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8082895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趋势,教师应该从传统的讲解教学中解脱出来,采用新思维、新手段、新方式,化学生的被动为主动,激发并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本文从培养创新思维在思品课中的体现出发,论述了培养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思想品德知识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教学方式 创新思维
  一、结合实际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他们的逆反心理让教师往往无法利用教材吸引他们的兴趣,主要是因为教师缺乏将教材结合实际的能力。事实上,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能联系实际,促进学生获得更多的思维空间,进而培养创新思维,学会用更多、更新、更全面的角度来看问题。
  例如,在“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中,开篇之前教师可以先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有没有人去过一些不允许未成年进入的场所,例如舞厅、游戏厅、网吧和酒吧?”“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不让你进去吗?”“你觉得自己要是进去了,会遇到什么事情?”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法律法规的现实意义,思考《未成年保护法》对于他们能起到什么样的保护作用。还可以结合社会新闻,或者让学生讲述身边的事情,引导他们了解知法守法的重要性,从自己、家庭、学校、社会的角度去想一想,为什么要制定各种法律法规约束人们的行为。如此一来,能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思考问题,提出疑问,然后寻求答案。在相互讨论和辩论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得到了拓展,思维方式得到了丰富,创新思维能力不知不觉得到了发展。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思品课的兴趣,还能让他们的动口、动脑、动手能力得到发展,激发创新思维。
  第一,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现现代化教学。
  多媒体工具能够将文字、声音与图像集中在一起进行展现,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有利于开展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直观教学。例如,在“民族精神生生不息”这一课中,播放汶川地震、奥运赛事、神舟七号的相关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描述这些资料帶给他们的感觉,使其了解何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在具体生活中的体现又是什么?将一些“高大上”的理论知识变得“接地气”,让学生从直观教学中理解并吸收知识,也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第二,通过实践教学,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课程是可以结合实际,发展成为实践课程的。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机会,带着他们通过校外参观、实践调查、社会观察等活动,在亲身体验中掌握相关知识。例如“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这一课程中,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指导他们在学校周边调查环境情况,通过问卷调查、访问和观察,收集并整理数据。根据调查数据,教师再将问题深入化,以“为什么这些人会肆意破坏环境?”“他们这种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依法保护环境的作用有哪些?”这些问题,指导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学生可通过小组论文、发表倡议、提交报告等方式,展示他们的调查结果。这种方式不但能够大大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还综合性地活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第三,通过模拟操作,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也包含对分析、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教师可通过模拟操作来实现这个目标。所谓模拟操作就是情景再现,利用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表演中进行思考,掌握知识。例如,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课上,请数位同学表演顾客,教师扮演保安,表演他们在购物时被怀疑偷盗超市商品的过程。教师扮演的保安会强行对他们进行搜身、摘帽,但最后的结果表明他们是无辜的。由此可以提出问题:“保安的行为是正确的吗?”“你们在被搜身时有什么感觉?”“你们被冤枉偷了东西,心情如何?”“我们有办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吗?”引导学生分析消费者所拥有的合法权益都有哪些,分析我们能采取什么措施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四,利用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良性竞争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在你追我赶的学习当中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例如,可以通过课堂知识竞答的形式,既活跃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思维潜能,让他们在个人竞争、小组竞争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理解知识。
  三、鼓励学生质疑权威,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可以归属于创新思维的一种,培养逆向思维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可以在上课时欢迎并激励学生对教材、对自己提出质疑,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奇思妙想,哪怕提出完全相反的意见也无妨。教师需要做的是给出分析和引导,让意见不同的学生展开辩论,通过这种形式让他们碰撞出思维火花,锻炼他们的逆向思维,提高思维的独特性。
  例如,在讲解“我知我师我爱我师”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在未来世界,教师这个职业是否还应当存在”为主题展开小组辩论,引导他们从各个角度去思考这个话题,通过质疑彼此,学生能够对教师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在未来,网络科技十分发达,利用网络完全可以实现智能化教育,那么教师的存在还有意义吗?学生会认识到,教师的人生态度、人格魅力、道德品质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他们除了教授知识,还教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养成优良的品格和习惯等。
  由此可见,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只要能帮助学生突破既定思维定式,就能够促使他们另辟蹊径、逆向思考,获得独创性的思维,从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结束语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对教学环节入手,采用更多、更新、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融入新理念,才能真正达到目标,推动创新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资料】
  [1]周天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10,57:160-161.
  [2]倪春花.小议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J].新课程学习(上),2011,01:11.
  [3]田志.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新课程(上),2013,12:17.
其他文献
摘 要:课程教育改革为教师进行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同时,教师要为学生的高效学习铺设好平坦的道路。在高中化学教学领域中,教师以课程的教育标准出发,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做好准备。教师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展现出良好化学素养为基础。在实现了高效的高中化学课堂构建模式下,让学生认真地进行化学知识学习,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魅力和存在价值。教师通过多种化教学方法的合理整合,让学生在意识到自身所学习化学知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供给侧改革”新思维时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要的同时,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升质量已经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主攻方向,落实到质监系统
摘 要:数形结合思想运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有利于降低数学学习难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基础概念教学、应用题解题教学中巧用数形结合思想,理清学习思路,提高解题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应用对策  所谓数形结合思想,是指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将教学中两个极其重要的元素:“数”与“形”有机整合起来,构建“以数解形”和“以形助数”的数学教学课堂,有效地降低
【摘要】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对人才提出了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高中课程中的必修课已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所以,大力开展选修课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四个方面浅谈高中物理选修课堂有效性教学。  【关键词】选修 课堂 有效性 教学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这也就对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提出了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高中是培养人才的非常重要的时期,但目前
目的观察不同包装组合方法对压力蒸汽灭菌隐性湿包控制的效果。方法采用两种包装组合方法:双层棉包布加篮筐包法和双层棉包布加方盘包法包装器械,用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
背景与目的肺癌(lung cancer,LC)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根据其病理类型,可分成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
英文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训练,临阵磨枪是不能取得好成绩的,也是不可取的,应该重视平时的英语作文训练。高考英语作文占25分,足可以说明写作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然而现状却不乐观,由于平时缺乏足够的训练,学生对英语写作要么感到无从下手,充满畏难情绪,胡乱写些英语单词或不着边际的句子充当字数,权作心理慰藉;要么用词不当,构句无章,错误频出,行文不流畅,表达不地道,毫无写作质量可言。  其
【摘要】在互联网环境下校园网教学资源共享,实现教学资源共用,形成校园网络发展形成良好的信息传播平台,是校园网络形成巨大的教学资源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利用教师的教学资源提供启发,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提出研究课题,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信息搜索,促进更权威的教学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 校园网 教学资源共享  引言:互联网逐步发展与迅速更新已经成为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实现互联网环境下校园教学资源共享
【摘要】初中数学新课标中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更应该具有改革意识,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投身到课程教学实践中。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在结合课改信息的基础上,研究了在数学新课标指导下进行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课程改革 实践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