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quan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近年来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民族民间舞蹈也有了广阔的舞台,有了广泛的传播,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使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也受到了影响。本文立足于此,分析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规律,并探讨今后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及发展
  1 民族民间舞蹈的起源和发展
  (1)民族民间舞蹈的起源。民族民间舞蹈起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劳作,人们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等因素,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民族民间舞蹈是人们抒发感情的媒介,也是自娱自乐的手段,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因此,在不同地域、不同信仰、不同习俗的地方,其舞蹈形式都有很大的差异,但表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民族民间舞蹈多为集体舞蹈,表现内容丰富多样,舞蹈保留了人们世世代代的生活习惯和精神信仰。
  (2)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事业快速发展,进入到大发展、大繁荣的阶段,民族民间舞蹈也进入到了繁荣的阶段。但是,由于外来文化进入中国的门槛较低,使大量外来的舞蹈涌入我国,给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民族民间舞蹈处在坚持传统与吸收外来舞蹈的岔路口,既有成功的融合,也有盲目的模仿,使民族民间舞蹈失去活力。
  2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特性和传承规律
  (1)民族民间舞蹈的特性。民族民间舞蹈的特性主要有民族性、群众性和自娱性。民族性是民族民间舞蹈的最主要特性,民族民间舞蹈是某一民族的人民在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民族民间舞蹈是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创作出来的,并代代相传,能够从中寻找到民族繁衍生息的痕迹。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不是由个人创作的,而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对舞蹈的理解而逐渐积累形成的,是民族文化的积淀。群众作为创作和传承的主体,保证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流传与发扬。民族民间舞蹈最初的作用是在劳作的空闲时间娱乐身心。民族民间舞蹈在创作时目的简单,只是为了劳作之余娱乐身心。所以,民族民间舞蹈能够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渴望和自娱自乐的精神面貌。
  (2)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规律。当社会处在稳定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能够得到极大的满足,所以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这个时期会使社会文化处在繁荣的阶段,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和传承都处在稳定的时期。当社会动荡时,人们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所以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扬出现断层,使许多民族民间的优秀舞蹈没能流传下来,是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一大损失。所以,可以看出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受到社会稳定程度的影响,随着社会的稳定与动荡出现民族民间舞蹈的产生与消亡。
  3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正确认识。目前,政府加强了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意识,但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导致许多舞蹈艺术家对民族民间的舞蹈认识不足。这些舞蹈艺术家原本就不了解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又不能深入民间,对民族民间舞蹈的认识只停留在表层。舞蹈艺术家对民族民间舞蹈认识上的欠缺,限制了他们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能力,在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创新上也显得力不从心。若在这种条件下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创新,只能产生不伦不类的作品,使民族民间舞蹈失去活力。[1]
  (2)民族民间舞蹈商业模式媚俗化。由于民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前一些交通不便的地方由于具有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很受游客的欢迎,人们蜂拥而至,感受古朴的民俗风情。但是由于好多景点将民族民间舞蹈作为商业表演,为吸引游客,许多的表演趋于媚俗肤浅,歪曲了民族民间舞蹈所要表达的思想。这种现象不利于人们对民族民间舞蹈的理解,使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出现误差。所以,政府部门要正视这种现象,规范民族民间舞蹈进行商业表演的模式。
  4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趋势
  (1)原生态与艺术舞台的结合。这里的原生态是指来源于人们的节日庆典和宗教仪式活动的舞蹈,原生态的舞蹈表达着人们最朴素的愿望。[2]近年来,舞蹈艺术家开始对原生态的舞蹈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融合,并将舞蹈展现在现代的艺术舞台上,有助于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播。同时由于经过创新,原生态的舞蹈也焕发出新的活力,使民族民间舞蹈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这也是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趋势。
