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互联网+”应用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的研究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p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作为互联网思维的进化成果,为传统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在体育教学中,借助“互联网+”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将体育运动类APP应用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可行性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APP;体育教学;大学生
  1 研究背景
  1.1 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众多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除了体育课程之外,学校不仅每天安排晨训活动,让学生可以按时按量进行体育运动,而且每年都会安排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来督促学生进行锻炼。但是,大学生随着年龄不断增长,身体素质却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根据所查阅的资料显示,低年级学生的耐力水平、力量和爆发力素质明显高于高年级学生。我们通过分析研究,发现目前高校存在着下列几个问题:
  ①从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来看,课时安排较少,学生通过体育课了解到的体育知识和参加的锻炼都很有限,学生在校期间(按每学期9个月计算)平均每天接受的体育课堂学习时间少于6分钟。
  ②体育课程内容本身也存在许多的局限性。由于老师的教学内容是统一的,而每个同学的体质状况不同,对锻炼强度的需求也因人而异,所以体育课的锻炼内容不一定能适合所有的同学。学生无法实现科学合理健身,有时会造成身体受伤。这些因素使得学生的健身水平不高,部分学生失去健身的兴趣。
  1.2 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
  教育部公布了2005年来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结果显示,19~22岁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部分指标基本上呈现出连续20年来下降的趋势。目前,大量的在校学生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有24%的学生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64%的学生都是每周进行二三次锻炼,只有12%的学生每周参加五次以上的锻炼。学校出于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考虑,以规定的形式促使学生锻炼,但受限于锻炼形式的单一和不灵活的时间安排,引起学生的抵制情绪。
  1.3 互联网+的优势分析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进一步发展的成果,它给传统行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提供了广阔的网络平台。顺应着“互联网+”的大潮流,体育运动类APP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体育运动类APP层出不穷,并且功能各异,花样百出。越来越多的人在锻炼中开始使用体育运动类APP。大学生也应该享受到“互联网+”背景下带来的便利,所以我们尝试将“互联网+”应用在高校管理环节中。(图1)
  2 体育运动类APP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使用的可行性分析
  2.1 体育运动类APP具有方便性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群体中几乎人手一个智能手机。基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在校园中推广使用体育运动类APP已经具备了主要的物质基础。而且目前应用市场上的体育运动类APP已经开发得较成熟,可以满足计步、计算运动消耗等基本需求。同时,智能手机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在慢跑等运动时使用不会增加太多负担。基于智能手机的便携性,学生在利用体育运动类APP进行学习时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学校管理者也可以利用手机APP后台随时对学生的锻炼情况进行监督,而不用到学生锻炼现场实地监督。
  2.2 体育运动类APP可以帮助科学健身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受到了教学方式的影响,而体育运动类APP的出现为体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料。学校老师也可以在APP上发布健身信息给班级同学,指导同学的日常锻炼。老师也可以通过一些可穿戴设备与手机APP的连接,及时检测学生在长跑等运动时的身体情况,防止学生出现危险。同时,可以通过学生在APP中输入的个人信息对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合理地评估,帮助老师给学生提出科学有效的锻炼方案。一些现有的体育运动类APP上也有专业教练入驻,进行运动饮食的指导和针对性训练的视频教学,帮助使用者科学合理健身。
  2.3 体育运动类APP可以增进老师、学校和学生的沟通
  体育运动类APP引入教学管理之后,老师可以通过APP进行指导和交流,增加与同学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能够通过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给学生传授体育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锻炼水平,也使得老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学校也可以通过APP记录下来的数据分析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之后可以开设相关体育课程,或者增加相关体育器材的购置从而优化自身的教学、管理和服务。或者根据学生需求情况,在APP平台上推出适时的主题活动或竞技比赛,既丰富同学的课余生活又能达到运动的效果。
  2.4 体育运动类APP可以更加有效地对学生的锻炼情况进行监督
  使用体育运动类APP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由于晨练的硬性规定所引发的学生和学校之间的一些冲突。晨練可以通过体育运动类APP来记录学生的运动时间、运动类型、运动量等基本情况,就不必再拘泥于统一的时间、统一的运动内容,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锻炼的形式,而且学校不再需要安排人员对学生的锻炼进行监督,可以直接在APP后台对学生的锻炼结果进行监督,减少了劳动成本,也使得锻炼结果更加直观。老师也可以在APP上布置学习任务,并通过APP进行监督检查,让学生在课后也按质按量地完成体育学习任务。
  3 结论
  学校可以通过将体育运动类APP应用到教学管理环节中,让学生不再受时间场地以及运动方式等的限制,在完成学校规定锻炼外,还可以自主进行锻炼,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于学校,于老师,于学生均有着非凡的意义。而且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90%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体育运动类APP提高自己的运动质量,并且有83.4%的学生赞同将体育运动类APP引入高校的体育教学及管理环节中。学校的实践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也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不断与时俱进,使得教学管理环节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可视化。
  参考文献:
  [1]李明鉴.谈互联网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5(17).
  [2]任彦军,李大威.互联网+时代的体育教学新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5(31).
  [3]王竹立.“互联网+教育”意味着什么[J].今日教育,2015(05).
  [4]张亚珍,张宝辉,卜凡帅.我国特殊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2000-2015年)——基于教育技术学的视角[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01).
  [5]王佑镁,包雪,王晓静.密涅瓦(Minerva)大学:MOOCs时代创新型大学的探路者[J].远程教育杂志,2015(02).
  基金项目:本文是“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资助。
其他文献
走进石家庄市鹿泉区铜冶镇南甘子村,一座座漂亮的民房整齐有序,宽阔笔直的公路向远方伸延……再也看不出以前那个个村民生活环境脏乱差的贫穷落后村的影子。如今不但村容村貌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十分重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和践行。为响应习主席的号召,教育行业首先作出表率,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充分广泛地利用多媒体这一
《聊斋志异》的诸多篇章以天马行空的奇特幻想、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神奇变幻的童话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最能打动儿童心灵的是那些机智勇敢、善良
结合产业和市场发展,中国移动发布近两年面向VoLTE的TD—LTE网络发展技术要求,涵盖TD—LTE网络建设、终端、业务、用户发展等方面所需的端到端主要技术要求,旨在高效推进TD—LTE
计算机技术不断深入地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各领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通信行业,是通信行业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故此,文章首先概述了通信行业与计算机技术,之后
人体手臂的前臂有两根并列的长骨,一根是尺骨,另一根就是桡骨,当将手臂下垂,掌心向前站立时,外侧靠近大拇指一侧的是为桡骨,靠近小指的为尺骨,桡骨上端细小呈柱状,被称为桡骨
二者本质上一样,但不等同。反转录是进行基因工程过程中,人为地提取出所需要的目的基因的信使RNA,并以之为模板人工合成DNA的过程。逆转录是RNA类病毒形成自己的DNA并整合到
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要求,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红色资源在职业精神教育中的作用与功能,并有效利用红色资源培育大学生
土地综合整治建议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是新时期土地制度创新的重要探索,是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平台,也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在这种情况下,目前正在
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以较快速度增长,恩格尔系数持续降低。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06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报告》也显示:城市居民对自己未来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