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情态动词的教学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pomo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情态动词是高中英语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其定义和教学目标,探讨了优化情态动词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促进英语语法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情态动词 教学优化 有效策略
  在高中英语教学阶段,语法教学是重中之重,情态动词作为英语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效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教师应坚持开放教学思路,不断寻求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创新,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情态动词的相关知识。
  一、高中英语情态动词的定义
  情态动词(modal verb)作为动词的一个重要分类,在高中阶段相较于初中阶段而言教学难度更大,所涉及的知识点更多,因此对于学生的正确掌握来说存在一定难度。这便对高中英语情态动词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情态动词这一类动词自身带有一定的词义,但并不能作为谓语动词独立使用,需要与动词原型及其被动语态一起为谓语动词增加情态意义的色彩,用来表示说话者对于某些行为或相关事物的态度和看法,表达说话者的情绪和预期,判断是否存在必要、应该或可能的情感色彩。情态动词包括must,have to,shall(should),may(might),can(could),will(would),have to,used to,ought to,need(needn’t),dare(daren’t)等,一般分为判断情感动词和非判断情感动词两大类型。前者是指对于现实或事实的客观表达,可体现说话者的态度和看法,与逻辑可能性直接相关,包括will,may,must等动词。而后者则是表示说话者的主观看法或个人情感态度。在高中英语学习阶段,情态动词的良好掌握有助于学生掌握个人情感或态度表达的语言微妙变化,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英语这门应用语言的内涵。
  二、高中英语情态动词的教学目标
  语法一直以来都是英语学习的重难点部分,情态动词作为英语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好地掌握情态动词有助于学生正确应用和掌握英语。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在高中英语教学阶段,情态动词的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情态动词的定义、基本用法、固定搭配及特定的应用范畴,区分不同情态动词之间的个性化情态意义,从而更好地掌握情态动词应用的基本语法规则,促进学生更正确地使用英语这门应用语言,形成英语语感,从而提高语言运用综合能力。
  三、高中英语情态动词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态动词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掌握情态动词的差异性。
  情态动词的多样性是由英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之下具备不同含义而实现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有意识地创设情态动词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掌握不同情态动词所具备的内在差异性。以“You must realize that we are right”为例,在“You must realize that we are right if you want to adopt our plan.”这一例句中,“must”意指“必须”;但在不同情境之下,“You must realize that we are right when you have studied our plan closely.”一句中则意指“必然;将会”。在不同情境下情态动词会展现不同的应用含义,因此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和生动地感受情态动词的内在差异。
  (二)鼓励学生掌握情态动词的多样性特征,丰富英语词汇储备。
  情态动词具备多义性特征,但学生在口语应用和书面写作过程中倾向于使用“can,must,should”,用法较为简化和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更好地掌握情态动词的多义性特征,以此增强词汇表达的多样化。在此以“would”为例,实际上这一情态动词包括四层用法含义,可作为will过去式表达过去意愿;出于礼仪委婉提出建议或请求;描述过去的习惯;在非真实条件下的应用。除此以外,would还能表示某件事情设想的结果,如“If you went to see him,he would be delighted.”;还能表示猜测的某个人的习惯行为,如“That is just what he would do.”。Would这一情态动词具备多样的含义及用法,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关注情态动词的不同用法,改变只使用常见情态动词的习惯,有意识地增强英语应用的多样性。
  (三)引导学生构建英语语感,辨别情感动词不同语义功能。
  情态动词在语法概念中具备不同量值的情感意义。首先情态量值较高的情况意指表“义务”含义的情态动词,包括“must,have to,need”等;情态量值中间化的情况意指“意愿”或“义务”,包括“will,should,would”等;情态量值较低的情况意指“可能性”,包括“may,can”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会因母语迁移效应的影响,混淆不同情态量值的情态动词,从而对情态动词的正确应用产生误解。以“你需要理发。”这一例句为例,学生常因中国文化的影响,使用“need”这一高值情态动词进行组句“You need get a haircut.”。实际上这句话在西方文化里并不具备“义务”之意,而会更加强化个人主义和私密空间的尊重,因此会使用“should”等中值情态动词来表达更加委婉的建议。通过情感动词不同量值和不同语义的辨别,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语感,但就根本而言需要教师对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普及教学。
  四、结语
  在情态动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基于其语义和情态量值的多样性,不断优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创设丰富的实际应用情境帮助学生分辨其内在差异性,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的语法应用规则。
  参考文献:
  [1]李丹.英语情态动词的分类及人际意义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92-93.
  [2]祁玉玲,蒋跃.情态动词may might must的汉译翻译研究——以《傲慢与偏见》五个英汉对照译本为例[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5,06:49-54.
  [3]刘夏.英语情态动词语义分析及几点教学建议[J].海外英语,2016,03:197-199.
  [4]蒙坤.基于语篇的英语语法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15,13:5-8 1.
其他文献
在安装电梯的过程中通常会采用高空作业的形式,因此安装过程中很容易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由此来看,电梯安装不仅是一种复杂的工作,同时也是一种危险的工作。在电梯安装过程中极
摘 要: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途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标。有效教学研究是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多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行为,本文将探讨研究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及实际操作方法,为达到新课改目标的高效英语课堂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英语 有效教学  一  课堂是教师
期刊
【提示·两种思路】  思路一:写别人的照片和故事  可以写公众人物的照片、记录历史重要时刻的照片、新闻媒体中的照片等。这些充满正能量的照片,色彩未必亮丽,但欣赏时,能从中感受到自豪与鼓舞。可以从报刊或网络上搜集与照片相关的资料,完善写作内容。注意,一定要写出和照片有关的故事。  思路二:写自己的照片和故事  写自己的照片,与人分享照片里的故事,更有真情实感。除了要交待照片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外,
期刊
(E)-2-(4-((diethylamino) methyl) benzylidene)-5,6-dimethoxy-2,3-dihydroinden-one(BYZX)是浙江大学药学院自主研发的抗阿尔茨海默病一类候选新药。BYZX是FDA批准的第二代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的衍生物,在体外实验中具有良好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效果。药理学研究表明,BYZX具有改善由阿尔茨海默病导致的记忆力减退、定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应用程序化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98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9)和研究组(n=49),对照组患者接受
摘 要: 文章首先介绍了当代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及其重要性,然后针对河北省几所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学方式、教师队伍、教学内容、考核方式、教学目标展开了讨论,最后就京津冀一体化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方向进行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 京津冀一体化 信息化 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现状  1.当代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中国当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为特征,建立以计算机网络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中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识越来越深入。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英语教学效果的强化仅仅体现在考试成绩上,对于英语视听说等表达能力的教学质量较差。鉴于此,积极探讨高中英语反思性教学对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教学模式 反思性教学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高中生的英语学习任务较
期刊
红甜菜(Beta vulgaris var.rubra)起源于欧美,以其紫红色的块根作蔬菜食用,是欧洲和美洲一些国家重要的蔬菜之一。甜菜碱是甜菜块根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含氮化合物,是一种季铵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学生的教育教育也逐渐的重视起来.小学数学可以说是小学生对于数学这一门学科的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起着奠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