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晚期直肠癌前切术后早期化放疗不良反应耐受性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72007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局部晚期直肠癌前切术患者术后早期化放疗的不良反应是否可耐受,并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对18~70岁、前切术、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病理分期T3~4或N+期、无远处转移、KPS≥70患者且知情同意后纳入本研究.术后4周同期化放疗,不良反应评价标准为不良反应常见术语标准3.0版.三维适形放疗采用全盆腔照射45 Gy后局部加量6~10 Gy,静脉滴注奥沙利铂50 mg/m2(1次/周)加口服希罗达625 mg/m2(2次/d,第1~5天/周)增敏剂量化疗.本研究设计为单组2个阶段临床Ⅱ期研究,每阶段入组15例患者,以85%把握度出现≥3级不良反应率>50%作为界限,即15例患者中出现9例不再继续入组.结果 第一阶段入组15例患者中血液学不良反应3级2例,消化道3级反应12例,因此研究终止不再继续入组患者.结论 局部晚期直肠癌前切术后采用奥沙利铂加希罗达增敏剂量化疗同期放疗时不良反应较重,需要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 应用千伏级CBCT评价自制体部固定装置在肺部SBRT中的固定效果.方法 选取SBRT肺肿瘤患者10例(中央型、周围型各5例),通过数据分析得到每次SBRT前后骨性配准和软组织配准的平均摆位误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种型别分次间骨性配准后摆位误差差别.结果 中央型和周围型患者分次间骨性配准摆位误差在横断面左右、前后、上下方向不同(P=0.001),分别为(0.01 ±0.32)、(-0.08
目的 评价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常规及双时相显像在监测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食管癌术后临床怀疑复发转移而行FDG PET-CT检查的4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细胞学、病理或随访结果分析FDG PET-CT检查结果.两样本率比较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检验.结果 48例患者中位随访21.5个月,34例出现复发转移,确定复发转移灶61处.FDG PET-CT常规
目的 分析肺癌脑转移的立体定向放疗(SRT)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行SRT的152例肺癌脑转移病例.单纯SRT组59例,SRT加全脑放疗(WBRT)组40例,WBRT失败后SRT挽救组53例.Logrank法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随访率为97.4%.单纯SRT组,SRT加WBRT组和SRT挽救组6个月、1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6.0%、93.4%,94.2%、90.8%
目的 研究拓扑替康对人鼻咽癌BALB/c小鼠移植瘤的时辰放射增敏作用及其可能机理。方法建立人鼻咽癌BALB/c小鼠移植瘤模型,采用12h光照、12h黑暗的独立光照系统使其建立统一的生物节律。分别将小鼠分为拓扑替康、单纯照射、拓扑替康联合照射、空白对照组。拓扑替康剂量为10mg/kg体重,照射剂量为单次10、15、18Gy。分别在给予光照3、9、15、21h后进行肿瘤再生长延缓时间(TGD)、肿瘤组
期刊
目的 探讨乳腺癌全乳腺切除术后胸壁电子束照射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9-2007年间全乳腺切除术后进行胸壁6 MeV电子束照射及锁骨上下区淋巴结引流区6~8 MV X线和12~15 MeV电子束混合照射患者280例资料,并与同期胸壁6~8 MV X线切线野照射118例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率为93.2%,随访满5、10年者分别为140、12例.电子束组和X线组的5、10年胸壁复发率分别为6.8%
目的 比较千伏级X线正交透视成像与锥形束CT (CBCT)成像方法在确定头颈部肿瘤患者摆位误差的一致性,为临床选择成像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将16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共计160套正交透视图像与数字重建透视图像配准,160套CB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配准,得出患者左右(x)、上下(y)、前后(z)方向平移摆位误差.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检验相关性,Bland-Altman绘图法检验两种方法的一致性.
研究表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能在血管消退之前修复异常的肿瘤血管系统,从而改善肿瘤乏氧。因此蒋晓东等开展了恩度改善乏氧增强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敏感性的临床研究,目的是观察恩度对该种肺癌放射增敏的临床疗效。
期刊
研究认为抗血管生成药物通过抑制血管新生具有抗肿瘤浸润和转移的作用,其中内皮抑素最引人关注[1-2].恩度是我国首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进而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3].其对鼻咽癌的相关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报道尚少见,故采用人鼻咽癌细胞( CNE2)裸小鼠移植瘤模型观察恩度联合放射线对其生长抑制作用,并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探讨其机制
期刊
全脑放疗(标准治疗)和(或)立体定向放疗(局部补量或<3个转移灶的可选手段)是当前肺癌多发脑转移的主要治疗手段[1].然而,当前多发脑转移的治疗规范未注意肺癌病理类型、甚至病种的差别.当前,TKI治疗肺腺癌脑转移显示了令人鼓舞的疗效[2-3],但多数TKI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研究将放疗和靶向治疗隔离开来,并未重视放疗在脑转移中的重要地位.当前少有两者联合治疗肺腺癌脑转移的大样本报道,更未见前瞻性对照研
期刊
近几年来,PET-CT图像已开始用于肿瘤放疗计划制定.本研究初步分析行PET-CT定位拟行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的96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探讨PET-CT 对NSCLC临床分期和靶区勾画的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