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沙粒”藏在鞋中

来源 :第二课堂(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ke111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哪位名人说过,“使你疲惫不堪的,不是前面的群山,而是你鞋中的一粒沙。”一粒沙虽小,但如果不把它从鞋内倒掉,任其与皮肉摩擦,留给我们的将是脚上的串串水泡,还有钻心般的疼痛。那么心灵上的沙子给我们带来的又将是什么呢?
  发明大王爱迪生,晚年越来越骄傲自满,使他恰恰在志得意满的领域里,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他固执地坚决反对交流输电,结果导致惨败。
  大化学家戴维心里有颗嫉妒的“沙子”。当法拉第被提名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的候选人进行表决时,唯一反对的是皇家学会会长,法拉第的老师戴维。这一票不足以危害法拉第的声望,却大大地玷污了戴维自己。
  牛顿声名显赫,但他心中有颗唯心论的“沙子”,不惜用20多年的时间力图证明上帝的存在,从上帝那里寻找天体运行的“第一推动力”,结果为后世留下笑柄。
  由此看来,心灵上的沙子,是人生大堤上的蚁穴,它可以使我们终身受累,宏大的抱负、美好的理想、一生的实业都可能因它而付诸东流。即使是世界巨人,他们也会因此而受困扰,使英名和事业受到损害,留下斑驳的阴影。
  每个人的心灵都会混进一些大大小小的“沙子”,诸如世界观上的缺陷,思想上的偏颇,具体地说,像懒惰、虚伪、狡诈、嫉妒、自私、阳奉阴违、悲观失望等等。爱迪生、戴维、牛顿……这些世界巨人尚且如此,何况普通平凡的人呢?
  “沙粒”是客观存在的,又有如此严重的危害性,岂能等闲视之?我们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道德修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时检点自己,警惕“沙粒”,才能防止“沙粒”侵入的危害。一旦发现有“沙粒”入侵,应该当机立断,尽可能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如果一时难以清除,也可以从点滴入手,逐渐清除。
  只要我们有决心和勇气,“沙粒”不仅可以防止,而且能够清除。
  作为年轻人,刚刚踏上人生的旅途,面前横亘着崇山峻嶺。攀登之前,我们是否有必要检查一下自己的鞋子,做一番彻底的清理?
  千万莫让“沙粒”藏于鞋中。
  (指导教师 曾赛男
  编 辑 零零柒)
其他文献
摘 要:《记一位忠实的朋友》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篇散文佳作。虽篇幅短小,却意味深长。希腊神话、希腊悲剧、莎士比亚以及对死亡的思考等文化元素点缀其间,展示出伍尔夫深邃广博的文化魅力,既为文章增色,亦给读者无穷的回味。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 《记一位忠实的朋友》 文化魅力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被誉为“20世纪最佳女作家”,是“意识流”文学在英国的代表作家之一。她才
无论是在同学们眼里,还是在老师眼里,也无论是在父母眼里,还是在我自己眼里,我都是个差生,因为我的各科成绩都赶不上别人,甚至比别人差很大一截。  上初一时的差距还不是那么大,那么明显,到了后来,差距就越来越明显了。别人都公认我学习不是不努力,学习时间不是用得不多。平时的学习时间,可以说,我比班上任何一个同学都花得多,可就是不见效。特别是数学,我用了无数的时间,可每次考试,不是倒数第一,就是倒数第二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