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长子失踪之谜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iu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3年3月11日,原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长子、优秀飞行员列昂尼德·赫鲁晓夫在配合战友与德军空中激战时,突然神秘失踪。60年来,关于他的下落众说纷纭,苏联国内曾有一种传言甚嚣尘上──列昂尼德是大叛徒,他驾机投降了德军。
  近日,一群俄罗斯科考队员意外地发现了一架苏YaK-76战斗机残骸,据推测极可能是列昂尼德最后驾驶的飞机。从种种迹象来看,列昂尼德非但不是逃兵、叛徒,而且还是勇救战友的英雄!

“陨石坑”中惊现飞机残骸


  2003年,当俄罗斯“太空搜索协会”的队员们在卡卢加市郊的树林里寻找陨石坑时,意外地发现了一架苏YaK-76战斗机残骸。
  先是该协会会长瓦蒂姆·车诺布罗夫被一块长长的呈弧形的金属物绊倒,结果一看是一块已被氧化了的飞机上的硬铝合金。紧接着,一名男学生又被几乎同样的金属物绊倒。就这样,飞机残骸上的部件一个个地被找到。而原先以为的那个“陨石坑”直径约有6米,四周尽是参天大树。从飞机机身来看,它与正北方形成45度~50度的夹角。从四处散落的业已熔化了的硬铝合金碎片来看,飞机显然是在着陆之后才起火的。
  飞机起落架上的轮子虽然橡胶早已被烧光了,可是总体上依旧完好。此外,飞机引擎上弹痕累累,表明它是被敌方击落的,而且是遭遇了近距离平射。据推测,当飞机因为引擎中弹迫降的时候,飞行员很可能还活着,直到着地之后才身亡。

空中激战不明失踪


  在对现场进行了初步考察之后,“太空搜索协会”迅速查找了一些历史资料,结果他们惊喜地意识到,树林中所发现的所有这些残骸很可能是长久以来下落不明的赫鲁晓夫之子列昂尼德·赫鲁晓夫的遗物!
  据史料记载,列昂尼德生于1919年,系赫鲁晓夫与第一任妻子的儿子。列昂尼德于1937年毕业于巴拉绍夫的民航飞行员学校。1940年2月芬兰战争期间自愿加入空军。卫国战争爆发时,他已是经验相当丰富的飞行员,在轰炸机航空队服役。
  一开始,列昂尼德在轰炸机航空队服役。1943年,列昂尼德在腿部严重受伤痊愈之后,主动请缨上了前线,进入朝思暮想的歼击机航空兵团,驾驶的是一架YaK战斗机。
  1943年3月11日,是列昂尼德生平最后一次飞上蓝天。他的指挥员戈卢列夫和维申斯基在事后留下了对此次空战的详细描述:“两架我军飞机(长机驾驶员为近卫军上尉扎莫林,僚机驾驶员为近卫军上尉列昂尼德)受到两架德机的攻击。在2500米高空展开了一场二对二的空战。”
  “扎莫林是团内王牌飞行员,曾先后亲自击落敌机18架,他向一架敌机发起攻击。在距50米~70米处开火并击落敌机。列昂尼德从右侧尾部掩护长机。扎莫林看见一架敌机飞往列昂尼德战机的尾部向后者开火,于是扎莫林俯冲着用机枪扫射。德寇见势不妙,便甩开列昂尼德,在扎莫林的追击下向南飞去。就在敌机甩开列昂尼德的一刹那,列昂尼德突然来了个65度~70度的转弯并朝地面飞去。单飞后的扎莫林孤军作战,击落了一架敌机,另一架则见势不妙逃之夭夭。待扎莫林收兵回巢的时候,他的身边已经没有了驾驶员列昂尼德。”
  空军第一集团军军长胡佳科夫中将责成下属从空中和通过游击队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仔细搜寻,却毫无结果。后来,当时的飞行指挥官向苏联领导人汇报说,列昂尼德的飞机未被击落,只是进入了螺旋状态,后者很可能跳了伞之后,降落在德军占领区。