  (2)民族民间舞蹈与现实题材结合。由于人们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到位,形成了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定式思维,认为民族民间舞蹈是情绪的表达,并不能表达出深刻的主题。不可否认民族民间舞蹈确实具有很强的娱乐性,但是这并不和深刻主题存在冲突。例如,舞蹈《老伴》,不仅具有很强的娱乐性,还具有很深刻的思想内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情节都值得细细品味。所以,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趋势是现实化,将现实题材与民族民间舞蹈相结合,使其具有更鲜明的时代烙印,能够被大多数人理解。[3]
  (3)将现代的编舞理念融入民族民间舞蹈中。虽然民族
  民间舞蹈的创作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创作,没有什么依据,这样的舞蹈体现了民族的风土人情,但是却在创作上缺乏科学性。民族民间舞蹈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要在传统的创作思维上做出改变,融入一些现代的编舞理念,使民族民间舞蹈从结构到风格等方面实现创新。民族民间舞蹈要与时俱进,在创作时以科学的编舞理念为指导,调整民族民间舞蹈的结构、风格,使民族民间舞蹈更具感染力。[4]
  (4)原生态舞蹈与现代民族舞蹈共存。经典的原生态舞蹈能够充分体现出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在尊重民族宗教信仰的前提下,将代表民族特色的服饰、器材融入民族民间舞蹈中,以此来展现出人们的生活画面。这些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的初衷是娱乐,体现出人们对神灵的尊重和宗教的信仰的虔诚。所以,民族民间舞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但是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很多风俗习惯也与现代文明相融合。所以,民族民间舞蹈也会向着现代民族舞蹈的方向发展,出现原生态的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民族舞蹈共存的现象。例如,彝族的原生态舞蹈《铃铛》是彝族舞蹈中的经典,舞蹈内容经过多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内容上乐观积极,在风格上朴实。这种转变就是将现代艺术创作理念融入民族民间舞蹈中的成功案例,《铃铛》舞与现代的民族舞蹈能够在舞台上相互交融,体现了原生态舞蹈与现代民族舞蹈多元共生的特点。
  5 小结
  民族民间舞蹈作为祖先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我国文化的多元发展和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利于民族团结,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要真正做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深入民族地区进行考察,对民族民间舞蹈具有正确的认知,在尊重民族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前提下,对传统民族民间舞蹈进行创新,使民族民间舞蹈重新散发出活力,实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黄静.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J].金田,2014,3(8):17-19.
  [2] 刘荔.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J].才智,2014,21(4):43-45.
  [3] 平原.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发展趋势[J].东方企业文化,2012,22(10):36-38.
  [4] 周明初.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大众文艺,2014,3(5):26-27.
其他文献
为尽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水平,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要求,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为加强商品标识管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利益,降低生产成本,欧盟委员会近日决定制定一部新的指导性法律,对食品、卫生洗涤用品等所有包装商品的计量标签做出统一规定,代替现有的两部
<正>~~
期刊
随着全球经济的加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世界各国都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给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为了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和保障人们
摘 要:许宗彦是清代嘉庆年间在学术和文学上较有代表性的学者,其所着《鉴止水斋集》中的八卷诗不按体例编排,经考证乃按时间为序编订,现考订各卷诗作的起讫时间,并确定大部分诗作的创作时间,为考证其生平奠定基础。  关键词:许宗彦;诗集编订  许宗彦(1768~1818)是清代嘉庆年间在学术与文学上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无论生前身后都较受人瞩目。宗彦,本名庆宗,登第后改为宗彦,字积卿,号周生,浙江德清人,嘉庆
摘 要:中国的传统图案历史悠久,题材丰富,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寓意吉祥多样是工艺美术设计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们在设计时通常运用比拟、象征、隐喻、暗示等的手法来寓意各种吉祥的含义。同时传统图案的造型设计也是非常具有美感。通过对中国传统图案设计的批评和文化审美,其最主要最突出的特色可以总结为寓意美、形式美、时代美三部分。  关键词:传统图案;设计;寓意美;形式美;时代美  中国的传统图案历史悠久,题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部分企业对于日语人才的需要也有所增加,日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在企业中逐渐得到重视。本文针对日语和汉语的异同点、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培养日语翻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