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r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中,文字和剪纸源远流长,二者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字被巧妙地运用到剪纸中,有助于人们传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表现的主体更加明晰,从而使剪纸的艺术性进一步加强。文字在民间剪纸中的应用,体现在文字与剪纸渊源、字体中的空白与剪纸中留白的相通性、文字与剪纸相得益彰等方面。
  关键词:文字;剪纸;民间艺术
  广义的剪纸几乎和文字的产生同步,狭义的剪纸明显晚于文字,但是二者之间有必然的关联。一些文字被巧妙地运用到剪纸中,文字和剪纸相映成趣,增加了作品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一、文字与剪纸渊源
  文字与剪纸的产生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在“仓颉造字”之前,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各类彩陶上刻绘有不同的象征性符号。这些符号带有文字“启蒙意识”,而彩陶上的图案则明显带有“剪纸意味”。殷商时期,殷人迷信鬼神,凡事占卜问“吉凶”,将一些符号刻在龟甲和兽骨上,形成甲骨文。甲骨文以象形文字为主,逐渐演化出假借、会意、形声等不同形式,它基本体现出汉字的结构规律,同时,甲骨文比彩陶符号还要更为自由、多样地丰富曲直线条和空间构造,为后世汉字和书法的发展奠定了原则和基础[1]。而剪纸的造型手法也是以象形的平面化抽象形态为主,对客观物象的表达和原始彩陶非常相似。
  从历史学的角度看,似乎剪纸晚于文字。剪纸在某种意义上是纸发明以后的产物,但从考古发掘的古代器物中,隐约可以看到剪“纸”的痕迹,在真正意义的“纸”出现之前,先人们往往采用植物的叶片、动物的皮、各种绢帛乃至金箔等相对较薄的事物代替,比如:《史记》中“剪桐封弟”的典故,主要讲述西周初期的周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形,赏赐给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2];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镂空“太阳神鸟”则是用圆环形较薄的金箔材料制作而成,可以说是剪纸的雏形。经史料考证,学界普遍认为剪纸真正产生于汉代。然而,以金银箔、皮革或丝织品等为材质进行剪刻镂花却在有纸之前。1950—1952年在河南辉县战国遗址中,发现了用银箔镂刻花的弧形装饰物,可以说是剪纸的前身。公元105年东汉蔡伦发明了纸,剪纸具有更多的可能[3]。由于剪纸易腐烂,所以古代留存下来带有文字的剪纸自然难觅其踪。汉代至南北朝为剪纸发展期,清朝中期为繁盛期,尤其到了近现代以后,剪纸因所需工具简单,材料易得而较为普及。同时,为满足百姓的精神需求,一些吉祥文字被广泛应用到剪纸之中,剪纸艺术呈现出有别于先前的样貌。
  二、字体中的空白与剪纸中留白的相似性
  文字运用到剪纸之中的载体一般有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花灯等。这些民间工艺品表现的内容主要有各类花鸟鱼虫、吉祥瑞兽以及历史戏曲或神话中的人神,另外搭配一些吉祥文字,使作品更富有人情味,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文字和图形在剪纸中的结合十分协调,毫无违和感,原因之一是字体中的空白与剪纸中的留白具有相似性。
  文字和剪纸都具有平面造型特征,文字是通过抽象的点、横、竖、撇、捺等线性形状构建而成,笔画之间留有空白;剪纸也是以平面的造型为主,形象具有鏤空的特点,用影绘的造型来表达所描绘的景、物、人物等等[4]。这种平面化了的造型是由广义的线(点、线、面可以相互转换),线线相连而成,线线之间也有空白。正因如此,文字运用到剪纸中才显得和谐自然。这些空白使文字和剪纸具有了特殊魅力。而这些留有空白面积的大小形状在文字结体的审美中起到重要作用,也就是说,衡量字体美观与否,要看笔画之间的空白分布是否合理。同理,剪纸之间留有的空白部分是否“合情合理”,也是衡量剪纸是否美观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留有的空白从设计学角度看属于“正负图形”(又称鲁宾反转图形,以最早对其研究的心理学家埃德加·鲁宾的名字来命名),指空间与形体的基本形是通过一定的物形得以界定和显现。我们将形体本身称为正形,也称为“图”;将其周围的“空白”称为负形,也称为“底”。正负形是“图”与“底”关系转变而来。如果把文字中的笔画看作“图”,即“正形”,那么空白部分就是“底”,即“负形”;同理,如果把剪纸中的“线条”看作“图”,即“正形”,那么空白部分就是“底”,即“负形”。但不同的是剪纸中的“负形”可以利用共有的边缘线转化为具有指定意义的形象,“隐藏”在图形之中,在二维空间中又增加了一个维度。
  三、文字与剪纸相得益彰
