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体育建设促进和谐校园构建的思考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g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学校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学校体育建设的地位也日益凸显。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体育健身的习惯,已成为新时期学校体育建设中促进和谐校园构建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体育活动;体育文化;体育建设;和谐校园
  
   1构建和谐校园对学校体育建设的要求
   1.1完善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
   体育教师的表率作用是直接的、无声的,对学生体育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道德观念以及个人的性格、气质和作风,都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完善和培养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建立综合素质、责任心强的体育教师队伍至关重要。作为体育教师既要有庄重严肃的风度,又应有健壮的体魄、高尚的品德、强烈的工作热情和丰富的知识,才能有效地教育和感化学生,使学生从教师身上领悟和产生道德意识,并乐于接受和效仿。
   1.2构建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和谐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即学校的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健身运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和拥有的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是在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条件依托下,由全体师生员工在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体育精神和财富的总和。
   构建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以独特的育人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心灵、升华人格,丰富学生的课外文体生活,并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自觉养成体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增进学生的体质健康,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自我参与意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进而营造健康活泼、积极向上、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2实现学校体育建设促进和谐校园构建的对策
   2.1重视学生体能锻炼,促进校园和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健康的身体是青少年全面成长的基础,进行体能锻炼是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途径。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生营养水平和形体发育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提升了全民健康素质。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近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这些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重视学生体能锻炼,为提高学生参与体能锻炼促进体质健康的积极性、主动性,树立“阳光体育、健康第一”的思想,逐步提升学生体能的各项身体素质、心理、生理以及各种社会适应能力,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本,促进校园和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学校体育文化是由师生、学校管理者和服务者共同创造和普遍认同的,是属于师生们自己的文化,最能贴近师生共同的学习生活,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感召力。学校体育文化能够最大限度地把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动员和调动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使他们具有共同的体育追求、共同的体育价值观念、共同的体育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等。
   学校体育文化是巨大的精神财富,它是学校体育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校体育文化建设能唤起广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欲望,促使学生自觉努力的去锻炼身体。有了健全的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氛围,团结进取的学校体育精神文化,才能获得广大学生对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支持和参与,形成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多方共同拥有的责任、贡献等意识,进一步增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凝聚力,优化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结构,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2.3开展多样性、多元化、符合师生身心特点的体育文化建设计划,进一步实现和谐校园构建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目标,为适应素质教育及快乐体育的需要,落实青少年阳光体育工程,全面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体育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关系,开展多样性、多元化和符合师生身心特点的学校体育文化活动,如开展以学校体育文化价值观为基础的体育教育知识讲座,阳光体育体育文化节等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要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建立和谐相处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从而推动学校体育文化间的群体化、集体化,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鸿江.青少年体能锻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杨桦.深化“阳光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1-4.
  [3]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文字、图形、色彩、包装材料是包装设计构成的四大要素,而“字”是包装设计外在体现中的最主要部分,它是图形、色彩等其他装饰元素的主导,可直观传达包装委托方的信息,有些包装作品甚至以字代图,用文字构成包装画面的形与色。因此,研究包装文字的设计与运用是十分重要的,这也符合未来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包装文字设计的功能性分析  包装设计有三种功能:物理功能、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物理功能是包装的最基本功能
品德教育一直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家长除了满足孩子基本的生存需求外,还要特别关心孩子的品格与道德教育。诚实、不撒谎往往也是家长告诫孩子的第一律条,一旦家长发现孩子出现撒谎行为,往往会给予严厉的批评与惩罚。殊不知,孩子的谎言并不都是恶意的,反而有可能是求助的信号,所以家长更应该善待撒谎的孩子,深入沟通过后再做处理。  也许,我们从小就教育孩子要诚实守信,用《狼来了》的故事警告孩子不能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