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使你体力再好,登山时也需使出全力。登至山顶后体力极度疲惫,但是精神极度放松。”——刘运
刘运讲话时,周围的人就能感受到他的活力四射。语速较常人稍快的他,总是习惯性地用手部动作加强自己的表述。
从作为省级优秀大学毕业生进入原山东省人事厅工作,到通过竞争上岗脱颖而出,成为中层领导,再到2008年新成立的山东省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第一任主任,看似一路高升、令人艳羡的事业发展背后,凝结的是刘运比他人付出的更多的勤劳与用心——
他首次提出“要像尊重外国专家一样尊重国内专家”;
由他担任项目联络组组长的第六届“海洽会”,参会留学人员留学国别和项目对接成功率均创历届之最;
他筹划开展的“践行科学发展观,院士专家服务基层”系列活动的成功实践引起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领导的高度关注,并于今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实施了“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
刘运在工作中扮演的角色就是一座桥。这座桥立足海外留学人员和国内专家两个根本,连接起农民和院士、国内企业和海外人才。
而对于刘运的下属工作人员来说,他更像是一位人生导师。他创造的“例会实习主任制”,让每位员工都能当“领导”,都有机会对服务中心的大事小情提出建议,推行实施。他经常对下属说的一句话就是:年轻的时候多干事,不能混日子。
让院士走进田间地头
登山和读书是刘运仅有的两个爱好。
春夏秋冬,他在每个季节都会登一次泰山。刘运说,做事其实与登山一样。每次登山他都会想起在山東大学读博士时,导师的教诲:“登小山者飘飘然,登大山者惶惶然”,并以此警醒自己。
刘运生长在美丽的沂蒙山区,每天上学时需要翻过一座小山头,在这半个小时的山路里他自得其乐。后来去聊城上大学时,由于当地没山,他就开始爬楼,登至楼顶后再极目远眺。1991年,刘运作为省级优秀大学毕业生进入原山东省人事厅引进国外智力办公室工作。到济南工作后,他坚持每周末都去登山。
刘运徒步登泰山的时间开始于2000年。在这之前他也多次陪外地的朋友去过泰山,不过每次都是坐缆车上下。期间,有一次登泰山,刘运看到一位小脚老太太徒步爬山,深受触动。于是,找了个周末,他独自坐火车到泰安,开始了第一次徒步爬泰山的旅程。“第一次从山脚爬到山顶历时三个半小时,回济南后一个星期腿都还在酸痛。”等身体恢复以后,刘运又踏上了他的登泰山之路。现在的他从山脚登至山顶只需1小时50分钟。
最初登泰山时,刘运觉得只是在锻炼身体,后来渐渐感悟颇多,“即使你体力再好,登泰山时也需使出全力。登至山顶后体力极度疲惫,但是精神极度放松”。就在刘运登上一座座现实中的山峰时,他的事业也不断攀上新高峰。
2003年,刘运通过竞争上岗脱颖而出,担任原山东省人事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副处长,分管院士、专家和博士后工作。期间,刘运把之前工作时的“外事无小事”的理念调整为“院士工作无小事”,提出“要像尊重外国专家一样尊重国内专家”。
山东省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成立于2008年,为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直属事业单位。成立之初,刘运即被任命为中心主任。他与同事们确立了“服务海内外高端人才,开发国际国内人才资源,推进智力与经济融合发展”的工作宗旨。立足海外留学人员和国内专家两个根本,打造海外合作伙伴和国内著名高校两个平台。
刘运非常重视高端人才队伍的建设,“当院士到山东最幸福”成为院士们的共识。“两院院士在山东省得到的待遇最高,每人每月一万元津贴加每年20万元科研经费,享受副省级医疗保健,有专车、专楼……”
爱思考和总结的刘运又开始琢磨:我们的工作是服务性工作,但是应该怎么服务呢?按照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于是,他想到:服务的最高领域应该是发挥作用。
经过细心调研,他发现,基层对科技知识有强烈的渴求,而专家又有回报社会、为民服务的愿望。为此,他积极创造思路,采取多种形式组织高层次专家服务社会。2009年起,他筹划开展了“践行科学发展观,院士专家服务基层”系列活动,选派7位院士,200多位医疗卫生和农业专家深入农村开展义诊和咨询。
这个活动取得的良好效果刘运始料未及,“我知道效果应该不会差,但是我实在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好!太好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刘运睁大双眼,有些兴奋。
活动开始前,他还有些担心,“怕专家去现场做学术报告,农民听不懂”。专家与农民交流时,他也在一旁听着,并注意农民的反应。有一位农业方面的专家对村民讲道:“我就讲几句话:一,你们是玉米主产区,产量是600公斤,世界纪录是2000公斤;二,我的实验室里是1400公斤;三,你们想翻一番达到1200公斤吗?按我的办法就没问题,三个步骤……”“我这个不懂农业的人都听懂了!”对于这种没有理解障碍的交流形式,刘运很是欣慰。
现场有一位老农本来边抽烟边听专家讲课,听了一会儿后就把手中的烟掐灭,从上衣兜里取出烟盒,将盒里的烟全部取出放衣兜里,再把烟盒撕开,用铅笔头在烟盒背面记录专家的讲话内容。“后来,县里的领导把专家的讲话内容印在挂历上发给村民。”
济宁市一位领导找到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要扩大受益范围,于是邀请专家录制影像,在地方新闻中滚动播出。