  (一)字体本身的间架结构为剪纸构图提供参考
  字体本身的间架结构具有特定的美的形式法则,比如笔画之间“对称”“均衡”“承转”“开合”等对剪纸的构图可以提供有益参照。“间架”一词来源于中国的古建筑,本义指的是建筑的结构,汉字的“间架”指笔画。“结构”在《说文解字》中的文字阐述为“结,缔也;构,盖也”,意即将绳子打结,将建材错落成房屋[5]。在古代汉字间架结构研究中,明代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和清代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6]为代表。八十四法依次为:天覆、地载、让左、让右、分疆、三匀、二段、三停、上占地步、下占地步、左占地步、右占地步、左右占地步、上下占地步、中占地步、俯仰勾趯、平四角、开两肩、匀划、错综、疏排、缜密、悬针、中竖、上平、下平、上宽、下宽等等[7]。其中的每个词语都具有美学意义,可以对剪纸的构图提供借鉴。
  (二)文字的介入丰富剪纸的视觉元素
  文字介入,极大地丰富了剪纸的视觉元素,改变了传统剪纸相对单一的构图,活跃了画面,有雅俗共赏、相映生辉之效果[8]。早期的剪纸出于制作方便,大多采用对称构图、放射状构图,整体虽然整洁,但是显得相对“呆板”,文字介入后打破了画面“过于整齐划一”的状况,视觉感受上做到了“统一中有变化”。尤其是现当代剪纸,一些剪纸艺术家借鉴传统中国画的题跋方式,将不同书体嵌入剪纸之中,更增加了作品的“文气”,也有一些剪纸艺术家把国外不同民族的文字灵活运用到剪纸之中,取得了较好的视觉效果,使文字和剪纸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文字使剪纸图形的美好寓意得以更加直接的传达
  剪纸作为美好寓意的载体,被人们广泛应用在节日、节气以及信仰活动中。唐代杜甫诗写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诗句[9]。唐代段成式创作的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写道:“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幡,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10]晚唐韦庄《春盘》有云:“雪圃乍开红菜甲,彩幡新翦绿杨丝。”[11]宋代李远的《翦彩》写道:“剪彩赠相亲,银钗缀凤真。”[12]上述这些词句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剪纸是传达情感的手段之一,相对比较含蓄。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情感的传达越来越趋于直接,当剪纸中无法用隐喻的物象表现情感时,文字的表达就成为最直接的途径。比如在当今婚庆中“喜”字被放大而成的“双喜”剪纸,春节时放大的“福”字剪纸,它们大多以吉祥字符为中心,四周辅以各种吉祥图案,烘托出喜庆气氛。值得一提的是沂蒙地区过春节时张贴的带字门笺,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愿景最直接的表达,一般将“家和万事兴”“四季保平安”等直接嵌入门笺内。自1949年至今,先后出现带字的门笺有“热爱新中国”“自力更生”“毛主席万岁”“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乡村振兴”等等。近年来也有一些剪纸艺术家将书法单独以剪纸的形式呈现,采用篆书、隶书、楷书、行书乃至草书等不同字体,装裱在卷轴上,悬置于书房客厅乃至公共场所,形成“视觉景观”。
  综上所述,文字和剪纸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无论在历史渊源还是在构图造型等方面都有相通之处,尤其是将文字巧妙运用到剪纸之中增加了剪纸的外延,更加直接地表达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文献:
  [1]李泽阳.浅谈汉字起源与书法传承[J].大众文艺,2018(1):110.
  [2][12]汪崟崟,张畅.民间剪纸的历史与发展[J].艺海,2010(8):148.
  [3]郑桃.浅谈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中的造型方法[J].今古文创,2021(11):79.
  [4]齐丽丽.中国民间剪纸的造型与色彩研究[J].大众文艺,2012(13):198.
  [5]周艳,许少桦.基于艺术视知觉研究现代汉字的间架结构平衡[J].设计,2021(5):100.
  [6][7]孙永玉.《大字结构八十四法》与《间架结构九十二法》比较:兼及汉字楷书结字法体系建立[J].中国篆刻钢笔书法,2021(2):89.
  [8]李希特.剪纸与书法组合创作的探索[J].艺术中國,2014(10):130.
  [9][10][11]王伯敏.中国民间剪纸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44,45,43.
