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你听(3)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38384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的,我听到了,熟悉的二胡古声。
  我走在广场旁的路上,聆听着喇叭里跳出的一串串音符。起初,以为是播放的磁带,但突然听到其中夹杂了几声轻轻的咳嗽,这才惊奇地环顾四周,看到广场中央的小屋前坐着一位老人,怀抱着一把二胡,我好奇地走上前去。
  老人见我走近去听,瘦削的脸上便浮起一丝慈祥的笑,晃晃手中的二胡说:“难听不?”
  我急忙摆摆手,笑着说:“不难听,好着哩!刚刚这拉的是什么啊?”我又有些好奇的问道。
  “《洪湖人民的心愿》,小姑娘,没听过吧?”他抬起头看看我。我这才好好地打量了一下老人:白色的春秋衫,朴素,但整洁。普通的眉眼,叫人感到平易近人。
  “是啊,不过很好听。”我望着老人怀中那把成色有些发旧的二胡,笑着说。
  “该上初中了吧!”老人笑着问。我点点头。
  “噢,我的孙女比你还要小些哩,才四年级,皮的很呦!”说到这儿,老人又是和蔼一笑,露出那一口洁白的牙齿。
  语谈席间,老人总在安详地笑,温暖妥帖。
  “来,吃些塘吧!”
  老人躬身放下二胡,欲站起身。
  “不了,大爷,时候不早了,我回家去了。”
  “好,好。”老人笑着摆摆手。
  暖风徐徐吹开来,清澈明朗的二胡声又在身后响起。想想那老人,我与他不过是路人,他却以礼待我,似接待一位客人般亲切、和善。
  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里,相识或不相识的都互打一声招呼,笑脸都是盈盈的;同学之间,递个笑送个水,道声“谢谢”、“不客气”,都是委婉细腻的;处处用上“请”,请到的都是舒坦,凡事儿碰上一个“没关系”,“不客气”也说得坦然自如……
  你听你听,礼就在细微处,不是吗?它的声音很轻,但却温暖。听——
  指导老师:崔益林
  
  点评:文章通过我与老人的对话透露出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情谊,立意较好,观察也比较细致。但所举事例不具代表性,不足以表达主旨,应在自己的内心感悟以及对人性的呼吁上多加笔墨。
其他文献
中华上下五千年,每个时代的文学发展都有其独领风骚的文学样式。所谓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初中生虽然在对宇宙人生的思考上还是稍显稚嫩,可是他们对文学的欣赏已经具有了一定水平。教师应当对这种情况加以有益的引导,带领他们领略中国的古诗文之美,全面地认识我们光辉璀璨的传统文化。在初中生的古诗文学习中,教师不应该仅仅着眼于单独的篇章,而是应该发散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带领他们领略整个文学样
期刊
我和最好的朋友分开了。夜晚,孤独中的我躺在床上,紧锁着房门,燥热的空气,身处其间的我却感到手脚冰凉。   失去朋友的我像掉了魂似的,便想着到外面去走走。在路口的拐角处,一束小花猛然间印入我的眼帘。花儿绰约的姿态深深地吸引了我。    微风拂过,花儿倒了下来,几乎接近地面。见此情形,我的内心不禁感叹:人都会这样,更何况你这朵不起眼花呢,大家都只是沙漠里的一粒沙。   沉思中,时光飞
期刊
我们在看到很多老师大胆创新、张扬教学个性、追求教学风格的同时,也会发现不少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耍弄花拳绣腿,变着法儿追求“虚假繁荣”,这就背离了教学的初衷。有位教师在上《背影》一文时,精心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用以展现父亲跨越栏杆过马路为儿子买橘子的情景。多媒体动画镜头中略显夸张滑稽的动作不仅未能充分反映作者的情感,反而让学生忍俊不禁。笔者认为,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避免
期刊
毛泽东是革命领袖,同时也是诗人。梅花瑞雪,战地黄花,残阳如血,击水新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的诗词作品把典雅高古的旧体诗词同中国革命的历史风云紧密融合,绽成了诗词创作中的一朵奇葩。《沁园春·雪》就是历来被人们所传诵的篇章之一,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雄奇精辟的语言    这首词的语言运用雄奇精辟,已达到了字字珠玑的艺术境界。全词仅114个字,就勾画出了一幅北国风光图,评论了
期刊
王安石并不以词著称,词作数量也不多,今存约二十余首,但其“作品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艺术性很高。前人评价其《桂枝香·金陵怀古》足堪“颉颃清真、稼轩”(《艺蘅馆词选》),《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叙史论史、以史托今,《千秋岁引(别馆寒砧)》“意致清迥”(《蓼园词选》)。这三首词不仅艺术价值高,且真切地反映了北宋当时的社会现状,更鲜明地展示出王安石不同时期的人生抱负与命运
期刊
我爸是个老顽童,他对电视的热爱可不低于我。从最经典的新闻联播,到最近流行的中国梦想秀、中国达人秀,再到热播的电视剧,他都不愿错过。自然啦,电视争夺战在我家也就屡见不鲜喽。  然而最近,正值复习阶段,我一头扎在课本里,天天都要复习到很晚。那从牙缝儿里挤出来的休息时间,也是比金子还要宝贵了。  “嘭!”标志性的开门声加上拖鞋踢在地上的几声,老爸回来了。  “闺女,老爸看新闻了,你好好复习你的啊,呵呵,
期刊
一篇质量上乘的中考作文,不仅应该有好的内容、好的主题和好的结构,还应该有具有优美的语言。一般情况下,中考作文对语言的要求是“语言流畅,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有一定表现力”,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作文语言的表现力呢?让我们结合实例做出说明。    方法一 恰当运用修辞方法    学习修辞的目的是为了把话说好,而“说好”本身就是“富有表现力”的具体体现,如运用比喻可以化呆板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运用排比可
期刊
“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在日落的海边,在热闹的大街,都是我心中最美的乐园……”早晨,熟悉的歌声又响起在我的耳畔。我将头稍稍往楼下一探,果然,又是那家修鞋店在放着歌。  几个月前,我家楼下新开张了一家修鞋店。店主是一位衣着整洁的大哥哥和他的父亲。每当妈妈带着鞋请他们修理时,他们的脸上总是挂着和善的微笑。因为精湛的手艺和良好的服务态度,他们的店总是顾客盈门。  没过几天,我
期刊
我曾经挑过国学大师季羡林《幽径悲剧》中的一处语言之“刺”。文章第二节中“我上面说它平平常常,这话有点语病,它其实是颇为不平常的。”这句中“语病”一词用得有些不妥。我让同学们细读揣摩,大家换了好几个词语,最后觉得这儿还是用“言不由衷”较为妥当。因为幽径本是平常的,只是它在季羡林心里是“颇为不平常”罢了。我对学生说“季老是大师,但大师也并不代表在每一个句子的斟酌上都到了辞达心意的程度。你们只要努力,也
期刊
[原文]    近代中国错过了《海国图志》 苗晓雨  《海国图志》由魏源在1842年著成。这一年对中国意义深远:鸦片战争战败,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国门洞开。进士出身的魏源很早就产生了改革内政的经世思想,鸦片战争的溃败,更使他深刻认识到了解西方的紧迫性,于是迅速调整了自己的经世目标,转而走上了“师夷”的道路。  1841年6月,当时同样主张学习西方的林则徐,被革职流放新疆伊犁,途经京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