘要】随着课改的进行和减负增效的呼声越来越高,语文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实行既减负又增效的难题,减负增效不仅是语文课堂的追求,也是所有课堂应该达到的一个要求。减负增效将会使课堂效率有一个质的飞跃,既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又可以让教师变得更有效率。此文将探讨一些减负增效的办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减负增效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一直以来存在着“耗费
本文利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饲料中的氯化物含量.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
【摘要】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背景,从培养学生兴趣、锻炼学生思维、运用巧妙的提问等方式入手,通过对名师课堂的感悟改善学生的阅读能力,名师课堂的运用能将理论与实践统一在一起,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能感悟阅读的精彩之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中,要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感受到阅读中的情感体验。阅读
摘要:摄影能确切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的某个场景。法国著名电影学家安德烈·巴赞曾经在《什么是电影》一书中写到:“所有的艺术都是以人的参与为基础的,唯独在摄影中我们有了不让人介入的特权。摄影影像是‘自然的’现象,像是鲜花或晶莹白雪那样影响着我们。”  一、正确看待摄影的表现力  论及摄影特有的表现能力,须先列举作为记录影像基础的技术手段。这些技术手段在使摄影成为一种独立、有力地认识与表现世界的方法;有些
本文介绍了静电值绒胶粘剂的研制方法,并讨论了单体、乳化剂、引发剂、交联剂及温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固相吸附剂活性炭在醋酸溶液和亚甲基蓝溶液中的吸附特性,在吸附质浓度较低时,吸附属单分子层吸附.用Langmuir吸附方程式对吸附作用进行了数学表征,并利用溶液吸附法测
本文对生物样品中的毒鼠强及甲拌磷两种农药进行了定性检验,采用L-L提取方法及GC/MS手段从生物组织中检出毒鼠强、甲拌磷(3911)两种农药成分,回收率为93%,RSD为1.7%,所建立的
本文对现行三种确定过滤常数的方法进行了方差分析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通常采用的微分法可能带来比较显著的误差,而不常用的积分法的误差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