  作者单位:
  临沂大学美术学院
  指导教师:
   谭玉龙
其他文献
摘 要:对于外界事物,眼睛所见、耳朵所闻的最直接印象,来自人的本能意识,是一种未经人的思想或生活经验所雕琢的无意识判断。但当人们去欣赏或赏析一幅画、一首歌、一个建筑物或一部影像作品时,此时的判断就是需要鉴赏者对这幅画的色彩构图、这首歌的调式结构、这个建筑物的空间设计、这部影像作品的画面等进行理性的思考,而这个注入理性的过程,其实也就是用哲学思维去认识艺术的过程。  关键词:艺术;哲学;《艺术哲学》
目的 分析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围手术期血压变化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以期为该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提供帮助。方法将388例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的OSAHS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护理干预组(195例)和对照组(193例),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手术前、后2d利用袖带式血压计分别测量临睡前和晨起时血压,观察分析其血压变化规律。护理组患者采取术后24H心电监护护理、心理护理、
期刊
目的 探讨集束干预策略预防和治疗ICU压疮高危患者I、醐压疮的效果,为降低ICU压疮高危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提高压疮治愈率提供护理方面的参考。方法将ICU2009年1—12月收治的160例压疮高危患者设为常规组,2010年1—12月收治的184例压疮高危患者设为集束干预策略组,包括对压疮高危患者在床边设立明显标志、有效减压、使用赛肤润、根据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营养支持、有效的大小便管理、局部浸润阻滞法的
期刊
足下垂是创伤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瘫痪、肢体有障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足下垂的发生,不仅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也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为预防足下垂的发生,临床护理人员想出很多办法,如护理人员经常用手向上推握患者的足部并活动踝关节,足部不活动时用被褥、衣物、硬板或垫子夹在患者足底与床栏杆之间,使足部保持背屈位,但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且效果不确定[1],不能很好地固定患者的
摘 要:手风琴在20世纪初期传入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伴随着我国文艺事业的快速发展,手风琴以其携带方便、音色优美等特征被广大群众所接纳,成为人们最喜爱的乐器之一。如今,手风琴不仅成为乐队的主要乐器之一,还成为高校音乐专业的重要教学方向。在音乐教育与音乐创作的实践中,手风琴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故而,立足于新时期高校的音乐教育,探究手风琴音乐教育的文化价值及文化功能的发挥,以期完善手风琴音乐教育
目的 探讨长期留置导尿患者的膀胱冲洗问题.方法 选择120例长期留置导尿患者分为四组,分别给予2次/d、1次/d、1次/周或特殊情况下冲洗及不冲洗4种冲洗方法.于留置导尿当天、5d、7d、10 d、14 d、21d及拔尿管前采集尿液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比较各组泌尿系感染情况.结果 不冲洗组泌尿系感染率(13.33%)与1次/周或特殊情况下冲洗组(13.33%)相近,但较2次/d组(56.67%)、
癌症作为常见病和多发病,正在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卫生部近3年来公布的卫生统计提要显示,我国部分县市居民前10位疾病死亡率排在第1位的疾病是恶性肿瘤,2007年、2008年、2009年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分别为176.23/10万、166.97/10万和167.57/10万,居高不下.世界卫生组织预计2020年全球每年将有1 500万人遭遇癌症,1 000万人因癌症死亡[1].伴随医学科技发展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肾上腺恶性肿瘤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我科在CT导向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9例肾上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患者全部按术前制定的治疗计划成功进行微波消融治疗。术中有1例患者出现血压升高,术后5例患者出现疼痛,经处理后均得到缓解。术后全组随访2—38个月,经影像学检查,病灶完全消失7例,部分残留1例。结论CT导向下经皮微波消融
注射用兰索拉唑(商品名为奥维加,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白色粉末30 mg,主要用于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商品名为瑞安吉),规格为10 g/100 ml,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清透明液体,主要用于心肌缺血、缺氧的辅助治疗.我科2011年8月在为一患者输液过程中,遵医嘱予0.9%氯化钠100 ml中加入兰索拉唑30 mg,再输入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输液器莫非氏滴管中出现蓝
期刊
目的 探讨多发韧带术后异位骨化切除术后膝关节屈膝活动度及预防复发的护理.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多发韧带术后异位骨化的6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前行预防性局部放疗,术后根据患者情况指导功能锻炼.结果 6例多发韧带异位骨化切除术后的患者经过6个月的随访,膝关节屈膝活动度由手术前的平均51.3.达到126.6°,无一例复发异位骨化,患肢功能得到了最大的恢复,患者对效果表示满意.结论 术后通过系统的护理及康复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