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出血性疾病研究的几点意见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血性疾病不仅是内科临床较常见病之一,而且是临床各科所遇到的重要课题之一。出血和血栓形成(即所谓出凝血问题)可以说是正常的止血功能异常后的不同病理表现,有些出血性疾病病情复杂,处理难度较大,往往后果严重。血栓性疾病中的脑血栓和心肌梗死是主要的病死原因。此外在恶性肿瘤、传染病、休克、肝脏病、病理产科和器官移植等方面也存在复杂的出血或血栓形成。因此,值得引起基础理论和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对出血性疾病的深入研究陆续发现了一些遗传性和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参与正常止血作用的各个因素如血浆凝血系统及抗凝系统、血小板、血管和纤溶系统等。由于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免疫学等领域的发展,在研究中运用了电子显微镜、色层分析、电泳和免疫化学技术,使得人们能在分子水平上阐明各个因素的作用机理和相互关系。

其他文献
糖尿病的神经系统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本文对215例门诊和住院糖尿病患者不加选择地进行较详细的神经系统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其中包括音叉震动时间测定和肌电图等。
期刊
笔者于辽宁工作时曾发现经口感染引起家庭暴发的急性钩虫病病例两组。
期刊
埃及血吸虫病和曼氏血吸虫病均可引起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而由日本血吸虫病引起的肺部病变并不少见(1),但其引起的肺原性心脏病尚未见报道。我所在晚期血吸虫病死亡病例的20例尸检中,曾有16例肺部发现虫卵结节、肺小血管壁增厚和玻璃样变性。作者等于1963~1965年,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慢性(晚期)日本血吸虫病引起的慢性肺原性心脏病10例。
期刊
警惕痢特灵致神经系统损害
期刊
我院自1977年10月以来,用乙胺碘呋酮(Amiodorone)治疗40例难治性心律失常。其中男37例,女3例;40岁以上38例。病史均在1年以上(平均6年2个月),且用过多种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效差。本药均用口服法,每次0.2g,每日3~4次,5~10天出现效果后,逐渐减至每次0.2g,每日1~2次维持;有4例采用每周服5天停2天的方法维持。疗程:服药不足1个月者3例,1~2个月者16例,2~6个月
期刊
微循环障碍的几个重要环节
期刊
1973~1977年,我科对流行性出血热进行了微循环方面的研究,着重观察其微循环障碍现象,并试以微循环变化来探讨本病休克与肾功能不全的原因。
期刊
我院自1938~1978年共诊治15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其中5例曾作过报道(1)。本文对15例临床资料作一分析,着重讨论本病的临床特征、出血机制、马利兰治疗效果以及病程的演变转归。
期刊
各种严重的肝病如肝硬化、暴发性肝炎、肝癌等,晚期常并发肾功能衰竭,出现少尿、氮质血症等,一般称为“肝肾综合征”。亦有人称为“功能性肾衰竭”、“少尿性肾功能衰竭”、“肾循环衰竭”等。名称较多,诊断标准亦不统一。而此类并发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因此,防治效果不佳,死亡率很高。本文对28例各种肝病病人,作了肾血浆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测定。并对31例严重肝病继发肾循环功能不全(肝肾综合征)作了临床病例
期刊
法国医学代表团来华参加“中法医学日”活动在京、沪讲学的综合报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