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公路建设的同步发展。现今,公路事业形成了大量业内资料,日积月累的档案信息资料对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公路档案信息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公路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
【关键词】公路;档案管理;信息开发利用
1、公路档案信息的现状
1.1公路档案信息的特点
与其他系统档案相比,公路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组成复杂等特点,这使得公路档案信息在形成与管理方面,与其他方面档案有着较大区别,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1.1.1专业性和复杂性
档案内容大部分是技术方面的,专业性很强,尤其在公路工程科研、设计、施工、养护等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和文件,是对公路有关专业技术内容及方法、手段的集中体现。因此,公路工作档案作为工程技术活动产物,具有鲜明的专业特点。与此同时,公路工作档案不仅在自身体系需要,更是涉及交通部、交通厅、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多家施工单位、多家监理单位,总数达数十家直接相关单位;同时,沿途还需涉及政府、电力电讯、材料供应厂家等多个部门,大大提高了公路档案的复杂性和管理难度。
1.1.2周期长和阶段性强
一个工程项目从立项审批、可行性研究、图纸设计、招投标、工程施工、交工验收、直至最后的竣工验收,往往需要跨越较长的时间,通常在2年以上。而各类档案信息,也是伴随着项目建设活动的开展所形成的,其形成周期同样很长。
同时在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当中,通常需要历经路基、桥梁、隧道、通讯、绿化等各阶段的工程建設,需要各种专业化的施工队伍参与,这都使得档案的形成具有很强的阶段性特点,必须在各阶段中都加强档案的管理工作,以免影响到后续工程的施工。
1.1.3唯一性和重复使用性
一项工程,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然后根据设计进行施工,在全国范围内,完全相同的公路和桥梁不存在,这是工程项目的唯一性,因此与其对应的档案也是唯一的。确保公路工作档案的齐全完整,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尽管公路工作档案具有唯一性,但公路工程在技术细节上可以进行借鉴,甚至能重复使用。
1.2公路工作信息开发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2.1对档案信息认识不足
档案管理意识的缺乏,是档案工作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直接影响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有的单位没有重视资料的整理归档,有的单位对重大事件不注重积累和保存原始资料及证明材料,还有的单位对容易散失、遗漏的资料不积极追索。时过境迁,造成珍贵档案资料的残缺、丢失、变质、失去档案价值。
1.2.2档案信息软、硬件设施较差
网络信息时代到来使档案管理进入了信息化数字化时代,重要性在多年的档案管理发展当中得以清晰的体现。公路档案信息量巨大的特点对软、硬件设施的要求更高。但有些档案管理部门并没有清晰认识到这个问题。档案部门较小、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老化,跟不上信息时代的要求,软件系统更新慢,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并且系统防御力差,容易遇到网络黑客攻击,造成档案丢失和损坏。
1.2.3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在公路工程的档案管理人员中,专职人员较少,而兼职人员偏多,多数管理人员都是由该工程项目的技术人员所兼职的。尽管这类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学历水平与工程管理经验,但是却缺乏对档案工作的了解,不熟悉档案管理的相关流程与业务,也缺乏系统的培训教育,容易导致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程度不高,甚至出现遗漏问题。
2、公路档案信息化开发的必要性
公路档案信息化是指在公路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公路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采集、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情况下,信息获取和传递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2.1公路档案信息化有利于档案管理省时省力,提高人力资源成本利用率
公路档案信息化后,网络化、实时化的特点使档案信息只需一次录入,档案管理系统内部进行数据共享,实现多次利用并实现信息共享,信息可以进行打印、复制等操作,便于档案的调阅。
2.2公路档案信息化有利于提高档案的快速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公路档案信息化的情况下,只需通过网络即可及时查询,更为快捷。管理人员可以从模糊查询、组合查询、分类查询等选取最佳查询方案,在档案库中检索出需要的档案信息。
通过对公路档案信息化管理,一方面能通过对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以及早发现项目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与隐患,并通过实施技术调整、工艺调整或施工队伍更换等措施,以确保项目施工的安全与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当公路工程事故一旦发生时,公路档案还能作为事故分析、程度判断、根源查找以及责任确定的重要凭据,从而有利于公路工程事故及问题的及早解决。
3、实现公路档案信息化的途径
3.1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打造高素质档案管理人员队伍
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给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必须培养一支掌握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现代化科学技术,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的高素质队伍。当务之急就是对公路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使之能够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3.2完善公路档案信息化软、硬件设施,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
运用科学合理的软件系统,加强对公路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处理,加强对公路档案的软件的建设,通过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软件,建立公路档案的管理网站等方式,以确保公路档案信息的有效录入、存储与管理、利用。
公路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硬件设备,在硬件设备的购置过程中,扫描仪、计算机等设备应该具备经济性与实用性,尽可能地保证资金的合理运用,避免购置一些性能差而价格高的设备。
3.3逐步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根据公路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要求,公路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进一步统一档案管理标准。档案信息化建设队伍结合公路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公路管理部门的特殊性,积极转变原有的管理理念,并通过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以推动其不断向着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方向迈进。
因此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建立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的档案信息管理网络,突破空间的限制,使档案管理能够在信息网上进行工作已成为趋势。要以與时俱进的精神和乐于探索的勇气,敢于开创公路档案信息开发工作的新局面,更好地为公路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周析.如何做好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工作[J].黑龙江档案,2014(5).
[2]吴佩.高速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4(31).
