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政法系统刮骨疗毒“刀刃”更利

来源 :廉政瞭望·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tz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中央纪委办公厅与中央政法委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国家安全部办公厅、司法部办公厅联合印发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规范中央政法机关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等工作。这是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新举措。
  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这一要求对于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此番中央纪委办公厅联合有关部门办公厅印发意见,正是为全面、彻底、精准、高效地扫清政法系统腐败,向公、检、法、司、安、政六部门发起的“征集令”和“冲锋号”,增强监督的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
  当前,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总体框架已经形成,为何要在惩治政法系统腐败上“下深水”,原因不言而喻。今年1月召开的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作出“加大对政法系统腐败惩治力度”的重要部署。这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党中央刀不入鞘,对政法系统刀刃向内的持续发力。
  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只有让政法领域相关部门不留死角、不遗余力、不留情面地将矛头对准相关工作环节,才能让“灰色地带”和“潜规则”彻底失去容身之地。从《意见》明确规定的中央政法机关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的范围、标准、具体方式、对接部门和工作要求等,就可見一斑。
  值得关注的是,《意见》明确除了党员、监察对象涉嫌违纪或者职务违法、职务犯罪的问题线索应当按规定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外,中央政法机关掌握的有关材料中反映的情况对纪检监察机关开展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也应当移送纪检监察机关了解掌握。
  这包括上述部门在政治督察、司法活动等工作中,发现的领导干部干预执法司法、打探案情,或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明显畸轻畸重、超出合理限度的情况等等,甚至连“可能涉及领导干部不当履职”的情况都不放过,几乎囊括了政法系统所有可能出现腐败问题的环节,识别度高、操作性强。同时,《意见》还明确建立专门的协调联系机制,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监督效果。
  这体现了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两个层面。一方面是监督内容贯通,列出领导干部以及行使公权力的机关可能存在的违纪违法问题清单,让各部门聚焦发力。
  另一方面是监督形式对接,包括中央政法委的政治督察、执法司法监督、纪律作风督察,最高人民检察院履行刑事案件的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出庭支持公诉、抗诉职责、诉讼监督,公安部的政治督察、警务督察、受理核查群众举报投诉等等,推动各类监督密切配合。
  这些协调机制的建立,让监督的点与面更加清晰,刮骨疗毒的“刀刃”更加锋利,如同拟定方程式,促使每个乘数在标准、规范内发挥最大效用值,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形成合力,政法系统惩治腐败之战终将胜利。
其他文献
高速发展的粗放型经济引起的流域间高污染、高能耗等问题,导致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无法协调发展。如何权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关于
城市居民是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责任主体,其垃圾分类行为决定了垃圾治理的成败。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上海市垃圾分类的实践,将垃圾分类行为意向分为线上和线下参与意向,并构建
环境风险俨然已成为现代公共领域的典型风险。从功能主义视角分析,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有其正当性。从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的规范基础和现实样态出发,结合环境风险的不确定性、
生态宜居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但如何培养乡村旅游游客的亲环境行为或行为意图,学界仍缺乏对此的深入研究。文章旨在以目的地意象的认知-情感-感官模型为亲环境行为意图
基于45名领导问卷和253名员工问卷的配对调查数据,从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中国情境下悖论式领导对员工环保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环境治理具有复杂性,其中以企业的污染治理尤为突出,解构企业在环境治理过程中采取的“漂绿”策略,对于理解当前企业环境治理困境至关重要。案例研究显示,企业以公众污染感知
以美国IFT-1A和IFT-2两次综合飞行试验的数据为例,分析了目前红外探测技术利用空间和时间信息在弹道导弹中段拦截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鉴于多光谱信息融合技术在目标探测、识别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上取得了重大成果,由此带动了诸多行业的发展。工程自动化行业就是其中之一,基于自动化技术的相关机械设备也在各个行业进行了大范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