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xs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认为“男有室,女有家”后,人们才能安居乐业,社会才能稳定和谐,所以,制定出许多法律规定,对结婚、生育进行物质奖励。
  周朝规定“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保息”就是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繁衍生息。第一项“慈幼”就是“谓爱幼少也,产子三人与之母,二人与之饩”,意思是说,生三个孩子的,享受公费奶妈;生了两个孩子的,送给活牲畜。古时生产力低下,粮食资料稀缺,送给活牲畜是非常大的奖励了。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他继承和发展了西周时的政策,制定出了非常给力的婚育政策,给予婚育者极大的政策保障和物质奖励。
  为了鼓励百姓早结婚、多生育,西汉政府减轻人头税,百姓生子,可免徭役两年。汉景帝时,由十五税一减轻为三十税一。
  北魏的孝文帝还出台过富人帮助穷人的政策,富人家里有多余的耕牛,要大方地借给穷人用;富人家有多余的钱,要借给穷人成家。不想借的话,那你家的人这辈子都甭想当官了。
  唐代为了鼓励“剩男”“剩女”早点结婚,早生孩子,也是鼓励富人做善事,为穷人捐结婚的费用。唐太宗将婚嫁情况作为考核官吏升降的标准之一,宋、元也继续把户口增减作为对地方官政绩考核和提升奖赏的一个重要标准。
  北宋仁宗时期,颁布“胎养令”,规定怀孕的妇女没有经济来源的,可获得补贴。贫困之家的孩子出生后,能得到钱、米资助,减免各种税负。朝廷创办“婴儿局”,收养弃婴。
  南宋规定贫乏之家生男生女不能抚养者予以救济,下令各地官府收养因饥馑而遗弃的儿童,民间有收养遗弃儿童者官府出粟补助。
  清朝有“助婚”制度。如果家里有大龄未婚男子,家族成员往往要“助婚”。“助婚”传统兴起于明代末期,在清朝时逐渐成为家族传统。清朝规定,男子“助婚”的年龄起点定在虚岁25岁,过了这个年龄还没有结婚,那就是婚娶愆期了,需要告知家族。如果已经订婚但因贫困没有娶亲,查明后家族将会给予“助婚费”。
  古代政府为“剩男”“剩女”的婚配想尽了办法。在今天,经济发展提高,结婚率走低,这在全球都是一种趋势,因此世界各国为促进婚育都制定了各项保障政策和奖励制度。
  韩国政府面向月收入低于一定水平的新婚夫妇每年提供5万套保障性住房;为怀孕女性提供一定的产前诊查费用;子女不满6岁时,女性可以有1年时间在家养育子女,每月可领取40万~50万韩元的底薪,并保留职位等。
  俄罗斯的一个州将每年的9月12日设为“怀孕日”,这天所有的已婚夫妇都可以放假。从2013年开始,俄罗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向生三胎或更多子女的家庭提供每月5000卢布至11000卢布的资金支持。2013年12月俄国杜马通过法案,确保生育三个孩子的女性可以有4年半的產假在家照顾子女,并且会获得一定的补助。
  丹麦、瑞典、德国等国家都以高额福利津贴鼓励婚育。
  我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为保障青年婚恋,将婚恋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系,支持开展健康的青年交友交流活动,重点做好大龄未婚青年等群体的婚姻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打造一批诚信度较高的青年交友信息平台,为青年婚恋交友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和适合青年特点的便利条件。全面落实女性青年在怀孕、生育和哺乳期间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鼓励条件成熟的地方探索在物质、假期等方面给予青年更多支持。
  结婚,你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其他文献
