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杀在美国,审判在中国

来源 :蓝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w9610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3月23日,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了一次特殊的审判。
  这起公诉案件的被告人叫李向南,1991年出生,他被指控于2014年9月在美国杀害了女友邵童并抛尸,随后乘坐飞机回国,潜逃8个月后投案。
  因为事发地在美国爱荷华州,李向南、邵童为中国公民,犯罪嫌疑人又潜逃回国,这变成了一桩中美司法协作侦破的跨国刑事案件。
  爱荷华州的优等生
  2014年9月,李向南还是一名在美国留学的本科生,一年前,他刚刚从纽约州的罗切斯特理工学院转校到爱荷华州大学商学院学习,他告诉别人,这是为了离自己的女朋友邵童更近一点。
  但邵童并未承认过李向南是她的男朋友。1993年出生的邵童是大连人,在爱荷华州立大学学习化学工程。她与李向南是2011年出国前的暑假在新东方学英语时认识的。
  那个暑假快结束时,李向南在国内不同城市,找暑期班的几个朋友们玩了一圈,他在大连停留的几天是邵童接待的。邵童后来在日记里记录:“在大连旅游淡季的时候,带一个外地人参观了三天,把自己土生土长的城市介绍给外地的朋友,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扩大自己的朋友圈。”邵童的妈妈也见到了这个男孩子,她帮忙把李向南的行李拉到车站,和女儿一起把男孩送上了去机场的出租车。
  这是邵童的家人第一次见到李向南,也是唯一的一次。在随后的三年里,邵童偶尔会提到李向南的名字。“只是说他在哪里实习,连转校的事都没告诉家里,我们从来都不知道他跟邵童有什么亲密关系。”张阿姨说。她是邵童母亲的好朋友,她代替悲伤的邵童父母面对媒体。
  家里人一直以为邵童的男朋友是另一个男生,他是邵童在大连育明中学生物奥赛班的同学,在家长们的印象中,这个同学跟邵童更为相似:两个人都出自大连最好的高中,同属于高中筛选最严格的生物竞赛班,都是很乖、很聪明、有上进心的孩子。
  毕业后,男生保送去了南方读大学,邵童因为生物竞赛意外失利,选择出国。她选了富有挑战性的化学工程专业,跟中学一样,这个“心气儿很高,对自己要求很高”的女孩对待学业非常认真,她的课程GPA已经达到了3.77,是标准的优等生分数。
  正在美国西雅图读大学的袁圆是邵童无话不谈的中学好友,她形容邵童是个比较高冷的人,从中学起追邵童的人就很多。“如果邵童很喜欢一个人,就会对他奋不顾身。”袁圆见过邵童对高中男朋友的热情,所以当第一次见到邵童和李向南同时出现时,她觉得两人的关系并不太亲密。
  袁圆只见过一次李向南。到美国一年多后,袁圆和邵童约好各自带一名朋友,在奥兰多四个人一起过春假。现在回忆,袁圆能想到的都是一些琐碎的龃龉——李向南人还没露面,就因为行程安排在微信上与袁圆大吵一架。在奥兰多,因为买迪士尼乐园门票、为自己的手机买数据线等小事,李向南总是让其他三个女生一起半天半天地等他,几次耽搁大家的行程,气得袁圆一次当场翻脸,跟李向南吵得“手都发抖”。
  几天下来,袁圆发现,李向南的眼中只有他自己和邵童。“他什么都给邵童买,我和我朋友就被晾在旁边,一路我们两个女孩就跟电灯泡一样超级尴尬。正常男生想追谁,不是应该连她身边的朋友都一起结交吗?这个人太奇葩了。”
  类似的评价,邵童室友们也说过。2013年,李向南短暂地搬入过邵童的公寓,但是他性格冷僻,又几乎不做家务,最后惹怒了邵童所有的室友。
  离开奥兰多后,袁圆立刻把李向南的微信删掉了,不想跟闺密的这个朋友有任何交集。“他只对邵童好,只对他自己好。”几次冲突让袁圆判断,李向南是一个“表面看上去大方,但是内心会一点点记仇,累积到最后会爆发”的那种人。
  难以定义的情侣关系