[3]索学艳.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兰台内外,2014(4).
【关键词】公路;档案管理;信息开发利用
1、公路档案信息的现状
1.1公路档案信息的特点
与其他系统档案相比,公路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组成复杂等特点,这使得公路档案信息在形成与管理方面,与其他方面档案有着较大区别,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1.1.1专业性和复杂性
档案内容大部分是技术方面的,专业性很强,尤其在公路工程科研、设计、施工、养护等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和文件,是对公路有关专业技术内容及方法、手段的集中体现。因此,公路工作档案作为工程技术活动产物,具有鲜明的专业特点。与此同时,公路工作档案不仅在自身体系需要,更是涉及交通部、交通厅、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多家施工单位、多家监理单位,总数达数十家直接相关单位;同时,沿途还需涉及政府、电力电讯、材料供应厂家等多个部门,大大提高了公路档案的复杂性和管理难度。
1.1.2周期长和阶段性强
一个工程项目从立项审批、可行性研究、图纸设计、招投标、工程施工、交工验收、直至最后的竣工验收,往往需要跨越较长的时间,通常在2年以上。而各类档案信息,也是伴随着项目建设活动的开展所形成的,其形成周期同样很长。
同时在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当中,通常需要历经路基、桥梁、隧道、通讯、绿化等各阶段的工程建設,需要各种专业化的施工队伍参与,这都使得档案的形成具有很强的阶段性特点,必须在各阶段中都加强档案的管理工作,以免影响到后续工程的施工。
1.1.3唯一性和重复使用性
一项工程,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然后根据设计进行施工,在全国范围内,完全相同的公路和桥梁不存在,这是工程项目的唯一性,因此与其对应的档案也是唯一的。确保公路工作档案的齐全完整,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尽管公路工作档案具有唯一性,但公路工程在技术细节上可以进行借鉴,甚至能重复使用。
1.2公路工作信息开发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2.1对档案信息认识不足
档案管理意识的缺乏,是档案工作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直接影响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有的单位没有重视资料的整理归档,有的单位对重大事件不注重积累和保存原始资料及证明材料,还有的单位对容易散失、遗漏的资料不积极追索。时过境迁,造成珍贵档案资料的残缺、丢失、变质、失去档案价值。
1.2.2档案信息软、硬件设施较差
网络信息时代到来使档案管理进入了信息化数字化时代,重要性在多年的档案管理发展当中得以清晰的体现。公路档案信息量巨大的特点对软、硬件设施的要求更高。但有些档案管理部门并没有清晰认识到这个问题。档案部门较小、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老化,跟不上信息时代的要求,软件系统更新慢,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并且系统防御力差,容易遇到网络黑客攻击,造成档案丢失和损坏。
1.2.3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在公路工程的档案管理人员中,专职人员较少,而兼职人员偏多,多数管理人员都是由该工程项目的技术人员所兼职的。尽管这类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学历水平与工程管理经验,但是却缺乏对档案工作的了解,不熟悉档案管理的相关流程与业务,也缺乏系统的培训教育,容易导致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程度不高,甚至出现遗漏问题。
2、公路档案信息化开发的必要性
公路档案信息化是指在公路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公路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采集、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情况下,信息获取和传递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2.1公路档案信息化有利于档案管理省时省力,提高人力资源成本利用率
公路档案信息化后,网络化、实时化的特点使档案信息只需一次录入,档案管理系统内部进行数据共享,实现多次利用并实现信息共享,信息可以进行打印、复制等操作,便于档案的调阅。
2.2公路档案信息化有利于提高档案的快速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公路档案信息化的情况下,只需通过网络即可及时查询,更为快捷。管理人员可以从模糊查询、组合查询、分类查询等选取最佳查询方案,在档案库中检索出需要的档案信息。
通过对公路档案信息化管理,一方面能通过对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以及早发现项目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与隐患,并通过实施技术调整、工艺调整或施工队伍更换等措施,以确保项目施工的安全与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当公路工程事故一旦发生时,公路档案还能作为事故分析、程度判断、根源查找以及责任确定的重要凭据,从而有利于公路工程事故及问题的及早解决。
3、实现公路档案信息化的途径
3.1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打造高素质档案管理人员队伍
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给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必须培养一支掌握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和现代化科学技术,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的高素质队伍。当务之急就是对公路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使之能够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3.2完善公路档案信息化软、硬件设施,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
运用科学合理的软件系统,加强对公路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处理,加强对公路档案的软件的建设,通过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软件,建立公路档案的管理网站等方式,以确保公路档案信息的有效录入、存储与管理、利用。
公路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硬件设备,在硬件设备的购置过程中,扫描仪、计算机等设备应该具备经济性与实用性,尽可能地保证资金的合理运用,避免购置一些性能差而价格高的设备。
3.3逐步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根据公路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要求,公路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进一步统一档案管理标准。档案信息化建设队伍结合公路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公路管理部门的特殊性,积极转变原有的管理理念,并通过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以推动其不断向着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方向迈进。
因此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建立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的档案信息管理网络,突破空间的限制,使档案管理能够在信息网上进行工作已成为趋势。要以與时俱进的精神和乐于探索的勇气,敢于开创公路档案信息开发工作的新局面,更好地为公路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周析.如何做好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工作[J].黑龙江档案,2014(5).
[2]吴佩.高速公路档案信息化建设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4(31).
[3]索学艳.公路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难点与对策[J].兰台内外,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