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型储层流体类型识别技术——以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中-新元古界潜山储层为例

来源 :海相油气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ywbyt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裂缝型储层流体类型识别一直是国际测井界急待解决的难题。在对流体类型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三种识别流体类型的方法,即核磁共振测井法、常规测井法和产液剖面法,在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中-上元古界潜山储层流体类型的识别中,取得了良好的地质应用效果,识别的符合率达到了88%。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结果均表明,在地层有效孔隙度适宜的情况下,应用核磁共振测井识别流体性质的效果比较直观和明显,核磁共振测井应用于裂缝型储层流体类型识别是有效和可靠的。对于常规测井,认识到不同流体类型与电阻率比值的高低、粘土含量的多少以及孔隙度
其他文献
中国大陆频繁而又强烈的构造活动,既有对古老海相含油气盆地进行强烈改造导致油气大量散失并使油气藏分布复杂化而增加勘探难度这不利的一面,又有形成多旋回沉积建造和多期含
在吐哈盆地已发现的油气田中,绝大多数为断块油气田.与中国东部断块油气区一样,吐哈盆地各油气田几乎无例外地被断层切割成高低样式不同的断块.断块之间大都互不连通,断块成
对四川盆地海相三叠系大量δ<sup>34</sup>S 资料进行整理研究,发现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段的气田(卤)水和硬石膏同步出现世界罕见的δ<sup>34</sup>S 值异常,前者为35.5‰~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