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致富领路人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xiand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3月21日,潼南区柏梓镇中渡村。
  村党支部书记钟明经过吴庭芳家门口时,习惯性地和吴庭芳寒暄几句。
  “月底等温氏猪场结清账,我就喊你去领钱。”钟明说。
  吴庭芳直摇头:“我修建房屋,你垫了不少钱,卖猪收入先还你。”
  “那可不行!你这才刚刚脱贫。等经济宽裕了,再还钱也不迟。”钟明态度很坚决。
  吴庭芳原来是村里的深度贫困户。
  钟明为何要帮他垫支这么多的钱?这还要从钟明率先带领村民创业就业说起。
  创业
  2012年8月的一天,中渡村便民服务中心。
  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走进来。
  “我找村党支部书记钟明。”
  正在值班的钟明马上迎上去:“徐经理您来了!”
  徐经理名叫徐征,来自潼南温氏畜牧公司。
  不久前,柏梓镇招商引资,将该公司一个养殖项目引入中渡村。
  一座占地十几亩的温氏猪场,随即在中渡村开工建设。
  徐征此次前来,正是想与钟明一起去察看工程进展。
  看着即将建成投产的猪场,钟明开始为村里打算:要利用好猪场,带动村民就业创业。
  徐征表示,温氏猪场可以与村里养殖大户合作,一起养猪。
  “怎么个合作法?”钟明问。
  “由温氏猪场提供猪仔、饲料、技术给养殖大户,生猪出栏后,潼南温氏畜牧公司以合理价格回收。”徐征说。
  “明天我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
  第二天,钟明把村里的养殖户聚集起来,商量养猪合作一事。
  按照温氏猪场的合作要求,养殖大户需要建设规范的养殖场。
  钟明刚介绍完相关情况,就遭到不少人反对。
  “建设一个养殖场得十几万元呢,万一赚不了钱怎么办?”
  “假如猪仔养不活怎么办?”
  这场动员会开得并不成功。
  晚上,鐘明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为养猪合作的事伤脑筋。
  虽然有很大风险,但做成功了不就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吗?
  想到这里,钟明从床上一跃而起:我自己来!
  于是,钟明成为村里首家与温氏猪场合作的养殖户。
  “不愧是一名老党员,这么积极发挥模范作用、带头创业!”签合作合同时,徐征对钟明说。
  “有风险我愿意承担,等盈利了,我再带领更多养殖户加入合作。”钟明拍拍胸脯说。
  创新
  2015年7月底,潼南区柏梓镇召开扶贫攻坚工作会,学习传达市委和区委有关精神。
  钟明一边倾听领导讲话,一边思考中渡村的扶贫工作。
  中渡村有38户贫困户,其中2户为深度贫困户。
  根据潼南区扶贫攻坚大会精神,2015年底前,潼南区要全面完成脱贫任务。
  这就意味着,接下来的半年里,全村38户贫困户要全部脱贫。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钟明当然明白肩上的担子——这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必须落实好。
  如何落实呢?
  钟明想到了生猪养殖。
  2012年8月,钟明跟温氏猪场签订合作合同后,很快建设了自己的养殖场。
  当年9月,温氏猪场提供的首批500头猪仔投放进钟明的养殖场。
  半年后,钟明饲养的首批生猪出栏,扣除工人工资,净赚5万多元。
  看到了效益,村里其他养殖户纷纷加入到合作当中。
  截至2015年9月,钟明的养殖场已经出栏6批生猪。与他一样,中渡村其他养殖户也获得了可观的利润。
  何不让这些养殖大户带动深度贫困户从事养殖业呢?务实能干的钟明想到这点子后,立马展开实际调查。
  “你们愿意养猪不?”钟明挨户走访贫困户。
  调查结果却不乐观。
  “你看我这身体状况养得了猪吗?”深度贫困户张天才无奈地说。
  “我还要去城区揽活,没得时间养猪。”深度贫困户吴庭芳经常不在村里。
  面对现实,钟明转念一想:既然贫困户没条件养猪,自己就该帮他们想想办法!