  在奥兰多的春假,李向南是以“朋友”的身份出现的。在社交网络、在朋友聊天中,邵童始终都以“李向南”全名指代他,从没有说过这是自己的男朋友。不到20岁的女孩正在面对一种复杂的感情关系:因为相处异国,邵童跟国内男友的感情已经慢慢淡化下来了,她告诉袁圆:“我们彼此都懂,现在各自在自己的地方做什么事,已经跟对方没什么关系了。”
  李向南的追求一直持续而热烈,从2012到2014年,邵童在Facebook上只传了有限的几张照片,李向南几乎每一条都有点赞和留言,最后一条在2014年8月25日,在两张自拍照片下,李向南夸赞:“美腻的童童。”
  在美国,追邵童的男孩依旧很多,袁圆多次劝邵童,既然不够喜欢,就早点跟他断掉的好。“邵童无意间也会提起来,她觉得李向南是可以依靠的。我后来也没有在意了。觉得这两个人的关系会一直保持下去,一个女生自己在国外,就当是身边有个人对她好,一直照顾她吧。”
  现在已经很难确切地给邵童和李向南下个定义了。李向南的描述是另一个版本,他称二人在2012年12月确立了恋爱关系,自己专门转学后,两人距离缩短到两小时车程,李向南每个周末都把邵童接到自己家里,周末或周一再送回去。
  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2014年9月。9月2日,邵童在跟朋友抱怨李向南时,无意间接通了李向南打来的电话,李向南听见邵童评价自己很小气,二人根本不算男女朋友,她已经对这种关系有点腻了。李向南举着电话听了将近30分钟,最后默默挂断,什么话都没说。
  三天后的9月5日是星期五,李向南照常去接邵童,到常去的Budget inn旅馆开了房间。9月6日星期六下午,邵童回学校做小组作业,李向南自己去麦克斯折扣店和沃尔玛超市,分别买了一只行李箱和两只15磅、20磅的哑铃放在车内。如同什么都没发生一样,他又跟邵童一起吃了饭,看了电影,晚上两人在旅馆里睡觉前,二人突然爆发了争执……
  在法庭上,李向南的说法是,邵童说自己喜欢上了另一个男生,希望周一到周五跟那个男生在一起,周末跟他在一起。李向南被彻底激怒了,大骂邵童是婊子。“她用枕头捂得我不能呼吸,我就用力掐她脖子,后来我坐起来,将她压在身下手一直掐着她的脖子。”过了一两分钟,邵童已经没有了呼吸。李向南说自己尝试对邵童做人工呼吸,但已无济于事。   这个陈述也成为庭审中辩论的焦点,邵童一家并不接受这种激情杀人的说法,李向南称买行李箱和哑铃是为了搬家和锻炼,但美国警方调查发现,李向南从未跟房东说过要搬家;哑铃看上去更像是为了沉尸:次日凌晨,李向南曾驾车到Skunk河边,但当时河水的水位正在消退。
  最终,李向南把邵童留在了汽车后备厢里,邵童蜷缩在行李箱内,身边是一个15磅的哑铃。将近20天后,9月26日,一台丰田凯美瑞轿车因为恶臭难闻被停车场附近的邻居报警,警方在这里找到了9月17日被报失踪的留学生邵童,女孩的尸体已经高度腐烂,通过牙齿和指纹鉴定确认了身份,根据尸检,邵童是被钝器持续击伤,又在尼龙箱子内窒息而亡。
  李向南作案后,用邵童的手机通知室友,称自己要去明尼苏达州玩一个星期。案发后袁圆看到室友转发来的微信,一眼就看出微妙的差别:邵童的微信从来只用空格,这么多标点不是她的习惯。但当时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李向南恰好又接到了邵童父母和女儿视频聊天的请求,他按掉了请求,假称自己学习太忙没有时间。父母习惯了女儿这种状态,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9月8日,李向南乘坐航班离开了美国,机票是他9月6号就托学长买好的。9月10日抵达北京后,他开始了长达8个月的逃亡。
  中美合作
  发现邵童失踪之后,邵家一直在给李向南家致电,李向南的父亲是温州乐清市看守所一名民警,据同事说他一直正常上班。在邵童尚处于失踪状态时,张阿姨曾打通过李家的电话。“我只请求他们告诉我李向南在哪,我就问他一个问题,邵童到底去哪了?”张阿姨说,李家称不知道儿子的下落,双方说急了,李向南的父母直接问张阿姨:那你们去报案啊!