这项活动在山东省的成功实践引起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领导的高度关注,为此,人社部委托山东省开展了“国家专家服务基地建设”课题研究,探索建立专家服务社会的长效机制,刘运担任课题组组长。还邀请他们多次派人员赴京起草、讨论修改《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
2011年11月8日,人社部在临沂市启动实施“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25日出台《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决定自2012年起,年组织1万名左右专家到基层服务。
年轻人不能混日子
在刘运及其部门同事的名片背面印有一句英文“Your smile is my job”,这是刘运在欧洲为中国山东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暨技术项目洽谈会(简称“海洽会”)做海外推介时,偶然间看到的,感觉其意义颇好,于是借用过来。
“回国创业主要不是看各地给多少资助,而是看当地的产业发展和后续服务。中国的人文环境与外国不同,许多海龟回国时不太适应,而我们的工作就是来弥补这个差距,为他们搭桥。”刘运先后策划并帮助临沂、滨州、威海等市组织开展了“海内外博士沂蒙行”、“黄河三角洲高层次人才项目对接大会”等高层次人才交流活动,既为当地引进了人才和项目,又畅通了他们与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机构的合作渠道。
国内有三大海内外人才交流活动:广州留交会、大连海创周、山东海洽会。2010年11月,在由人社部、山东省政府等联合主办的第六届“海洽会”中,刘运担任大会核心机构——项目联络组组长,共吸引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名海内外高端人才携带项目报名参会,全省1400多个企事业单位提交需求项目5607项,成功对接1698项,参会留学人员留学国别和项目对接成功率均创历届之最。去年,刘运带领同事们编制印发了《山东省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服务手册》。这本服务手册花费了将近四个月的时间,从“经费拨付”到“子女入学”,共17项内容均有详细规定。
刘运说他们的团队具有“20岁的激情,30岁的干劲,40岁的经验,50岁的智慧”。刘运经常给服务中心的年轻人创造锻炼机会,他们实行“周一轮值讲座”,开展“例会实习主任制”,每位员工都有机会当主任。服务中心的“85后”王义林谈起这位“严谨又幽默的领导”时满脸敬佩,“刘主任经常对我们说:年轻的时候多干事,不能混日子。”
责任编辑 李菡丹
刘运讲话时,周围的人就能感受到他的活力四射。语速较常人稍快的他,总是习惯性地用手部动作加强自己的表述。
从作为省级优秀大学毕业生进入原山东省人事厅工作,到通过竞争上岗脱颖而出,成为中层领导,再到2008年新成立的山东省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第一任主任,看似一路高升、令人艳羡的事业发展背后,凝结的是刘运比他人付出的更多的勤劳与用心——
他首次提出“要像尊重外国专家一样尊重国内专家”;
由他担任项目联络组组长的第六届“海洽会”,参会留学人员留学国别和项目对接成功率均创历届之最;
他筹划开展的“践行科学发展观,院士专家服务基层”系列活动的成功实践引起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领导的高度关注,并于今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实施了“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
刘运在工作中扮演的角色就是一座桥。这座桥立足海外留学人员和国内专家两个根本,连接起农民和院士、国内企业和海外人才。
而对于刘运的下属工作人员来说,他更像是一位人生导师。他创造的“例会实习主任制”,让每位员工都能当“领导”,都有机会对服务中心的大事小情提出建议,推行实施。他经常对下属说的一句话就是:年轻的时候多干事,不能混日子。
让院士走进田间地头
登山和读书是刘运仅有的两个爱好。
春夏秋冬,他在每个季节都会登一次泰山。刘运说,做事其实与登山一样。每次登山他都会想起在山東大学读博士时,导师的教诲:“登小山者飘飘然,登大山者惶惶然”,并以此警醒自己。
刘运生长在美丽的沂蒙山区,每天上学时需要翻过一座小山头,在这半个小时的山路里他自得其乐。后来去聊城上大学时,由于当地没山,他就开始爬楼,登至楼顶后再极目远眺。1991年,刘运作为省级优秀大学毕业生进入原山东省人事厅引进国外智力办公室工作。到济南工作后,他坚持每周末都去登山。
刘运徒步登泰山的时间开始于2000年。在这之前他也多次陪外地的朋友去过泰山,不过每次都是坐缆车上下。期间,有一次登泰山,刘运看到一位小脚老太太徒步爬山,深受触动。于是,找了个周末,他独自坐火车到泰安,开始了第一次徒步爬泰山的旅程。“第一次从山脚爬到山顶历时三个半小时,回济南后一个星期腿都还在酸痛。”等身体恢复以后,刘运又踏上了他的登泰山之路。现在的他从山脚登至山顶只需1小时50分钟。
最初登泰山时,刘运觉得只是在锻炼身体,后来渐渐感悟颇多,“即使你体力再好,登泰山时也需使出全力。登至山顶后体力极度疲惫,但是精神极度放松”。就在刘运登上一座座现实中的山峰时,他的事业也不断攀上新高峰。