  “我帮你们养!”钟明坚定地说。
  就这样,钟明创新性地想出了“生猪托管代养模式”——由养殖大户为深度贫困户代养生猪,生猪出栏销售后,纯利润分给贫困户。
  柏梓镇扶贫攻坚工作会后不久,钟明将“生猪托管代养模式”的想法汇报给镇党委书记胡广建。胡广建连连叫好,表示将“生猪托管代养模式”在全镇范围内推广。
  共赢
  “来,签个字,你们每人就拥有3头猪仔了。”
  2015年9月底的一天,钟明将《生猪托管代养协议》递给吴庭芳等3名贫困户。
  根据协议,温氏猪场每年(分两批)给每户贫困户提供6头猪仔,猪仔由钟明的养殖场代养,生猪出栏后,销售收入为贫困户所有。
  “我们提供给养殖大户的猪仔费用最后会从销售额中扣除,但提供给深度贫困户的猪仔是免费的。”徐征说。
  这意味着,深度贫困户通过这6头猪,每年能获得约2000元收入。
  钟明简单算了一下账:“再加上政府每年给的1000元补助,一年至少有3000元收入,脱贫指日可待。”
  “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竟让我给撞着了。”吴庭芳喜滋滋地说。
  尽管钟明已经帮吴庭芳代养了生猪,可他对贫困户的关心并未就此打住,而是延伸到其他方面。
  一天,吴庭芳对来访的钟明说:“现在政府扶贫力度这么大,我基本生活有保障了,明年就留在村里了。”
  “你这身体越来越不行了,出去当‘棒棒’也不是长久之计。”
  “只是这老房子快要垮塌了,得翻新才能长期住。”
  钟明清楚吴庭芳的意思——翻新房子需要钱,吴庭芳没这笔钱。
  “你可以申请危房改造补助。”钟明详细地向吴庭芳介绍了相关政策。
  在钟明引导下,吴庭芳很快申请到一笔危房改造补助,开始修建房屋。
  当钟明得知这笔补助不足以修建完整栋房子时,就自己垫钱买建材,帮助吴庭芳盖好了房子。
  垫了多少钱进去?钟明没去计算;这钱何时能还上?钟明也没去想。他憨厚的面容上,显露出的只是满足和欣慰。
  “我当村党支部书记8年多了,一天一天看着全村逐步脱贫,乡亲们走向全面小康,这才是我最大的追求。”钟明说。
其他文献
一   明天,东升就要离开这个名为白鹤滩的地方了。不知为何,内心却涌出了种种不舍。越是临近终点,这种感觉就越发强烈,毕竟整整十年了,多多少少还是会有感情。  这么多年了,他每天想的事情就是赚足够多的钱,然后离开这个糟心之地。刚开始以为待上两三年就好了,结果是挣的钱越多,家里的开销也越大,只能维持最基本的运转。后来,他咬咬牙,在这里又窝了五六年。最后的成果就是,他给家里盖上了二层楼房,也置办了新的家
灰羽雀、白鹭  卸下满头乌黑  一个人的一生才趋于完整  而闪在隘口  替你望风的灰羽雀  不知如何收场  一只白鹭,头戴羽冠  别好肩章和胸针,单腿伫立  或打开翅膀,按下琴键  优雅地,将沿途遗失的风景  一一拾起  偌大的平原和秦巴山脉  从头至尾。一条大河占卜了  你的前世今生;就算  卷起舌头,也无法憋出  另一种口音。取出耳蜗与听力  被我失手割伤的月亮和星星  被我放逐的风  被我折
唯有轻烟在水间  一左一右,河流在中间  总有人在对岸,在隔岸观火  在看枫桥夜泊,看月下芦苇  如何捕捉住微风  这是摆渡人的夜晚  有渔火,明灭不定  有温暖的线装书籍  有封面和封底,书脊在中间  中间是彼此守望的距离  男人和女人,像存在与虚无  追逐与放弃,守候与遗忘  摆渡人一苇航之  从南方到北方,此岸到彼岸  而伊宛在水中央  万人如海一身藏  醒来睡去,唯有轻烟在水间  简 单
