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沙利铂联合紫杉醇治疗巨块型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效果评价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08611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化疗在巨块型早期(Ⅰb2、Ⅱa2)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我科手术治疗的80例Ⅰ b2、Ⅱa2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新辅助化疗+手术组(术前化疗组)和直接手术组进行前瞻性研究,术前化疗组在紫杉醇+奥沙利铂静脉化疗后行子宫颈癌根治术,直接手术组则直接行手术治疗,观察术前化疗效果并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术后放疗率等指标.结果 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为83.7%(36/43),完全缓解率为27.9%(12/43),无进展病例.术前化疗组淋巴结阳性率(16.3%,7/43)、子宫旁浸润率(7.0%,3/43)及术后放疗率(60.5%,26/43)均低于直接手术组[24.3%(9/37)、10.8%(4/37)、78.4%(2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子宫颈浸润深度、阴道切缘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术前化疗在巨块型早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治疗中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显著。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人类端粒酶反转录酶-胸苷激酶/丙氧鸟苷(phTERT-TK/GCV)联合人类端粒酶反转录酶-肿瘤抑素(phTERT-tumstatin)对肝癌细胞HepG2凋亡以及肝癌相关基因甲胎蛋白(AFP)、RhoC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 细胞分为未转染组、转染空质粒hTERT-EGFP组(空质粒组)、转染phTERT-tumstatin组(TM组)、转染phTERT-TK后加50 μ
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已被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其最大的毒副作用为周围神经病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文章简述了硼替佐米所致周围神经病变(BIPN)的病因、危险因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和分级、检测及评估方法,并介绍了BIPN的防治方法。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DC)疫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传统治疗失败的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的治疗情况.治疗组(22例)采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体外诱导培养成DC和CIK细胞.将DC和CIK细胞混匀后进行腹腔灌注,隔日1次,共3次;对照组(29例)仅进行姑息性穿刺排出腹腔积液及利尿处理.观察所有患
目的 研究多亮氨酸重复区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LRIGl)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子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LRIG1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颈腺癌47例、子宫颈腺上皮内瘤变(CGIN) 24例和正常子宫颈组织60例中LRIG1及EGFR的表达情况,并对二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LRIG1蛋白在子宫颈腺癌组织、CGIN、正常子宫颈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28 %(1
目的 探讨颌下腺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颌下腺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患者资料,对该病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改变、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 5例颌下腺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患者均为颌下腺呈无痛性、渐进性肿大;血细胞分析示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多.免疫功能检测提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肿瘤免疫相关因子增高.B型超声示腺体内见数枚低回声结节,形态不规则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早期干预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75例鼻咽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预防组、治疗组、对照组各25例,预防组为放疗第一天开始使用rhGM-CSF漱口,治疗组和对照组为放疗至出现口腔黏膜炎开始分别使用rhGM-CSF漱口及对照药物(0.9%氯化钠溶液500 ml+维生素B1240 mg+丁卡因100 mg)漱口.采用通用毒
目的 探讨Ki-67、c-myc、p53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食管癌标本25例、切缘远端正常组织标本2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Ki-67、c-myc、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食管癌组织中Ki-67、c-myc、p53中位表达量分别为5.0、2.0、3.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0、0.5、0.3(均P<0.05).高分化食管癌组织Ki-67中位表达量(3.0)低于中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SOX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7例胃癌组织中SOX2的表达,并选取30例远端切缘胃壁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SOX2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2.24%(35/67),显著低于对照组胃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93.33%(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326,P< 0.01);在胃癌组织中SOX2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
目的 分析hMLH1和hMSH2在食管胃交界腺癌和远端胃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不同部位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比检测52例食管胃交界腺癌和17例远端胃癌hMLH1和hMSH2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情况,分析表达差异及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食管胃交界腺癌组织中,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55.8%(29/52)和63.5%(33/52),远端胃癌中hMLH
目的 探讨过表达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对子宫颈癌SiHa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 (EMT)的影响.方法 应用基因转染方法将重组质粒pEGFP-N1-MIF转入SiHa细胞,构建过表达MIF的SiHa细胞;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E-cadherin、viment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RT-PCR检测结果显示,转染pEGFP-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