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学习回归实际生活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f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学习是一种精神享受,它能创造性的表达人生。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回归实际生活,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有效教学
  现在学生要学的功课很多。新学期开学,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发到了大小18本书,一个七年级的学生单英语一门就发到了6本。在这样学习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应该尽快教会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回归实际生活。因为教语文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要考虑育人,考虑怎样使人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更要考虑怎样把人培养成高素质的公民。从这一点出发,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丰富情感、陶冶人格、体验生活。
  1.语文学习是一种精神享受
  学语文最终的目的是更好的生活,享受生活。生命的质量首先在于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在于生活感受的愉悦。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很单调,内心很苦闷,生活质量就无从谈起。语文就为学生精神的丰富和愉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如冰心先生歌颂母爱的伟大;鲁迅先生对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的怀念;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感情;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等等。丰富的精神世界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欣赏的过程,不仅欣赏到语言表达的精美,更欣赏他人人性的展开。学生在欣赏中有所感受,在欣赏中获得陶冶,在欣赏中美化情怀,进而也提高了自己的生命质量。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碰到一些无奈的事情:教师和家长眼中的“好”生,因遇到一点挫折而离家出走,甚至自杀;自觉无望、自暴自弃的“差”生,因不甘寂寞而寻衅闹事。生命在他们扭曲的价值观中,变得如同水上浮萍,无足轻重,这是多么的悲哀与可怕啊!所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跳动,感受到生命价值的存在,是语文课的真正任务。
  人类之所以能够不断的发展,人类的文明之所以能够不断提高,最根本的就在于人类能够不断超越自身,不断超越自己体能的、智慧的、精神的极限。这种超越的精神就是获得更大自由的精神。而语文的一个内在功能就是要展示这种精神,弘扬这种精神。人类不断超越自我的自由精神其实也是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与人的创造性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甚至可以说没有自由的人文精神便没有真正的科学。盘古的神力,是对人的力量的大胆的幻想和歌颂;愚公移山的矢志使神灵都敬畏,反映了人类对于战胜自然的信念和向往。他们就很好的把这一精神展示给了学生。
  一个人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艰辛、险阻、挫折和困顿。我们要在烦恼之中观照烦恼,在痛苦之中觉醒痛苦,在悲哀之中超越悲哀,在顿悟之中找到开启未来之门的钥匙,自始至终保持坚毅的心情、旷达的气度和庄严的胸襟。居里夫人不计个人得失,一生献身于科学;文天祥、闻一多,为国为民,英年早逝,他们都虽死犹荣。学生在课堂上不断受到感染和激励,精神得到升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得到提升。
  2.语文学习能创造性的表达人生
  语文学习首先是感悟。要使学生感悟到作者的感受,感悟到作者的情感,感悟到整个作品的风格和情调。如鲁迅的小说《故乡》一文,其实写的是“我”的心理历程:“在苍茫的天地下……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的形式图画逐渐取代想象中理想化了“神奇图画”;西瓜地里小英雄形象也由“十分清楚”而变得模糊。而现实闰土和现实杨二嫂的故事无疑起了惊醒的作用,使“我”完成幻境与现实的剥离,“我”由希望而绝望,在“绝望”中又看到“希望”,勇敢的和“走的人”一起从“本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文末的议论,对学生感悟作者的情感,感悟整个作品的风格和情调起了很好的作用。
  其次是理解。理解作者观察问题、描述现象的角度,理解作者看问题、分析现象的视角和方法。如茅盾先生的文学评论《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一文,从故事、情节入手,重在对细节的评介。这个简单又具体的方法,不但教会学生从什么角度去评,去欣赏,更好地理解原作的意图,而且教会学生怎样去写评论性的文字,特别是文学作品。
  第三是表达。学生能够以课文为例子,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感受和观点。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一个被我们忽略的问题:渔人从桃花源出来时,曾被告戒“不足为外人道也”,然而当他出来是沿着归路“处处志之”,并让太守“遣人随往,寻向所志”,结果“遂迷,不复得路”。我们不仅要问:渔人为什么没能返回桃花源呢?一直以来,我们把原因归结为桃花源只是作者构筑的虚幻的理想世界,桃花源的失落受制于作者的思想倾向。这里,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去思考——难道渔人就没有问题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找到了桃花源失落的直接原因是渔人“违禁”(而“幻想破灭”是桃花源失落的一种象征意义)。有学生就认为这就是对人性弱点的揭示和批判。这是多么深刻的见解啊!遵守诺言作为维护人与人之间信义关系的方式之一,既是彼此信任的基础,也是一种公认的社会道德规范,在这里却被失信的“渔人”破坏了。因此,“桃花源”的失落正是人间信义的失落。这样的见地掷地有声,充分表达了自己独特的生命感受和观点。
  最后,也是最终的目的,是获得精神的自由,个性化的感悟事物、体察生活和人情,创造性的表达人生。
  语文学习是主观的表达,是内心感情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更是生命的对话。语文学习的真正价值在于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感情,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让自己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去。所以语文学习是知识、技能的教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
  诗云:“豪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享受,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感受到人生的美丽,感受到生活的多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暨阳湖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针对当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基于农业技术推广规律,在经过多方面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本文以陕西安康电站近坝址段狭长的汉江谷坡滑坡之分布规律为基础,就滑坡剪出口高程的指示意义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
本文是在应用遥感资料进行了京津唐地区水资源评价之后,就如何利用遥感图像信息借助编制水文下垫面图进行区域产水量评价的方法总结。文中首先明确了水文下垫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论述了编制下垫面图时所考虑的基本原则和编图方法。提出了确定下垫面的计算参数是水资源计算的关键环节及如何给出参数的方法。
近年来,高邮市农业综合开发紧紧围绕"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服务现代农业"的目标,按照扬州市的部署要求,以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加强领导,科学
近年来,在建筑、安装及乡镇企业等场所,由于临时用电引起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必须在以下六个方面加强对临时用电的管理:
【摘要】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经常组织学生通过开放性物理实验让学生经历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造实践机会;激发兴趣;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要想巩固知识、培养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就一定要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物理实验就可以很好地为学生创造很多的实践机会,并进一步提高学
本文把地下水的排泄与补给看成一个系统其运动过程包含突变阶段,运用尖点突变模型的改进模型,建立了地下水位变化的预报模型并对其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开采量是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