编者按:  随着扶贫攻坚战不断深入,一个问题逐渐凸显——由于行政区域阻隔,不少地理相接、资源禀赋相似的地区无法形成扶贫合力,陷入各自为战的瓶颈。针对这个问题,2015年10月,市扶贫办新启动了19个小片区,施行小片区扶贫连片开发的创新战略。而在小片区扶贫连片开发的战略导向下,黔江区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经验。  2016年3月4日晚,黔江区中塘乡兴泉社区。  这是一个长在山腰上的农村社区,
久在河邊走,哪能不湿脚  我只是将咸淡分开  一边是东海,一边是闽江  偌大乾坤,也需要一清二白的底线  泛滥也好,浸没也好,都漫不过脚踝  那也是我的界限  你们春水生,你们海鸥翔  你们用几万匹的蔚蓝遮住淤泥  这些,我都不过问  我只是路过此地,路过世界  哪里都一样,哪里都这样  责任编辑 林 芝
一生中,只有食物,与人不见不散,不离不弃,相互陪伴。在这些食物中,往往蕴藏着我们生命的密码。  踏着大雪吃腊肉  铅灰色的云层缓缓蠕动,一大团一大团的,如半空中的一些“骆驼”在行走。  每到入冬,我就仿佛看见山里的雪花飘飞起来。飘来的,还有乡下三嫂子家的鼎罐腊肉,那袅袅香气熏倒了我。在这凛冽的寒冬里,似乎只有食物可以慰藉心肠。  在我脑海里,萦绕着这样一幅场景:柴灶里的火苗“呼呼呼”向上窜动,舔舐
“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如今为这句俗语找到了科学依据。  英国《每日邮报》援引西澳洲大学一份研究报告报道,每天吃苹果或许有助降低早死风险。研究人员连续15年跟踪调查1456名70岁至85岁妇女的生活习惯后发现,与没有吃苹果习惯的调查对象相比,坚持每天摄入超过100克苹果的老年妇女的早死风险更低。研究人员说,这主要归功于苹果皮中的抗氧化物质类黄酮含量较高。  西澳洲大学药理学研究
我叫邓桔桃,犯罪前任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副所长、党委委员,兼任研究所下属两个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学位是管理学硕士,职称为副研究员。2001年8月,我因受贿罪被泸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年,2002年4月因虚开增值税发票罪被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年,合并执行14年,2003年8月到重庆市监狱服刑改造。   仔细反省自己的犯罪根源,我认为主要应归结为三个方面:  首先,年少得志忘乎所以,
我用周末两天时间,专门阅读鸿琳的小说。先读《寻找慈恩塔》,这篇小说以前遇到过,读了开头部分,不知啥原因就放下了。这次一鼓作气读完,感到鸿琳还真像所说的那样,很能写小说,一块历史碎片,被他舞弄成大旗,简单的问题,被他搞得特别复杂,历史和现实,个人和社会,私心、公心、爱情、感情,纠结缠绕在一起,简单的故事被他写得风生云起,话中有话,别开生面。他就像一个大侦探,一一为我们点破玄机。他设套,解套,解出新套
2012年12月20日,梁平县梁山街道八角村。  “流转土地有3000多元租金;孩子务工收入大约两万元;我和老伴在茶园采茶,也挣到一些钱……”时近年关,70多岁的王先云正在“年终总结”。  “要不是村干部动员我参加土地流转,我家哪能收入这么多!”老人说着,喜上眉梢。  “赶鸭子下河”  27岁以前,胡功喜很少抽烟。27岁以后,他一天要抽三包烟。  1998年,27岁的胡功喜当选八角村村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