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功 纵横影坛30年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ung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最著名的身份是伯乐。在他的一手提携下,还是新人的李安和蔡明亮得以脱颖而出。直到现在,他走到哪里,都会有人向他打听二位名导的近况。
  其实,他的人生经历远比这段往事更传奇:大哥是台湾行政院前副院长,他却兜兜转转,最终走上了从艺之路;就读辅仁大学哲学研究所期间,已经是电视台炙手可热的签约编剧,创作剧本上百集,《台北人家》和深受观众喜欢的“阿桃”一角便出自他的笔下;他是台湾电影图书馆的首任馆长,顶着官方、片商、影评人各方压力,从无到有创办了金马奖国际影展;他在台湾电影最不景气的时期入主台湾中影,主政4年便扭亏为盈,年轻导演也藉此步入国际影坛;大病初愈,他中年创业,组建纵横国际影视公司,监制作品包括电影《卧虎藏龙》、电视剧《人间四月天》……
  他是台湾影人徐立功。3月开幕的香港国际电影节上,他和筹备多年的电影项目《饮食男女2》一起亮相,
  首度进军内地影业。
  
  意外造就金马国际影展
  
  电影图书馆是徐立功涉足电影圈的第一站。那是1979年,36岁的他供职于新闻局。当时电影图书馆刚刚装修完成,上峰正在物色馆长人选。随电影处处长一道参观时,他对占地超过两百平的电图焕然一新的办公环境印象极好。
  当时已过而立之年的徐立功正处在人生的又一个十字路口,摆在眼前的机会有两个:一是很多年轻人羡慕不已的外放美国;另一个是来电图担任首任馆长。一想到参观时看到的那个窗明几净的大办公室,成天和二十多个同事窝在一间屋子的徐立功很快就作出了选择。
  赴任没多久,那种志得意满的新鲜劲便消失殆尽。当时的电图,是一座地道的“三无馆”——书架上没有几本图书、片库里没有几部影片、馆里没有工作人员。除了徐立功这位光杆司令,就只有一个会计。一家杂志采访徐立功,登出的报道标题是《一个贫血的电影图书馆》。
  徐立功当时很气愤。气消之后,他开始购买最基础的电影图书、修复毁损的拷贝。电图最初的积累就这样起步了。
  没有标准放映室,就用电图的会议室放片;没有座椅,观众只能席地而坐。
  1980年,育乐公司董事长张雨田通过私交,将4部日本影片《望乡》、《砂之器》、《203高地》、《老师的成绩单》带到台湾。时任新闻局长宋楚瑜得知后,建议将电影交给电图作观摩放映。拿到影片,徐立功激动不已——在当时的台湾,日本电影依然是禁片。他赶紧联系其他片商,又拿来3部德国电影,其中一部便是名导法斯宾德的《寂寞芳心》。
  那一次,总共有来自6个国家的15部影片集中展映,这无意间孵化出了日后“金马奖国际影展”的雏形。
  得知能看到日本影片,岛内观众兴奋异常,甚至有人专门从中南部包车来台北看电影。70元新台币一张的入场券,被黄牛炒到超过600元。为时8天的放映进行到第5天,警察就抓了17名黄牛。
  与日本电影大受欢迎相比,别国电影在放映中遭受了冷遇。法斯宾德的《寂寞芳心》虽然全场爆满,但是放映不过10分钟,就有观众爆粗口,质疑影片看不懂,起身离场。从那以后,让观众系统了解电影大师的专题影展和相关出版物便出现在了电图。
  你给什么我就放什么,展映质量如何保证?在学者朋友的建议下,徐立功决定主动选片。当时刚刚崭露头角的焦雄屏、陈国富、钟念慈等青年影评人,就这样走进了徐立功的选片委员会。
  1981年10月,来自15个国家的50部影片亮相金马奖影展单元。徐立功的国际影展从这天开始正式更名为“金马奖国际电影观摩展”。开票第一天,十几场的门票一抢而空。除了《魔界转生》等日本影片外,台湾观众第一次看到了费里尼、特吕弗等电影大师的作品。
  蔡明亮就是在那届影展,第一次看到了《四百下》。后来他所有的电影,再也没有走出主人公安托万的孤独。
  
  将千里马推向国际
  
  就任馆长的时候,徐立功踌躇满志,他希望自己成为第二个亨利
其他文献
矿井通风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是完成生产指标和加快生产速率的必要条件.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通风在煤矿安全生产中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煤矿企业应该从实际出
润滑油西北分公司是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2019年底“六化”改革后组建的新公司.rn2020年,分公司积极响应中国石化党组组织的“百日攻坚”和“持续攻坚”创效行动,把思想政治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