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200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以其凝练的语言、优美的节奏、动人的韵律,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李白的作品浪漫飘逸、杜甫的作品沉郁顿挫、王维作品的恬淡含蓄、李清照作品的婉约凄切、辛弃疾作品的气势雄浑……正是有了古诗词,我们才能在千年之后仍能一睹古代文学大家的风采。客观地说,古诗词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这些作品的创作年代久远,学生往往无法理解其中的真意。对此,教师就要学会创设情境,让学生沉浸在诗词的意境中,感受到作品的美。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经验详细谈谈。
  一、在导入新课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端,导入新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会直接影响后续的教学。一个好的课前导入往往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应该适时创设情境,让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的《蜀道难》时,考虑到该作品篇幅较长,文句参差,有不少生僻字词,笔者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此时的诗坛群星辉映,最能反映出盛唐的精神风貌,而最能代表盛唐诗歌艺术成就的就是大诗人李白。李白是一位豪迈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业的诗人。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时期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主义色彩。他极大地丰富了古体诗的表现技巧,把乐府诗的写作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蜀道难》便是其中很具代表性的一首……”借助教学语言,笔者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回了盛唐时期,拉近了他们与诗人李白的距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导入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有了身临其境之感。
  二、在提问的过程中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高中生普遍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追根究底,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高中生的这种好奇心,在提问的过程中创设情境,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要“在疑问处生疑”,切忌强行提问。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四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笔者是围绕着苏轼写作时的复杂心情进行提问的,如“苏轼作为宋代的大文人,非常喜欢三国时期的故事,尤其喜欢赤壁之战,哪位同学可以为我们讲一讲赤壁之战?”“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他在创作这首词时抱着怎样的心情?哪些词句可以体现了这种情绪?”这些问题往往出现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深入思考。有几名学生积极发言,讲了自己所知道的赤壁之战的故事,在绘声绘色的叙述中,其他学生也有了探究的兴趣,开始积极思考,与前后桌的同学一起讨论,了解了“咏史抒情”的写法。
  三、在拓展延伸的过程中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又要回归到生活,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師要把课本上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在拓展延伸的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古诗词,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三的《秋兴八首(其一)》和《登高》时,正值深秋时节,笔者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欣赏诗人杜甫笔下的秋天,就提前布置了三个生活作业:一是在周末去郊区爬山,欣赏深秋的独特景致;二是在课下阅读《秋兴八首》的其他七首作品,对该组诗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三是搜集其他以秋为主题的作品,如杜牧的《山行》、曹操的《观沧海》等,分析其异同。之后,在课堂上,教师再引导他们进行联想:“上周,同学们去郊区感受了秋日的风光,欣赏了枫林、流云、菊花、落叶……如果让你们写下自己眼中的秋天,你们会选取哪些景物呢?读完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后,联想自己见到的秋景,你们又想到了什么呢?”这样,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就能更好地走进作品,走进生活,丰富阅读体验。
  总而言之,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和高考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要主动打破当前古诗词教学的僵局,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努力创新,最大限度地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常见的评价方式有教师评价、个人自评和小组互评,而教师面对众多学生的作文,在评价时难免有疏漏,这时就应该发挥小组互评的作用。学生长期生活学习在一起,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更利于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本文将介绍小组互评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施方式,希望对各位同行有所帮助。  一、建立互评小组  要开展小组互评,首先就是要将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可以让四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保证
期刊
China ranked third in the latest global poll on people's perceptions of their personal security by a pollster from the United States, indicating its residents have a high sense of security.  在美國民调机构一项
期刊
极限思想与微积分之间的联系紧密.在微积分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牛顿、莱布尼兹等数学家以无穷思想为重要依据, 成功地利用无穷小方法、无限过程之间的联系进行推理、运算,获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这为极限思想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数学家们的努力,极限理论逐步得到了完善.  一、极限思想的应用  人们很早就应用了极限的思想.例如欧多克索斯的穷竭法,阿基米得的圆、球、抛物线图形求积法.此外,我国古代
期刊
“智慧课堂”是安徽讯飞皆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所推出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服务平台,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网、端”应用的新型信息化平台。在互联网环境下,学生有多种方法能够顺利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基于互联网环境,利用“智慧课堂”来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以下结合实例谈一谈。  一、课前——开发学习资源  想要在充分应用智慧课堂,教师就要在课前利用此平
期刊
江苏省于2021年开始正式使用全国卷,全国卷三套试题的作文题大都采用写书信的方式,以邀请信、建议信、申请信、投诉信、道歉信等为主要考查形式。本文将对书信类书面表达题的写作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  一、邀请信  写作内容包括:①简明说明活动,并且发出邀请,邀请对方参加;②说明活动内容和特色;③希望对方可以受邀参赛,表达感谢。  【篇首句】提出邀请,介绍活动主要内容  1.I am
期刊
两匹马各拉一輛大车。前面的一匹马走得很好,后面的一匹却常常停下来不肯往前走。于是,车夫就把后面一辆车上的货都卸下来挪到了前面那辆车上。于是,后面的那匹马轻快地跑向前去,嘲笑前面的那匹马说:“你辛苦吧!流汗吧!你越是努力干,人家越是要折磨你。”  看到这情形,主人心想:“既然只用一匹马就可以拉这么多货,我养两匹马干嘛?不如好好地喂养一匹,把另一匹卖掉,还能换不少钱呢。”  一个人工作时的态度和精神,
期刊
同伴互评作为二语习得理论中的重要工具之一,是依托于建构主义理论基础的一种语言学习活动。同伴互评十分尊重同伴之间的合作关系,它能够让大家在写作的过程中,通过与同伴之间交换信息、反馈意见等方式来提升作文质量,并且相对于老师评改作文而言,同伴互评更注重同学们在写作过程中的交流与互动。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同伴互评呢?文章将结合实例,给大家指点一些同伴互评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够使同学们的写作更加高效。  
期刊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师始终围绕着国家统一编订的教材开展教学活动。试行地方教材后,我们江苏省的语文教师又把苏教版语文教材当成唯一的指导资料。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不敢离“书”太远。然而,语文的世界是复杂多样的,各种体裁的文章、文化现象、哲学思辨、生活经验等都是语文的一部分。教师若将眼光仅放在规定的教材上,不仅会淡化语文这一学科的特色,还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此时,校本教材应运而生。但
期刊
《童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该作品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姥爷突然把房子给卖了,卖给了酒馆的老板。  在卡那特街上另买了一所宅子,宅子里长
期刊
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文言文文化常识的内容过于琐碎,且与中学生的生活相距较远,因此,这一部分内容常常成为学生复习的难点。那么,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复习文化常识呢?下面,我就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  一、依循高考轨迹。确定复习重点  从全国卷近五年的选文来看,高考命题人大多会选择《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作为出题的材料,这些传记中的人物几乎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或出将入相,为民造福;或刻苦读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