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型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蛋白在大鼠海马区不同类型神经元上的表达差异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ou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I型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Nav1.1)蛋白在大鼠海马区不同类型神经元上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成年SD大鼠脑组织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荧光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观察比较海马区不同类型神经元上Nav1.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SD大鼠的海马中,Nav1.1蛋白在各区的锥体神经元和齿状回的颗粒细胞胞体上的表达均很微弱,而散在分布的中间神经元上则有很强的阳性表达。结论SD大鼠海马区散在分布的中间神经元上Nav1.1蛋白的表达较强,而投射神经元CA1--4各区的锥体神经元和齿状回的颗粒细胞则表达微弱:推测不同类型的神经元上可能存在不同亚型的钠离子通道优势分布。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CT表现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南方医院4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CT资料,对其在不同出血部位、年龄、病程、性别与预后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425例患者中男性269例(63.29%),女性156例(36.71%).男女比为1.72:1.本组以幕上脑实质出血为主(87.53%),平均出血量(30.042±7.905)mL,死亡39例(10.5%);幕下脑出血者平均出血量(7.8
患者女,29岁,因"孕38周,胎膜早破"于2007年8月10日3:00入院.孕期体检无明显异常.入院时患者无头痛头晕.无视物不清.查体:血压130/80 mm Hg,双下肢轻度浮肿.骨盆正常,胎位LOA.给予催产素引产.于当日12:15宫口近开全时出现发作性四肢抽搐,伴口吐白沫,牙关紧闭,持续约1 min自行缓解.监测血压收缩压160~230mm Hg,舒张压110mmHg左右。
目的 探讨Glubran(NBCA-MS)胶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技巧及治疗效果。方法在DSA监测下对96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不同浓度的意大利GEM公司生产的Glubran(NBCA-MS)胶进行187次血管内栓塞治疗.并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了解临床效果。结果96例患者中临床随访92例未再出现临床症状.症状好转3例.复发1例。48例行脑血管造影复查,其中44例畸形血管团完全消失,其余栓塞程度达8
期刊
目的 探讨静脉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特点和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8年间3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中静脉压迫的处理及结果.对静脉压迫的处理采取细小静脉予以电凝阻断,岩上静脉复合体分支可部分阻断.保留主干;全程解剖分离血管压迫后予以Teflon围套式包裹三叉神经. 结果 静脉压迫可位于三叉神经脑池段全程:33例中22例既有静脉压迫也有动脉责任血管,11例责任血管为单纯静脉,其中3例为无名静脉,
目的 探讨脱水剂及手术治疗对外伤性迟发性硬膜外血肿(DEDH)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36例外伤性迟发性硬膜外血肿患者治疗过程中脱水剂的使用及手术治疗对治疗DEDH的效果.结果 脱水剂的使用诱导了本组DEDH的产生,尤其对伴有颅骨骨折的患者,更容易发生DEDH.血肿量大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获得更好的疗效.结论 颅骨骨折DEDH患者应慎用脱水剂,早期积极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在2002年,人们首次证明了定位在10q24染色体中的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基因1(1eucine—rich glioma inactivated gene1,LGll)的基岗突变会造成少见的特发性癫痫综合症.即常染色体显性颞叶癫痫症(autosomal dominant lateral temporal epilepsy.ADLTE)。
期刊
尊敬的各位医师:武汉海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1月,是由武汉大学等单位发起,以创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药业基地为目标的集研发、生产、营销为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
期刊
目的 分析破裂后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方法 68例破裂后颅内动脉瘤采用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术中对动脉痉挛采用经微导管灌注罂粟碱或球囊扩张解痉:对弹簧圈堵塞载瘤动脉采用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对动脉瘤破裂采用中和肝素继续栓塞;对动脉血栓形成采用栓塞后经微导管灌注r-tPA溶栓. 结果 68例中出现并发症8例,占11.77%.其中大脑中动脉广泛性痉挛1例,出现脑梗死,轻
目的 研究颈静脉孔及其周围结构的显微解剖学特征,为该区域的手术人路及颅神经的保护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显微镜下模拟经颈静脉入路、远外侧经髁入路、迷路下入路等多种入路的联合,从多个角度逐步解剖颈静脉孔及相关区域,明确该区域重要结构的空间关系.结果 在颅内侧,硬脑膜分隔将颈静脉孔分为岩部、乙状部、颈内静脉部.覆盖于颈内静脉部的硬膜有两个孔,二者均位于两个颈内静脉突之间,一个为舌咽神经道,另一个为迷走
1986年.Sen和Baltimere首先在成熟B细胞核提取物中发现一种与许多靶基因的转录启动有关的快速反应转录因子.因其能与免疫球蛋白K轻链基因的增强子中一段特定核苷酸序列(GCGACTTTCC)结合位点结合,故命名该蛋白为核转录因子(nuclclear factor kappa B.NF-KB)此后,NF-KB一直成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研究发现NF-KB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参与机体的免疫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