“叛徒”流言满天飞


  列昂尼德的神秘失踪为赫鲁晓夫的政敌制造流言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他们煞有介事地说,列昂尼德在跳伞之后向德国鬼子投降了,更有人说他压根没有跳伞而是驾机直奔敌占区投了降。
  列昂尼德的战机被击落之后,他本人成了俘虏,斯大林得知后下令营救,以免他“向敌人泄露克里姆林宫高官的生活细节”。营救获得成功,列昂尼德在游击队帮助下回到莫斯科。但同时反间谍机构也搜集到有关他叛国投敌的证据。莫斯科军区法庭判处他死刑。赫鲁晓夫向斯大林求情,但遭到严词拒绝。
  “谣言重复千遍,便会变成真理。”作为赫鲁晓夫的儿子,列昂尼德的头上就这样长期不明不白地戴上了一顶“叛徒”的帽子。

生前战友:他是为了救我


  1971年9月11日,曾叱咤一时、下台后郁郁寡欢的苏联前领导人赫鲁晓夫在沉寂中病逝,当时的俄罗斯各大报纸在报道中甚至没有明显突出他的名字。
  之后不久,列昂尼德的战友扎莫林致信苏共中央政治局,信中为自己以前的伪证“深感悔恨”,承认自己弄虚作假。他这样写道:“当时的飞行团指挥官只要用我的证词做官样文章,因为实际上,对于赫鲁晓夫儿子的死这名指挥官同样负有责任。在种种压力之下,我被迫篡改证词,现在想来这完全就是一种懦夫行为。我隐瞒了一个重要事实:当时一架德军FV-190突然向我的右翼袭来,列昂尼德试图保护我,不想自己的飞机却中了弹。顷刻间,只见他的飞机被击成了碎片。这次空战地点发生在德军占领地区的上空,空战结束后,指挥官并没有立即下令寻找列昂尼德的下落。”

真相:苏联官员刻意隐瞒


  为了进一步求证,瓦蒂姆·车诺布罗夫向当年的目击者又进行了打听。据帕维尔·乌布雅托夫老人回忆说,飞机坠毁之后,当地有一帮男孩子便立即跑到出事地点,以求捡到一些值点钱的东西。
  当年那帮顽童中的一名、如今住在莫斯科的彼约特·康德拉索夫老人回忆说:“那天我本来正和朋友一起在滑雪,看见一架飞机在大约3公里的上空飞行。突然,一架德国飞机从云层中钻了出来,并向那架苏联飞机发射了两枚炮弹,击中其尾部。两次猛烈的爆炸后,那架苏联飞机就像一个巨大的火球直坠地面,但是没有人从飞机中跳出,德国人很快就来到出事现场实施了戒严,并将我们赶走。”
  二战结束德国战败之后,苏联官员得到这些文件,但是后来当他们看到文件上的名字后口气立刻大变,说要一定嚴守秘密,不得将飞机坠毁的事情泄露出去。

