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条件和营养因素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ebirds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条件和营养因素对食用菌的生长至关重要.该文就食用菌在生长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环境条件(温度、水分、基质的pH值、光照、氧气)与营养条件(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维生素)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环境条件与营养因素对食用菌生长的作用、作用机理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导,亦指明了食用菌生产中环境因子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适宜性评价与村庄类型判识是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的要点与难点.以滁州市为例,围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经济水平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得出各项村庄的适宜值,通过村庄分类识别体系,采用筛选法进行农村居民点的类型判识.结果表明:滁州市的1250个村庄可分为特色保护类83个、集聚提升类796个、搬迁撤并类284个、城郊融合类87个;农村居民点的适宜程度沿公路呈条带状分布,围绕乡镇政府发散,同时公路通达度的分布对村庄的适宜程度影响较大.对村庄进行适宜性评价与类型判识有助于村庄空间布局的优化,针对
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针对现行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种供水模式,提出了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机制的建议.城镇自来水管网向农村延伸供水和乡镇集中供水,需要财政补贴时可以参照其实际对农村居民供水量(水费总额)进行;单村供水工程“试点按全成本水价征收水费,财政资金补助农户基本用水量的差价”方式.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政府转变职能,通过购买服务,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农村人饮工程管理,政府部门对效果进行考核,逐步培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造血能力、培养农村居民的节水意识,从而实现农村饮水安全的长效运行.
肥满度和胴体重长指标作为衡量动物对环境适应的生理指标和营养状况的综合指标,研究其变化规律,对于了解动物身体状况的优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2014—2020年贵州省余庆县旱地生境捕获的78只高山姬鼠的肥满度和胴体重长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高山姬鼠平均肥满度为(2.91±0.46)g·cm-3,平均胴体重长指标为(1.85±0.35)g/cm,不同性别间高山姬鼠肥满度和胴体重长指标无显著差异,但雌鼠妊娠会造成肥满度和胴体重长指标的增加;种群年龄组成与肥满度和胴体重长指标的变化规律呈正相关;季节变化
以迎春扦插苗为研究对象,利用盆栽方法,用不同的盐浓度进行处理,设置对照组(CK)以及试验组0.2(A)、0.4(B)、0.6(C)、0.8(D)、1.0(E)、1.2(F)共6个浓度水平,探究对迎春花的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迎春花的可溶性糖含量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出现逐渐升高趋势,并从D浓度之后开始下降,叶绿素含量在总体变化幅度不大的情况下呈现先增长后下降趋势,丙二醛(MDA)和细胞膜透性的含量都出现相似的呈持续增长趋势.迎春花的正常生长会在不同的盐浓度下受到抑制,其自身通过生理指标的变化来抵抗盐胁迫带
通过对合肥市木本地被植物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合肥市生态效益与观赏效益俱佳的木本地被植物有36科38属,应用形式主要体现在整体形色、园林地被和立体绿化等3个方面.
以山西省重点扶持县平定县的洪水村为研究对象,对该村的连翘种植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其存在受自然条件和季节周期性的影响大、种植经营管理不规范且规模化程度低、未进行初加工和深加工、农民观念技术落后、专业人才缺乏、销售渠道单一、未能形成品牌效应等问题.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连翘的抗寒性和品质,加强对连翘种植的管理,提高连翘种植的规模化程度,延长连翘产业链,建立不同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户的专业和技术水平,拓展销售渠道,培育品牌等对策建议.
为明确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对外源壳寡糖处理的生理响应,以先玉335为供试材料,研究干旱胁迫下叶面喷施壳寡糖对玉米幼苗生长、抗氧化系统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影响玉米植株的生长,显著降低叶片叶绿素的含量;而喷施壳寡糖能有效地缓解干旱带来的生长抑制作用,增加叶绿素含量.干旱胁迫下喷施壳寡糖,能显著地降低过氧化氢、MDA含量,增强抗氧化酶活性(SOD、POD、CAT、APX),缓解干旱胁迫对细胞膜的伤害.同时,喷施壳寡糖能显著提高叶片内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从而提高叶片的保水能力.
目的:了解畲族药在我国的研究概况.方法:查阅数据库文献,分析整理文献数据.结果:分析了畲药在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等现代药学研究情况.结论:通过讨论国内民族药研究情况,分析目前畲药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为推动今后畲药研究的发展而提供参考.
以宁粳44号为试验材料,设计了0、1500kg/hm2、3000kg/hm2和4500kg/hm2等4种不同施用量处理,研究复合微生物菌肥对土壤养分、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000kg/hm2复合微生物菌剂肥处理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株高增加33.23%,有效穗数增加40.53%,每穗粒数增加69.84%,千粒重增加27.35%,籽粒产量增加45.7%,增产率增加34.92%.同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提高了水稻土壤的养分含量.可见,合理适量地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肥可
为熟化配套稻茬麦高畦降渍机械化种植技术,提高稻茬小麦播种质量,开展了不同播种量对小麦群体动态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适期适墒条件下,水稻秸秆切碎或粉碎还田高畦播种时的适宜播种量为225~300kg/hm2,在注重提高播种质量前提下,确保一播全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