叶倾城,女,作家,曾著有《倾城十年》等散文集,《原配》等长篇小说,《爱或不爱都是事儿》等情感信箱集。现任职金鹰955子夜车站主持人。  她从小就自诩是个“耿直girl”,被同学们称为“毒舌妇”也在所不惜:我不能睁眼说瞎话。比如一次,同学穿了条新裙子,自然地旋轉一圈,享受裙裾扬起的快感,得意地来问她的观感,她明察秋毫:“哇,你有腿毛。”  同桌眉头一皱,一脸怏怏地回她:“我知道,不用你提醒。”转身就
期刊
耗尽一生求双输?  幸福家庭总有类似的幸福,不幸的家庭却有各自的不幸。  我从小在一个充满抱怨的家庭长大。爸妈的沟通方式是吵架、冷战、互相诋毁、彼此拆台……我长大、读大学、结婚生子,他们的相处方式仍旧如此。  他们对立了几十年,却为了我而忠于婚姻,看到我成家立业、孩子长大,他们竟越来越肆无忌惮,甚至动起离婚的念头……在我婚后的第八个春节,爸妈又为小事争吵,当着我们一家三口的面,两位老人用最刺耳的话
期刊
姐姐的特立独行  我姐梅清,快30岁了,前一段时间从北京回到家,生活里最重要的三件事就是睡觉、吃饭、上网。她的工作倚靠网络,不用固定上班,所以这种宅,对她来讲很正常。  这个周末,我的男友郑刚要来家里做客,我怕梅清又邋里邋遢地出现,先行替她把屋子整理干净,又好声好气地询问她:“姐,今儿个家里有客人,你能把自个弄得清爽点吗?”  不等我说完话,她的脸耷拉下来:“这点分寸我还是有的。”回屋时她将门重重
期刊
韩浩月,男,生于上世纪70年代,现居北京。评论人,为多家媒体撰写文化、娱乐评论。专栏作家,出版有多部个人作品集。  家里又添了两“熊孩子”,是两只猫,一只名字叫辛巴,长得像狮子,但很快有了外号,因为爱吃,所以又名小胖子;一只名字叫花卷,这是个女生的名字,外号叫围脖,平时调皮捣乱,一旦放肩膀上就老老实实,像条暖和的围脖。  辛巴和花卷是兄妹,去朋友家领养的时候,看中了这两只。为什么要养两只而不是一只
期刊
悉尼和昆士兰之间,我更喜欢昆士兰。喜欢昆士兰,并不是因为它有许多著名景区,例如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多个主题公园和国家公园,而是昆士兰给我上了一堂深刻的人生课:不要自以为是地爱。  那天,和父母走在昆士兰州的首府布里斯班野外,路上有两个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的小脑袋凑在一起,听到脚步声,猛地抬起头来。见到我这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亚洲人,他们并没有惊讶,而是用英文礼貌地和我打招呼,我也用流利
期刊
我要爬上山顶,让海拔再高些  在积雪和稀薄的空气中  仰望星空  如同婴儿 我相信苦难  如同相信玛尼石的沉默不语  这是十一月的天空  万物寂寥  我是那颗飞逝的流星  时光的豹子,它有雪蓮花般的呼吸  高原的头颅闪闪发光  用诗歌和月光盛满赞美的杯子  泪水滂沱  我把自己叫作坚强
期刊
现代人晚婚或不婚的原因有很多,但人终究是害怕孤独的动物。如果能在万千人海中,遇到一个有趣的灵魂,人们还是渴望温暖相拥。如何创造这种遇见,新时代青年们有一些有趣的尝试。  单身型青年:创意相亲,到微信上去  一个孤独的小人遥望地球,是我们每天打开微信都会看到的开屏画面,这个场景是很多年轻人的写照。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旅行,这些人不仅不结婚,甚至连恋爱都不谈。《中国统计年鉴2017》显示,我
期刊
這个下午  有这个朴素的兄弟就够了  我愿与一件旧物什  倾心交谈  镰刀,木犁,斑驳的石碾  多么温暖  老榆树是你的家园  也是我的故乡  你的一声啁啾好美  可以安放我经年的疲惫  故去的亲人在高处  映亮我们的脸庞
期刊
一只小鳥落在窗台上  一声啼鸣 比清晨露珠  还干净  她侧着头与我对视  我们从彼此的眼眸里  一眼看见了  各自的渺小
期刊
鸟儿 飞绝了  翻过一千座山  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 垂釣  在唐诗里 一猫  就是一千年     鱼竿 弯得像问号  问天 问地  问寒江     是不是 也在问自己  钓 还是不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