结论:他是一个英雄


  经过多方调查之后,“太空搜索协会”的科考小组最终得出结论,那里很可能是赫鲁晓夫儿子的丧生地点,虽然不能完全肯定。同二战期间发生的许多事情一样,真相究竟如何可能将永远不为人知晓,但有一件事情可以完全肯定──没有任何理由怀疑列昂尼德·赫鲁晓夫有叛国行为,实际上,他是一个卫国英雄。也许,人们应当在飞机坠毁的地方建一个永久性的纪念碑。
  选自《大河文摘报》2018.8.15
其他文献
白洋淀里,一条小船上……  “哈哈!公子快看,公子快看!”船头上的大汉扔掉手中的篙竿,向船舱中招呼道,“船家,什么事啊?”一位文質彬彬的书生从舱门口探出头来。“公子,你看,你看啊,一条双头鲤鱼在河里凫水哩!快,快看啊!”大汉说得很快,显得有些激动。“啊?真的?”书生一边说一边从舱中钻出来。“在哪儿?在哪儿?”书生走到船头,一边看,一边问道。“在哪儿呢?”“你看,那!那!”大汉向河中一指,书生正顺着
期刊
远东销售网得到一条消息:日本客商要在中国选购三台数控涡轮式水力发电机。經过反复争取,日方愿意来曹妃甸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厂看货。  其时,占地60平方公里的中日生态园在曹妃甸开发得如火如荼。  近水楼台先得月,日本客商要来曹妃甸看货也在情理之中,但仿佛梦中捡了狗头金的厂长还是有些兴奋异常,三台数控涡轮式水力发电机就是600亿日元啊!可他盘算片刻之后,那眉头却皱了起来,与外商打交道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期刊
古时交通不便,住在偏远乡村的人,若是碰到了什么急病,往往只能听天由命。一来,请大夫难;二来,买药也难。所以,民间盛行偏方。但诸病皆靠偏方,难免不靠谱,因延误治疗时机而丧命的例子,比比皆是。  到了宋代,问题有了转机。  当时有官员上了道折子,大意是说,偏远乡村之人,看病不易,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宜设立平民药店。宋徽宗看了,大笔一挥,批准了。  于是,从宋徽宗开始,一直到明代,惠民药局都是百姓
期刊
一  靖康元年,金兵攻下了北宋首都开封。第二年春天,金兵又掳走了太上皇宋徽宗赵佶和皇帝宋钦宗赵桓。从此,大宋江山无主,天下大乱。  这时,身为钦宗弟弟的河北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从金兵的包围圈中逃了出来,只身躲藏在相州和磁州交界处一个荒村的孤老太婆家里。  不久,金兵探听到了康王躲藏的地方,派兵围住了老太婆所在的村子,想捉到康王以除后患。老太婆急忙对康王说:“王爷,我这里住不得了,您赶快逃命吧!” 
期刊
那天,唐太宗准备去未央宫散心。可就在官道旁深密的草丛里,一个人正带着刀静悄悄地望着唐太宗的车马。  历朝法律都规定,皇帝每次出巡都得有官员净道,沿途不许有闲杂人等,以免有亡命之徒刺杀皇帝。偏偏这次,羽林军没有仔细检查路边的情况,直到那人手中的刀光映衬着阳光射入车内,惊动了唐太宗,护卫车辆的侍卫们才立刻抓获那个人。  原来,那个人并不是刺客,只是正好路过此地,远远看见羽林军大队人马过来,吓得不敢动,
期刊
道光还是皇子时,跟嘉庆去了一趟沈阳,主要目的是缅怀英雄前辈努尔哈赤,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看到努尔哈赤生前的住所、用具都简陋无比,道光很是感動,回京后将艰苦朴素的作风发扬到极致,把除了床、桌、椅之外的家具全部搬出去。他不再吃御膳,而是让太监出宫购买两文钱一个的烧饼,不过来回需要两个多小时。  选自《传奇故事·百家讲坛》
期刊
瓊和珍妮一起在孤儿院长大,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现在,她们在曼哈顿大道一个叫格林的富翁的资助下,都还在读大学。  琼每个周末下午都要到纽约富人区的126号别墅,给詹姆斯先生读读报、念念书,或者陪他聊天。而珍妮则在街角的咖啡屋里找一个靠窗的座位,边喝咖啡边看书,等琼出来。说实话,琼一点儿也不喜欢阴沉古怪的詹姆斯先生,只不过这份报酬丰厚的工作是孤儿院安排的,她不便推辞。而且詹姆斯先生的私人助理约翰,
期刊
初春的夜晚,缕缕柔风轻轻吹来,灯光下,神情肃然的彭雪枫来回踱着,时而弹下烟灰,时而眉宇紧锁,眼前浮现出令他气愤的一幕幕:  山脚下,东门外的操场上,几十名“新四军战士”吊儿郎当,嘻嘻哈哈,指导员气得青筋暴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踉踉跄跄来到八团留守处,向彭雪枫哭诉,一个“新四军战士”抢走两只老母鸡……每日告状的络绎不绝,这是共产党的军队啊,怎能出现这样的事情呢?  彭雪枫皱着眉头,背着手,在屋子
期刊
过去,天津人把个头高的人,叫大个儿;把个头极高的人,称呼旗杆子,这因为那时天津卫最高的东西是娘娘庙前的一对大旗杆。据说这旗杆原先是一艘海船的桅杆,高十丈。嘛时候移到这儿来的,其说不一。反正站在它下边使劲儿往上仰头,直仰到脑袋晕乎,还是瞧不清旗杆子的尖儿伸到哪儿去了。  可是,真正称得上旗杆子的,还得是家住锦衣卫桥边的一个人。他有多高?至少比一般人高四个脑袋!鸟儿飞低了都会撞上他。他过城门时必得走在
期刊
张学良与“御弟”一见如故  张学良与溥仪的初次相见是在天津。其时,适逢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奉系进入鼎盛时期。张学良因此成为天津城里炙手可热的大人物。  溥仪这时正住在天津。这位前朝皇帝,虽已无权无势,却仍在张园自设“清室驻津办事处”,继续以“宣统皇帝”的身份不断联络军阀政客,做着自己复辟大清的美梦。当时,受过西方教育、思想开明的张学良对溥仪说,应该顺应历史潮流,脱离周围那些迂腐的老臣,放弃“复号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