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它的体育课教学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方法、提高生理、心理机能能力,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如何使中职学校体育教育顺应社会发展,对其进行合理化改革,是当前中职公共体育教育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体育;教学;思考
学校公体育与健康课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经过长期的锻炼,可以增强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以其观察、鉴物应变等能力。其对学生德育、智育、美育等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学校体育课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它担负重要的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它的体育课教学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方法、提高生理、心理机能能力,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而我国中职公共体育课教学,长期以来忽视体育文化的教育,它强调教师、教材、课堂三中心论,主张教师主宰,师道尊严,公式化和刻板化的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过分强调竞技体育技术教学,这一切严重地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发展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和方式越来越显示出与社会发展趋势不协调的一面,如何使中职学校体育教育顺应社会发展,对其进行合理化改革,是当前中职体育教育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公共体育课教学的影响因素
首先,教学过程简化、方法单一,理论知识及专业理论课时极少。而实践课大多以竞技性体育基础项目为主,例如:田径的“短跑、中长跑、跳高、推铅球”等,篮球的传、接球、投篮技术,排球的传、垫球、发球技术,而大多数同学极少或跟本不参加任何竞赛,使所学体育专业技术无用处,而对自身的身体素质也没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过多地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处于被动练习。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淡漠学生的自主意识,课堂气氛往往显得枯燥、沉闷,教学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不利于对学生长期运动能力的培养,使不少学生讨厌这种缺少主体乐趣、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教学活动。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都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一基本部分一结束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会在不自觉中形成一种符合自己特征的教学模式,这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但却束缚着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使自己陷人条框之中,从而影响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容易让人觉得体育课毫无科学知识,任何人都可以“以葫芦画瓢”教好体育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周围人们对体育工作者的评价,进而潜在地影响着体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工作态度。
二、中职体育教学的思考
首先,改进传统观念,根据职业学校专业特点,采用与之相对应的体育教学内容。没有观念的转变是不可能产生创新意识和行为的,只有革除那些影响和束缚学校体育发展的思想和观念,建立起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理念,才能使学校体育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应树立学生的全面发展观,中职体育课程更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观念,形成在学校里、在家庭中、在社会上人人都把健康与体育联系在一起,强化健康意识,体育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素质为核心的目标,从而使全社会树立健康体育意识,真正认识到学校体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用他们感兴趣的项目和方法使他们体验到运动的快乐,从而把体育作为娱乐健身手段而坚持终生,促进整个社会新体育观的形成,为中职体育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意识环境。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类型多样,条件不一,任何一种教材都不可能适应不同职业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因此,在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同时,应该重视学生就业后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根据专业的不同来定制不同的专修体育项目。从个性出发,强调健身性和娱乐性、修身性,淡化竞技性;要根据有限的教学时数,改进教法, 科学地设置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应体现学生的兴趣特点,符合学生的需要,与现实环境相结合;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项目设置要与实践需要紧密的结合起来;为适应终生体育的要求,理论教学必须更新其内容,加强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运动生理负荷与健身效益、健身与营养、常见运动损伤与简单处理方法等内容的教学,突出使学生终生受益的健康教育及有关体育知识教育;应注意把时尚体育项目引进课堂,丰富体育健康教育课程素材。
其次,更新教学手段与方法, 发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改变有了适宜的教学项目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达到预期的结果,这里还存在着教法手段运用的选择。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强调师道尊严的,教师的权威不可挑战,在教学中,教师始终是板着面孔的,这样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的心情是忐忑不安的或者是十分不快的,何谈快乐?我们要改变“教师讲一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做”这一缺少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要根据学生不同身体条件、体质状况以及场地器材的制约,帮助学生系统地、有层次地制定锻炼计划,实施体育课的教与学。中职学生是一个具有较强自我意识和合作性的群体,在技术巩固过程中可尝试一下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及培养其合作精神.还可以充分利用游戏、比赛的魅力来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
总之,中职学校体育课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的任务,还担负着增强学生体质,进行终生体育教育的责任。如何搞好中职学校体育课的教学,需要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彤.浅谈体育教学的改革思路 [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3, 53{10}
