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需要方法论

来源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q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2年,美国老牌营销杂志《广告时代》刊登了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的“定位时代来临”三篇系列文章,文章一经刊发,在企业和营销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正式宣告定位时代来临。
  自1991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首次引进出版《定位》一书,理论开始传入中国,继而《销售与市场》连续刊登卢泰宏教授有关定位理论的系列文章,使定位真正进入了中国营销人的视野。
  我们知道,方法论解决的是“怎么办”的问题,定位就是一种方法论。营销需要方法论。但直到今天,营销的专业性并不被企业家们所重视,营销经常被看作“常识”。艾·里斯先生谈到,企业家们在遇到法律问题时会去咨询法律专家,遇到财务问题时会咨询财务专家,但在重要的营销决策上,通常自己决定。
  同样是大市场,美国企业在接受战略咨询时与中国企业完全不同:在一天的战略会议之后,企业如果明确了思路就知道如何推进了。而中国企业面对的变数则更多,既定的企业战略每天都会受到挑战,如果没有外力不断推动,大多数情况下它会变得面目全非。
  这也正是定位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动力。事实也是这样,从上世纪70年代的《定位》、80年代的《营销战》、90年代的《聚焦》到新世纪的《品牌的起源》,定位理论不断进化、升级。
  一种好的方法论常常是通俗易懂的,但这也带来了一些麻烦,那就是“一听就能懂,一用就出错”:有些企业会做一些脱离心智的“伪定位”,有些则认为定位只适用于成熟的大企业,有的则把“认知比事实更重要”理解为“建立了认知就万事大吉”。类似的误读和误用比比皆是。
  实际上,企业的战略实施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观念问题。2001年和2007年,特劳特中国公司和里斯中国公司相继成立,开展咨询和培训业务,逐渐创造了长城汽车、真功夫、王老吉等经典案例。这些案例的共同特点,就是企业决策者具备开放的观念和坚定的信念,并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做到了坚持不懈。
  定位理论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营销体系,它对中国企业的贡献,不仅在于提出“进入心智”的重要性,更在于这种理论本身在实践中的不断反思和进化。在中国特殊的营销背景下,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共同成长,显得弥足珍贵。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较之前几次,在很多观念上都有了深刻的变化.教学目标由原来的线形思维改为多维思维.如何理解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并将它转化为教学行为,这确实是一个艰巨的历程.本文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的扩招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中职学生的厌学问题日益严重。本文通过综合概括厌学的定义、表现,分析中职学生厌学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矫治措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职学生 厌学 成因 矫治    一、引言    “厌学”是一个长期困扰教育界的问题,一直受到所有关心教育、关心孩子的人们的关注。关于因为“厌学”而导致的负面报道层出不穷,如2009年5月新疆若羌县两
期刊
如果说一堂成功的课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的话,那么课堂评价无疑是这首乐曲中的一个个震撼心灵的音符。在和谐课堂中,能起点睛之笔的莫过于教师的课堂评价。《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之目的在于弱化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通过评价,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艺术化的课堂评价,能够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带给学生学习的幸福感,架起师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一、形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