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戏剧精神

来源 :艺术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linqi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我们必须弄清楚戏剧是什么。必须认识到做一个好的戏剧家很难。好的小说家并不就是好的戏剧家。老舍曾经苦恼自己只会写性格不会写打架。在戏剧中,打架比性格更重要。但即便是冲突也不是戏剧的真正目的,比如说电影、小说也完全可以写冲突,仅仅这一点是不足以使之区别于别的艺术样式的。人们现在往往以主题深刻与否,人物性格塑造鲜明与否来评判戏剧作品。其实这
其他文献
【正】 一个新的艺术品种,忽然闯入了人们的视野,象是梦中的熟人、亲友或亲爱者,让你觉得很熟悉、很亲切又似乎很陌生,这就是近几年来刚刚萌生的戏曲电视剧。 我以为,最好将
【正】 由写意性所规定的非幻觉性、抒情性、综合性,以及舞台时空转换的灵动多态性等特征,藉以表现从现象世界中抽取的东西,正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基本形式框架。这种恣肆自由、
【正】 徐城北(以下简称徐)这是一个很有兴味的话题,也是一个不甚科学的命题。原因似乎有三:一是其中的金少山属于“两门抱”,他的戏路更多侧重于铜锤;二是他
【正】 “文革”结束以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又登上了戏曲舞台,给看腻了样板戏的老观众提供了念念不忘、失而复得的佳肴,给从没有见过古装戏的青年人开了眼界,一时剧院人满
【正】 中国戏曲,特别是它的某些古老剧种,在进入新时期以来,以观众锐减为主要标志,较为普遍地遭遇到了厄难。出现这种局面,其中有着多种复杂的缘由。从客观上看,实行改革开
【正】 京剧如果从1790年徽班进京这年算作孕育的发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阵痛,至18世纪中叶实现了徽汉合璧、皮黄合奏,方分娩下迄今仍为人们所喜爱的这个宁馨儿,时已200周年了
【正】 形成史稽年 早期的南方京剧叫做“京调”。王韬写成于清·咸丰、同治间的《沪上词场竹枝词》前记云:沪上女弹词“尽易京调以悦俗耳”。王氏所云之京调,即京调皮黄
【正】 大约就在今年三月里面吧,上海一家晚报上出现过一篇文章,题曰:《歌剧不妨老戏新演》,表示了渴想再看到歌剧的愿望。 爱好什么,想看什么,是个志趣问题,很难统一,也没有
【正】 清乾隆时期,扬州以盐商家班为代表的戏剧繁荣,反映了雅部昆剧衰落前夕的回光返照和花部乱弹方兴未艾的勃勃生机。本文仅据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关于盐商家班的记载,对
【正】 近代中国,西风东渐,新旧激荡,经历着“开天辟地未有之奇变”。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封闭的壁垒终于打开了一道缺口。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出现,使人们站在一个新的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