  邵家已经向大连、温州两地警方都报了案,但两地都没有立即立案。直到邵童确认被害后,2014年10月,美方通过中国驻美大使馆和驻芝加哥总领事馆将案件情况通报中国警方。2014年10月29日,公安部刑侦局向浙江、辽宁两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发布了立案侦查的通知,要求对李向南“秘密侦控”、采取边控措施。
  此时李向南已经逃到了青海等地,杳无音信。长达半年多时间内,这件事变成了一桩悬案。爱荷华州约翰逊郡检察官珍妮特·莱尼斯(Janet Lyness)是此案美方的负责人,她告诉我们,因为中美之间没有引渡条例,所以美国警方无法到中国抓人,美方通过大使馆向中方提出了协助调查的请求。“我们认为中方的反应是非常积极的。”但是这半年内,中方并没有明确告知邵家是否有抓捕行动。邵童的父亲曾敦促过中美双方采取行动,美方表示无能为力,他们此前从未处理过这种案例。邵家的民事诉讼律师任世新对是否抓捕一事提出过疑问,包括本刊此次采访在内,温州的公安局、检察院对此都拒绝答复。“我的理解是,因为证据上的欠缺,公安部门不能直接实行抓捕。”任世新说。
  2015年5月13日,在父母的陪同下,李向南从成都回到了温州,向公安部门投案。此前他曾藏身于青海一户牧民的家中,他告诉警方父母对此并不知情,自己只接受过姨丈的帮助。
  2015年6月1日,中国公安部、浙江省公安厅、温州市公安局、温州市人民检察院、乐清市公安局组团赴美国调查取证。在美国期间,调查组跟着美国警方,走访了当事人的学校、住所、案发旅馆、购买作案工具的超市等,但因没有执法和司法调查权,找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谈话都必须有美方警察在场,且不能记录。
  美国警方收集的物证大大小小有100多袋,光照片就有几千张。勘验案发、抛尸现场,向相关证人取证等,都有同步录音录像。“中方审阅了我们的完整调查报告,也结合了他们在国内的调查。我们收集了成箱的证据,包括物证、视频、证人证言等。最后中方挑选了很小一部分的重要证据带回国内。其中一些证据,比如生物证据,跨国转移困难,中方曾表达过请求,但最终可能没有带走。中方带走了一些DNA采样,我想他们可能在中国的实验室重新做了检验。”莱尼斯说。
  所有带走的证据,都在案发地爱荷华州州务卿做了公证,证明侦查者是美国警方,取证主体合法,然后送交到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认证。经过公证、认证手续后,这些证据方能转化为符合中国法律规定的证据使用,当中国代表团带着证据离境后,此案的司法权也从美国彻底移交给了中国警方,并最终由温州警方侦结。
  2015年6月19日,李向南被温州市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2016年3月23日,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在国内审理是因为被害人和被告人都是中国公民,根据中国刑法关于“属人管辖权”的规定,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罪的,适用中国刑法,中国司法机关对该案具有刑事管辖权。
  据在场媒体报道,控辩双方围绕“美方的访谈报告能否作为证据使用、李向南自首行为是否成立、是否属于预谋杀人”三大焦点,展开了唇枪舌剑的辩论。
  李向南的律师盛世林在法庭上质疑,“美国警方只是移交了物证,还有这些访谈报告,这些东西真的可以算是证据来使用吗?”此外,他还对证据翻译公司的合法性、翻译的正确性提出了质疑。
  任世新在现场旁听了审理过程,他回忆,公诉人对质疑做了回击:由于中美双方属于协同合作关系,中方对美方的证据都亲自到场,做过了确认。所有的采用都是合法的。“公诉人还说,如果我们司法机关对外来的证据没有确认权,那法律就是空中楼阁了,所有证据也都用不了了。法律要跟现实,跟立法权、司法权结合起来,才能正确行使。绝对的客观本身就是不现实的。”
  此次庭审中,美国警方派来了两名警官和一名检察官。以美国审判的惯例,如果要把一名警员的现场陈述作为证据引用,这名警员必须在法庭上接受公诉人、律师的当庭质询。这也是中美司法体系的区别之一,中国证人证言等言词证据往往事前确认,并以书面形式在法庭上呈现。尽管2013年开始实施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了警察出庭作证制度,但实践当中,国内警察出庭作证仍然十分罕见。
  在3月23日当天,公诉人以PPT的形式对案情进行回顾和证据罗列,来华的三名美方人员并没有在法庭上发言。莱尼斯告诉我们,这几名同事出发前并不确定自己是否会以证人身份上庭,也没有准备在法庭上发言,他们只是见证了整个庭审,“以观察者的身份”。
  在当天开庭前,李向南和邵童的父母就民事赔偿临时达成了庭前和解。双方就民事赔偿达成一致,李家向邵家支付一定数量的赔偿金。
  3月23日,庭审持续了一整天时间,此案没有当庭宣判。
  (受被采访者要求,文中袁圆为化名)
其他文献
辽宁省大连庄河市的鞠鹏(化名)现已48岁了,但仍然忘不了10多年前突然降临到他家的一场横祸。  当年,他生意红火,意气风发,家庭幸福,却没想到这一切美好在一夜之间全部失去。那一夜,他失去了年仅30岁的妻子,自己也险些丧命。  然而,伤害他整个家庭的人却一直逍遥法外。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商铺被抢一死一伤  鞠鹏当年的家位于大连庄河市光明山镇的305国道旁。2000年6月1日晚,鞠鹏的父母和鞠