[2] 薛 峰.对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J]. 成才之路, 2008,6
[3] 徐蕊. 浅谈中职学校体育课的创新教学 [J]. 职业技术,2009,10
关键词:中职体育;教学;思考
学校公体育与健康课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经过长期的锻炼,可以增强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以其观察、鉴物应变等能力。其对学生德育、智育、美育等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学校体育课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它担负重要的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它的体育课教学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方法、提高生理、心理机能能力,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而我国中职公共体育课教学,长期以来忽视体育文化的教育,它强调教师、教材、课堂三中心论,主张教师主宰,师道尊严,公式化和刻板化的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过分强调竞技体育技术教学,这一切严重地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发展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和方式越来越显示出与社会发展趋势不协调的一面,如何使中职学校体育教育顺应社会发展,对其进行合理化改革,是当前中职体育教育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公共体育课教学的影响因素
首先,教学过程简化、方法单一,理论知识及专业理论课时极少。而实践课大多以竞技性体育基础项目为主,例如:田径的“短跑、中长跑、跳高、推铅球”等,篮球的传、接球、投篮技术,排球的传、垫球、发球技术,而大多数同学极少或跟本不参加任何竞赛,使所学体育专业技术无用处,而对自身的身体素质也没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过多地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处于被动练习。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淡漠学生的自主意识,课堂气氛往往显得枯燥、沉闷,教学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不利于对学生长期运动能力的培养,使不少学生讨厌这种缺少主体乐趣、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教学活动。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都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一基本部分一结束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会在不自觉中形成一种符合自己特征的教学模式,这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但却束缚着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使自己陷人条框之中,从而影响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容易让人觉得体育课毫无科学知识,任何人都可以“以葫芦画瓢”教好体育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周围人们对体育工作者的评价,进而潜在地影响着体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工作态度。
二、中职体育教学的思考
首先,改进传统观念,根据职业学校专业特点,采用与之相对应的体育教学内容。没有观念的转变是不可能产生创新意识和行为的,只有革除那些影响和束缚学校体育发展的思想和观念,建立起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理念,才能使学校体育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应树立学生的全面发展观,中职体育课程更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和观念,形成在学校里、在家庭中、在社会上人人都把健康与体育联系在一起,强化健康意识,体育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素质为核心的目标,从而使全社会树立健康体育意识,真正认识到学校体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用他们感兴趣的项目和方法使他们体验到运动的快乐,从而把体育作为娱乐健身手段而坚持终生,促进整个社会新体育观的形成,为中职体育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意识环境。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类型多样,条件不一,任何一种教材都不可能适应不同职业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因此,在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同时,应该重视学生就业后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根据专业的不同来定制不同的专修体育项目。从个性出发,强调健身性和娱乐性、修身性,淡化竞技性;要根据有限的教学时数,改进教法, 科学地设置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应体现学生的兴趣特点,符合学生的需要,与现实环境相结合;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项目设置要与实践需要紧密的结合起来;为适应终生体育的要求,理论教学必须更新其内容,加强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运动生理负荷与健身效益、健身与营养、常见运动损伤与简单处理方法等内容的教学,突出使学生终生受益的健康教育及有关体育知识教育;应注意把时尚体育项目引进课堂,丰富体育健康教育课程素材。
其次,更新教学手段与方法, 发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改变有了适宜的教学项目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达到预期的结果,这里还存在着教法手段运用的选择。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强调师道尊严的,教师的权威不可挑战,在教学中,教师始终是板着面孔的,这样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的心情是忐忑不安的或者是十分不快的,何谈快乐?我们要改变“教师讲一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做”这一缺少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要根据学生不同身体条件、体质状况以及场地器材的制约,帮助学生系统地、有层次地制定锻炼计划,实施体育课的教与学。中职学生是一个具有较强自我意识和合作性的群体,在技术巩固过程中可尝试一下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及培养其合作精神.还可以充分利用游戏、比赛的魅力来改变沉闷的课堂气氛。
总之,中职学校体育课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的任务,还担负着增强学生体质,进行终生体育教育的责任。如何搞好中职学校体育课的教学,需要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彤.浅谈体育教学的改革思路 [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3, 53{10}
[2] 薛 峰.对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J]. 成才之路, 2008,6
[3] 徐蕊. 浅谈中职学校体育课的创新教学 [J]. 职业技术,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