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审美教育融入古典诗词鉴赏中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ch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名篇充满着诗人的激情、睿智和美的心灵,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子。但古典诗词鉴赏中普遍存在的重理性的教学倾向,极大的肢解与破坏了古典诗词的美。因此,将审美教育融入古典诗词鉴赏中,对促进古典诗词鉴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古典诗词;鉴赏;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I21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186-02
  
  古典诗词是经过几千年文化历史积淀的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名篇充满着诗人的激情、睿智和美的心灵,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子。但古典诗词鉴赏中普遍存在的重理性的教学倾向,极大的肢解与破坏了古典诗词的美。笔者认为将审美教育融入古典诗词鉴赏中,对促进古典诗词鉴赏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析古典诗词中蕴涵的美育因子入手,对如何把审美教育融入古典诗词鉴赏中进行了初步探讨。
  1 品味古典诗词的美
  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瑰宝的古典诗词呈现出跨时空的永恒艺术魅力。从美学角度看,古典诗词美在情感,美在意境,美在语言。
  1.1 古典诗词的情感美
  人情人性是艺术魅力的根本所在。古典诗词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其情感美的光辉。从先秦开始,从《诗经》到《离骚》的诗歌创作实践,到“诗言志”的诗歌创作理论,开创了中国诗歌抒情性的艺术传统。高度凝练的文字下蕴藏着诗人丰富的情感,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愿随月华流照君”的柔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情。诗人将自己充沛的情感浸透在字里行间,无所不在,穿越时空的隧道与读者产生共鸣,给人巨大的艺术感染。“感人心着,莫先乎情”,这正是古典诗词永恒的艺术生命所在。
  1.2 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古典诗词讲究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作诗,“意与境二字而已”“有境自成高格”。在诗中景物已不是原有的自然景观,而是渗透了诗人主观情感的意象,是诗人情感的具化。往往在诗人笔下,数个如散落珍珠般毫无关联的意象,一经诗人情感的丝线贯穿起来,便构成了诗歌的独特意境。意境正是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环境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又可感可信的情景交融、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如杜牧的《江南春绝句》,前两句运用绿叶红花青山绿水酒旗等一系列色彩明丽的意象,结合听觉与视觉、动与静、自然景物与人文景物的描写,描绘了晴天丽日下的江南美景,不仅风光秀美,而且人烟稠密,十分富庶。后两句则选取了江南春天特有的蒙蒙细雨和荒凉的南朝佛寺这两个意象,形成了与前两句完全迥然的意境,这正是诗人寄寓其中的历史感慨的外化。
  1.3 古典诗词的语言美
  “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语言是情感的载体。而诗歌语言又是其中最精纯最富有表现力的,以其独特品质形成了诗歌的语言美,是以诗歌被尊为“语言艺术中的艺术”。中国古代讲究“炼字”,体现了古典诗词语言精炼的特点。诗人往往用最凝练的语言表现最大容量的思想内涵。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仅仅六个字却容量无限。明月在天,关山在地,拉开空间距离,月光普照关山,上下一体,整个天地一片茫茫。“秦时”“汉时”互文见义,打开时间距离,将明月、关山、战争、流血、思乡都熔进了一个无限的历史广度和深度。古典诗词语言的非语法化,也是其语言美的重要因素,这是千百年来诗人审美实践的结果。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名词并置,没有动词,也没有主谓宾结构,但表达清晰,画面鲜明,还具有某种特殊意味和韵致。这是典型的古典诗词语言。
  2 融审美教育于古典诗词鉴赏中
  古典诗词具有情感美、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审美资源宝库。要善于遵循审美活动的特点把审美教育融入古典诗词鉴赏中。
  2.1 感知审美对象,形成审美感受
  审美感知是对于能够引起心里愉悦的事物完整形象的反映,是审美过程的起点。审美活动具有直观性,审美活动要在对审美对象直接、形象、具体的感受中进行。感性直观是人的审美活动和儿童审美心理的重要特点。教师首先应该遵循这一特点善于创设情境,这样不仅能净化心灵,沉淀心情,还使学生通过听觉感受诗词的音韵美,体会蕴涵其中的情感节奏。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营造听觉视觉等多方面立体的音像效果,充分发挥听觉和视觉的审美功能。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就曾说过:“美感是和听觉视觉不可分离的结合在一起的。”当然鉴赏中,语言仍然是最主要最常用的媒介。教师用优美的语言生动细致地为学生描述诗词意境,不仅拥有同样效果,还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教师精心设置的情境在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诗词的同时,多种教学手段和媒介的运用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获得审美愉悦。
  2.2 品读鉴赏,形成审美理解和判断
  通过审美,感知仅仅获得对诗词的初步、总体、模糊的感受,许多学生在初读诗词后都能产生或悲或喜的情感体验,然而一旦要求他们去对蕴涵其中的深刻内涵进行理性思考时,不少人就需要在老师指导下,含英咀华,品赏诗味了。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局部入手,把握诗词结构层次以及随着作者感情变化呈现出的起承转合的波澜。艺术家无论用哪种方式进行创作,在他所创造的形象中总凝聚着自身思考,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的同时要融入理性思考,注意分析古典诗词中情与景、虚与实、动与静、曲与直、多与少等几组辨证关系。
  2.3 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发展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
