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来壶去说壶话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910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偶得瓷壶一把,壶身高12厘米,壶身直径13厘米,白瓷温润,制作良正,完整无残。正面为手工画粉彩山水,背面偏右四个大字:万里青山。偏左小字:子欣鉴赏小弟叶恭绰于江西。壶底红圈款字三行:江西省景德镇五□□ (二字不清)工艺生产合作社出品。
  叶恭绰(1880-1968年),广东番禺人,字誉虎、玉甫等。毕业于京师大学仕学馆,历任湖北农学堂教习、两湖总师范学堂教习。中华民国成立后,曾任交通部次长、总长兼交通银行经理。1922年任广东政府财政部长。1924年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1927年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后,曾任铁道部部长、国学馆馆长。1950年从香港回到北京,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常委、文史馆副馆长、北京画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68年8月6日去世。1980年全国政协为其举行追悼会。著有《遐思汇稿》、《交通救国论》、《历代藏经考略》等。
  叶恭绰是这样的名人,送壶赠人又自称小弟,可见其被赠人在他心中的位置。然子欣为何人,还是一时难解。子欣年龄必大于叶恭绰,且受叶敬重。经数日查证得知:陆徵祥正是子欣。陆徵祥(1871-1949年),字子欣,上海人。幼年入基督教,早年在北京同文馆精学法文。1906年任清政府驻荷兰公使,1911年转任驻俄公使,是年入天主教。1912年任北洋军阀政府国务总理、外交总长。1915年在袁世凯指使下,再任外交总长时和曹汝霖与日本公使会谈,被迫承认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19年以外交总长的身份出席巴黎和会首席代表,在国内人民及旅法侨民的压力下,拒签对德和约。1922年任驻瑞士公使。1927年辞去官职,入比利时天主教为修士。1935年任司铎。1946年被罗马教皇授予修道院院长。1949年病故比利时。
  中国有合作社名称的各种民众组织,最早产生于1918年的北京大学。此壶底款为生产合作社,当为1918年后所烧制。陆徵祥1922年驻瑞士公使,1927年辞职入比利时天主教。笔者推测此壶的烧制时间不早于1922年,不晚于1927年,更倾向于陆公辞职离国去比利时之前。叶恭绰、陆徵祥同为政界名人,叶特意为陆在景德镇瓷场烧制此壶,可见二人平日之交,陆辞去官职,就要离开祖国,离别之际,赠送此壶,虽不珍贵,却见真情。
  此壶正面远山葱绿,近水无痕,二叶扁舟相依,古塔高耸,绿林环绕,不知为何处景观。一老者端坐在岩崖边,遥望青山,凝思遐想。叶公曾任北京画院院长,笔者猜想,此壶背面文字是否为叶公所书,“万里青山”挡不住思念之情。此画面是否为叶公所画,笔者不敢臆断,请明人指教。此画面老者是否寓意为叶公本人?老友离别,天各一方,万里青山,无际江河,见壶如面,相聚无期。
  此壶历经八十余载,壶背面小字显有被故意磨损、掩盖后复明的印迹。笔者想,这应是在特定时期不得已而为之。风风雨雨,世道多变,不知何年何故出家离手,流落他乡,个中情由,无法知晓,叶公、陆公后人如看到此文,或许能忆起当年的情景。不然,只有壶话壶说了。
  正是:故人已去黄鹤楼,一段壶话写风流。叶公陆公情意重,留给后人叙春秋。
  (责编:辛友)
其他文献
当你来到“和田玉奇石‘伟人’字博物馆”时,你一定会被大自然中形成的十件巅峰艺术品的“祥瑞”寓意所震憾。你会亲身感受到“带路神图”、“鳌头天吉图”、“众佛图”这三幅开天辟地以来精美神奇的“绘画”带来的视觉冲击,当你观赏完全部展区并亲身到体验区参加体验之后,你一定会惊讶万分,由衷的对大自然感到敬爱,同时会珍惜于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千寿人殿”介绍:“千寿人殿”是选用“带路神图”和田玉奇石翻过来看,
期刊
大都会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的中国青花瓷器。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通常简称青花,是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明代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黄金时期,以制作精美著称。这两朝
