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英夫利昔单抗(IFX)治疗克罗恩病患者14周时原发无应答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应用IFX治疗≥3次,随访≥14周的克罗恩病患者病例资料,根据克罗恩病活动指数评分下降≥100分(14周时评分比基线的评分)将患者分为应答组和无应答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以及追踪原发无应答患者的治疗转归。
结果纳入克罗恩病患者41例,其中男27例(65.9%),治疗时中位年龄25岁(范围:21~37岁),14周时无应答组8例(19.5%)。性别、诊断时年龄、治疗时年龄、蒙特利尔疾病分型、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红蛋白、白蛋白)在基线期IFX应答组和无应答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周时,C反应蛋白在应答组由治疗前17.7(26.2)mg/L下降至2.2(3.6)mg/L,而无应答组由11.7(9.5)mg/L升高至31.6(28.4)mg/L,组间趋势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红细胞沉降率在应答组由治疗前23.0(28.5)mm/h下降至7.0(8.5)mm/h,而无应答组由治疗前24.5(22.5)mm/h升至35.0(26.5)mm/h,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血红蛋白和白蛋白在IFX应答组随治疗均呈明显升高趋势,而在无应答组治疗14周时较基线值无明显变化,但两者在应答组和无应答组间变化趋势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93,P=0.255)。在IFX原发无应答患者中,根据IFX谷浓度、抗IFX抗体及相关临床结果,6例患者调整了治疗,5例获得临床应答,且均为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
结论IFX治疗克罗恩病过程中,C反应蛋白和(或)红细胞沉降率升高对原发无应答(14周)有一定提示意义,排除感染等原因后联合免疫抑制剂可能是原发无应答的有效治疗选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