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治理下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

来源 :西南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_x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石漠化综合治理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景观格局变化特征与规律,为生态修复和植被重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09、2015和2019年3期的影像数据和GIS与RS技术,利用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和景观格局指数,系统分析2009-2019年撒拉溪喀斯特高原石漠化治理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景观格局.[结果]①研究期内示范区土地主要利用类型为耕地、有林地和灌木林地,耕地面积减少最大,达914.85 hm2,裸岩石栎地和裸土地等未利用地面积减少,灌木林地和草地面积增加,园地面积增加迅速且动态变化度最大,为184.77%;建设用地面积增长迅猛,从2009年的149.57 hm2增加到2019年的381.89 hm2.②撒拉溪示范区2009、2015和2019年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别为247.25、243.25和245.53,研究期内示范区土地利用程度呈下降趋势,但总体上变化不大;2009-2015年的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率与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均大于2015-2019年.③2009-2015年示范区内土地利用斑块水平景观指数变化显著,2015-2019年间变化较缓.研究期内示范区景观多样性、均匀度上升,景观破碎化程度增高、蔓延度下降.[结论]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干扰程度加大,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建设工程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大于产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果还园工程.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黑花生在干旱复水条件下根系活力、保护酶活性及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为筛选抗旱恢复能力较强的黑花生品种(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试验于2018年6-10月在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选取山西省南部种植的2个黑花生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干旱处理设置4组:对照组(CK)、干旱3d(T1)、干旱5 d(T2)、干旱7 d(T3);复水后各指标测定时间段分4组:复水前1 d(R0)、复水1 d(R1)、复水4d(R2)、复水8 d(R3),研究花针期干旱处理后间隔不同时间复水黑花生根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