期刊
倪瓒《溪亭山色图》对今天的我们而言或许有些陌生,但在董其昌、王时敏、王鉴等人看来却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佳作,王鉴作于1662年的《仿宋元山水》册提示出这幅倪画在明末清初的另一境遇。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这册《仿宋元山水》共有十二开,其中有两开题为“仿某家某图”,其余十开均作“仿某家”。一般而言, “仿某家”是指仿某家笔法笔意,而“仿某家某图”的指向性更加明确,表明画家看过或听说过这样的画题,而且这一画题在他
期刊
由上海博物馆编辑、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精装本《两涂轩书画集萃》,在海内外引起了轰动。画册中精选的136件书画精品,是菲律宾外籍华人庄氏家族的家珍。  三年前,庄氏家族慨然捐赠上海博物馆233件书画作品。此为外籍华裔人士首次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大量珍贵文物的壮举,表达了庄氏家族两代人热爱中华文物的拳拳之心。  南洋谋生 痴迷书画  最早拥有书画珍品的是庄万里先生。1899年,庄氏出生于福建晋江青
期刊
青花瓷是中国主要的瓷器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是用含氧化钴的原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再罩一层透明釉,入窑经1300℃高温一次性烧成的瓷器。烧成后,钴料呈蓝色,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青花瓷器创烧于唐,成熟于元,明代大量应用,成为主流,涌现出永宣青花等精品瓷器。清代康熙年间,政通人和,国运昌盛,青花瓷器经历了晚明至清初短暂的萧条后迅速崛起,产品质量精,数量大,行销范围广,达到清代制瓷业的顶峰,成
期刊
清初花乌画沿袭了宋、元、明中期院体画审美的一些特征,但又独树一帜,呈现出一个新时代的鲜明特征。清初恽格的花乌,以“没骨”写生,开创“常州画派”,以淡雅清丽之色墨闻名于清初画坛。同时又有王武,画作风神盎然,无画院习气,颇有画名。清初花乌画坛还有一特别之人,他既是花乌画家,也是重要的股肱之臣,他就是蒋廷锡。由于兼具画家与侍臣两个角色,所以很多人把其定位于“词臣作家”,但综合其卓越的政绩与超群的艺术成就
期刊
三门峡虢国墓地自发现以来,一直倍受关注。关于虢国历史及出土器物的研究也一直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在虢国墓地出土的众多珍贵文物中,大量精美绝伦的玉器,也是虢国文化中的一大亮点,令许多专家学者惊叹不已。  虢国墓地出土的玉器数量之多、种类之全、玉质之良、工艺之精、价值之高在周代考古中实属罕见,是我国先秦时期的艺术珍品。虢国墓地出土玉器种类繁多,按照不同用途大致可分为礼玉、佩玉、殓玉、用具、饰件、棺饰等几
期刊
(接4期)  《史记·赵世家》记载,战国时期(公元前283年),秦国欲联合赵国攻打齐国,苏秦的弟弟苏厉给赵惠文王写了一封信说,一旦秦人越雁门关夺险而守,那么代马、胡犬、昆山之玉这“三宝”将被阻隔,赵惠文王就什么都得不到了。昆山之玉以往是通过“玉石之路”来到晋北,交通要冲雁门关也可以看作“玉石之路”“草原道”的终点,穿过雁门关便进入晋、冀、豫、鲁中原腹地。  玉璜(图10),白玉,战国,长5.4厘米
期刊
中国玉器产生于远古人类的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在古人心目中,玉是“山川之灵”,可通灵天地,除邪晦、知祸福。自古中国人就有浓厚的崇玉传统,古人给玉赋予了很多精神内涵,因此玉文化也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玉文化以其丰富多彩的造型、精巧别致的图案和精湛娴熟的制作技艺,形成了优秀的艺术传统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在世界艺术的百花
期刊
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由于打通了新疆和内地的运输通道,使和田玉大量运进内地,促进了玉器工艺迅速发展,并形成了不同风格和技术特色的“南玉”,“北玉”制玉中心。清代玉器无论在品种数量和制造工艺上,都出现了我国古代玉器史上最为昌盛的时代,也就是玉文化的第三个高峰期。  清代宫廷用玉做工严谨,一丝不苟,有的碾琢细致,如雕似画;有的在抛光上不惜工本,以显示其温润晶莹之玉质美。清代重白玉,尤其崇尚羊脂白玉,黄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