2003年,刘运通过竞争上岗脱颖而出,担任原山东省人事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副处长,分管院士、专家和博士后工作。期间,刘运把之前工作时的“外事无小事”的理念调整为“院士工作无小事”,提出“要像尊重外国专家一样尊重国内专家”。
山东省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成立于2008年,为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直属事业单位。成立之初,刘运即被任命为中心主任。他与同事们确立了“服务海内外高端人才,开发国际国内人才资源,推进智力与经济融合发展”的工作宗旨。立足海外留学人员和国内专家两个根本,打造海外合作伙伴和国内著名高校两个平台。
刘运非常重视高端人才队伍的建设,“当院士到山东最幸福”成为院士们的共识。“两院院士在山东省得到的待遇最高,每人每月一万元津贴加每年20万元科研经费,享受副省级医疗保健,有专车、专楼……”
爱思考和总结的刘运又开始琢磨:我们的工作是服务性工作,但是应该怎么服务呢?按照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于是,他想到:服务的最高领域应该是发挥作用。
经过细心调研,他发现,基层对科技知识有强烈的渴求,而专家又有回报社会、为民服务的愿望。为此,他积极创造思路,采取多种形式组织高层次专家服务社会。2009年起,他筹划开展了“践行科学发展观,院士专家服务基层”系列活动,选派7位院士,200多位医疗卫生和农业专家深入农村开展义诊和咨询。
这个活动取得的良好效果刘运始料未及,“我知道效果应该不会差,但是我实在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好!太好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刘运睁大双眼,有些兴奋。
活动开始前,他还有些担心,“怕专家去现场做学术报告,农民听不懂”。专家与农民交流时,他也在一旁听着,并注意农民的反应。有一位农业方面的专家对村民讲道:“我就讲几句话:一,你们是玉米主产区,产量是600公斤,世界纪录是2000公斤;二,我的实验室里是1400公斤;三,你们想翻一番达到1200公斤吗?按我的办法就没问题,三个步骤……”“我这个不懂农业的人都听懂了!”对于这种没有理解障碍的交流形式,刘运很是欣慰。
现场有一位老农本来边抽烟边听专家讲课,听了一会儿后就把手中的烟掐灭,从上衣兜里取出烟盒,将盒里的烟全部取出放衣兜里,再把烟盒撕开,用铅笔头在烟盒背面记录专家的讲话内容。“后来,县里的领导把专家的讲话内容印在挂历上发给村民。”
济宁市一位领导找到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要扩大受益范围,于是邀请专家录制影像,在地方新闻中滚动播出。
这项活动在山东省的成功实践引起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领导的高度关注,为此,人社部委托山东省开展了“国家专家服务基地建设”课题研究,探索建立专家服务社会的长效机制,刘运担任课题组组长。还邀请他们多次派人员赴京起草、讨论修改《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
2011年11月8日,人社部在临沂市启动实施“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25日出台《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决定自2012年起,年组织1万名左右专家到基层服务。
年轻人不能混日子
在刘运及其部门同事的名片背面印有一句英文“Your smile is my job”,这是刘运在欧洲为中国山东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暨技术项目洽谈会(简称“海洽会”)做海外推介时,偶然间看到的,感觉其意义颇好,于是借用过来。
“回国创业主要不是看各地给多少资助,而是看当地的产业发展和后续服务。中国的人文环境与外国不同,许多海龟回国时不太适应,而我们的工作就是来弥补这个差距,为他们搭桥。”刘运先后策划并帮助临沂、滨州、威海等市组织开展了“海内外博士沂蒙行”、“黄河三角洲高层次人才项目对接大会”等高层次人才交流活动,既为当地引进了人才和项目,又畅通了他们与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机构的合作渠道。
国内有三大海内外人才交流活动:广州留交会、大连海创周、山东海洽会。2010年11月,在由人社部、山东省政府等联合主办的第六届“海洽会”中,刘运担任大会核心机构——项目联络组组长,共吸引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名海内外高端人才携带项目报名参会,全省1400多个企事业单位提交需求项目5607项,成功对接1698项,参会留学人员留学国别和项目对接成功率均创历届之最。去年,刘运带领同事们编制印发了《山东省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服务手册》。这本服务手册花费了将近四个月的时间,从“经费拨付”到“子女入学”,共17项内容均有详细规定。
刘运说他们的团队具有“20岁的激情,30岁的干劲,40岁的经验,50岁的智慧”。刘运经常给服务中心的年轻人创造锻炼机会,他们实行“周一轮值讲座”,开展“例会实习主任制”,每位员工都有机会当主任。服务中心的“85后”王义林谈起这位“严谨又幽默的领导”时满脸敬佩,“刘主任经常对我们说:年轻的时候多干事,不能混日子。”
责任编辑 李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