期刊
10年前,好心的潘建业资助了家境贫寒的王启红上大学。出于感激和崇拜,王启红和潘建业发展成情人关系。潘建业还出钱帮助王启红远赴美国留学,两人关系就此终止。10年后,当王启红得知潘建业因经济问题入狱,妻子、儿子生活艰难时,出于报恩,她竭力帮助这对母子。没想到他们过去的那段情被潘建业的妻子杨颖娟知晓,王启红的生活也全面崩盘……  恩人成情人 深情背后是寡义  2004年夏天,18岁的王启红接到上海复旦大
期刊
那天,一家四口签了一份特殊协议:“哥哥丁阳强暴妹妹韩菲是客观事实,韩菲不得报警,不追究他的刑事责任;丁阳自愿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到了法定结婚年龄,必须娶韩菲为妻;本协议双方自愿签订,不得反悔。”一个再婚家庭,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妹,触目惊心的青春强暴案,被一纸荒唐婚嫁协议遮掩得严严实实……  两个孩子超越兄妹  2010年10月1日,曹虹与丁建勋在北京新侨饭店举行简朴婚礼。38岁的曹虹是黑龙江人,
期刊
婚期将至,未婚夫和闺蜜却悄悄外出约会发生车祸,得知真相的陈玉瑶羞愤难当。在亲朋好友和个人面子的压力下,她最终选择了原谅。然而,2015年9月23日,她却被丈夫活活掐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未婚夫和闺蜜出车祸  周树生是北京一广告公司副总,他和女友陈玉瑶已相恋4年,婚礼定在2014年10月20日举行。即将要当新郎本该感到欣喜,可周树生却心神不定,他对未婚妻的闺蜜李晓娜有一种特别的情愫。  陈玉瑶
期刊
12年前,正读大学的儿子罹患白血病离世,随后老公与她离了婚,身体残疾的她有着无尽的哀伤。这时,儿子的7个高中同学自发地承担起赡养她的责任。12年来,他们恪守着当初的承诺,用孝心和大爱温暖着这位孤独的母亲,使得老人不仅走出了“失独”的阴影,日子也越过越精彩……  好室友不幸离世  同学照顾“失独”母亲  2004年大年初一早上,鞭炮声此起彼伏,窗外不时传来人们相互拜年的欢笑声。与热闹的过年气氛迥异的
期刊
2015年2月2日凌晨4时46分,尚在酣睡的王成军突然被两条银行发来的手机短信所惊醒:一条告知其信用卡内存款被取走现金1.4万元,另一条告知其信用卡被转账4万元。他下意识地打开钱包,发现银行卡和存折均静静地躺在包里。王成军顿时一头雾水:这两天信用卡一直在自己手里,只是3天前儿子王小东在酒吧消费了2000元,缘何卡上资金却不翼而飞?  近日,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这起信用卡诈骗案,才解
期刊
清明节是亲人寄托哀思的节日,近年来关于“祭奠”的法律纠纷时有发生。例如,新农村建设的移坟问题就遭到很多当事人的抵制与不满。有人认为,迁移坟墓不但是对自己祖先的不敬,而且侵犯了自己的“祭奠权”。然而,从司法上来看,“祭奠权”具有强烈的人身属性却难以具体化,围绕这一精神权利产生的各种矛盾成为法官审判的一大难点。尤其是立案登记制实施后,关于“祭奠权”的问题大大增加。由此,怀柔法院法官向大家点评了围绕祭奠
期刊
作者: (法) 托波尔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 夏旻艳  出版年: 2016-3  页数: 228  定价: 35  装帧: 精装  内容简介  特雷尔科夫斯基经人介绍搬进一栋老式公寓。前任女租客躺在医院中生死未卜,她是从租住房间的窗口跳下去的。她为什么要跳楼?特雷尔科夫斯基无暇顾及。他请来朋友庆祝乔迁之喜,却因声音太响遭到邻居投诉。他想成为一个完美房客,但事情发展偏离了他的认知。 
期刊
年画,古称“门神画”,也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年画曾经是一件重要的应景活动。而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年画日渐式微,作为旧时文化的象征,年画已从农家的大门走进收藏家的视野,成为一种别具特色的收藏品。  年画——收藏界的新宠  年画,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民间美术形式,以通俗的绘画语言表达了人们喜庆的审美情趣。曾一度被抛弃的年画
期刊
公交车事关公共交通安全,驾驶者必须具备更高的责任心和娴熟技术,不能仅关注是否会在驾驶过程中碰撞到其他车辆物体或者行人,还应关注自己的驾驶方式是否稳妥,避免因急刹、急拐、颠簸等造成车内人员伤亡。否则,如果在行驶过程中造成乘客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失,公交公司和驾驶者就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一般而言,公交公司和驾驶者在乘客出现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情况下,既可以依据侵权责任法承担侵权责任,也可以依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