  创作有赖于想象,欣赏诗词也要考想象。“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间,舒卷风云之色”,这说明创作诗词,尤其强调言简意赅,言近旨远。我们欣赏时要根据诗词提供的材料,进行艺术再创造,使之成为更完整更生动的意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促使想象的翅膀展翅翱翔。如王昌龄《出塞》中仅用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描绘边塞风光,教师可以通过口头描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丰富诗句内容。当空高挂着一轮皎洁的圆月,远处是黑暗中起伏的群山,隐约可见蜿蜒的边关。近处是月光照耀下的一片苍凉与壮美。面对这片空旷的沙漠,耳边仿佛传来战场上呐喊和马嘶,眼前浮现出一幅幅历史长河中厮杀流血的画面,人心随之震撼。由此可见欣赏古人奇思异想的诗词,一定要张开想象的翅膀,与诗人比翼齐飞,才能飞进充满诗意美的艺术天地。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160-0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5页“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
期刊
【摘要】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型技能人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成为核心内容,本文阐述了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与缺失,以及改进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职业能力培养;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R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175-02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也取得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142-03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广,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由此也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自学——互帮——释疑——建网”教学模式也是自然分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模式,下面笔者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观把课堂视为一个由活动与情感交织共生的世界,是一个在发展智慧能力的同时丰富学生情感世界的重要基地。构建思想政治课堂良好的情感环境,让学生情绪饱满地主动学习,让教师满怀激情地有效指引,对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落实课堂效果,实现学生、教师的个体发展,都具有实效性的意义。  【关键词】建构主义; 主动学习; 情感  【中图分类号】G741【文献标识码】B 【文
期刊
【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多年了,课堂教学逐渐冲破了传统的束缚,变得生动活泼。但是,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表面上似乎轰轰烈烈,而实际上,大部分学校只是波澜不惊,真正离新课改的要求还很远。本文根据一年的自身课堂教学实践,就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试图找出其中可以解决的可行性办法。  【关键词】课程理念;政治课堂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641 【文献标识码】B
期刊
【摘要】诗歌是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民族文化的珍珠,语文教学应重视发扬诗教传统。本文通过对当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现状的分析,揭示出当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观念、方法滞后,学生应试、畏难心理严重,社会环境负面影响大等问题,并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提出了诗歌教学的相关策略,即以激趣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品读诗歌的过程中感其形,揣其意,悟其情,记其文,并适当拓展延伸,通过仿写、改写等方式帮助学生形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156-02    小学数学中分数应用题因其数量关系抽象复杂,学生容易混淆,是学习的一大难点,同时它又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应用广泛,是学习的重点。然而,许多老师花的时间与精力很多,学生却错误不断,很是让人费心。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把分数应用题分为简单或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与“已知一个数的几
期刊
【摘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勤于动笔,乐于表达,善于思考,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关键词】语言;表述;真情;实感;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187-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
期刊
【摘要】语文新教材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点,即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要使语文课堂有情有趣,就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倡多角度的阅读课文;要使语文课堂上学生有感悟,就要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课文;要使语文课堂上学生有积累,就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关键词】语文新教材;阅读教学;情趣;感悟;积累  【中图分类号】R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
期刊
【摘要】本文从明确作文与作文教学的概念出发,参照对话理论,指出了学生作文的四要素,认为学生作文以及作文教学都是一个对话过程,只有进行充分透彻的对话才可能促进作文教学的成功。文章指出了当今作文教学存在的“三个不足,一个过量”,据此提出了如何改进作文教学现状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19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