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整体与部分思维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_3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学生在英语阅读理解方面存在的困难,并从微观和宏观层面提出了解决办法,提出: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整体和部分思维,这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 整体思维 部分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2-0190-02
  一、引言
  英語教学中往往有这样的奇怪现象:教师讲完课文,特别是逐字逐句翻译完后,学生依然不知道文章到底讲的是什么内容。面对学生的迷茫,教师往往会解释说文章的专业性太强。而作为学生呢,以为每一句的语法和意思都没有什么问题,也就不深究了。在考试中,阅读理解虽然没有生词,但就是做不对。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我们的学生学了好多年的英语,作文仍然是最简单的单词拼凑在一起,根本谈不上逻辑,这都是为什么呢?其实就是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对整体与部分思维的忽略或者就是没有掌握它的技巧。上述现象用中国宋代大诗人苏轼的诗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来解释再好不过了。
  二、阅读理解的困难
  CET4和CET6增加了阅读题的比例,充分说明了阅读理解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而阅读理解又是学生掌握起来最难的部分,看起来很熟悉的题型,就是不得分。我们来分析一下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词汇量不足
  记忆单词一直是学生面对的一个难题,CET4和CET6改革后,词汇量对于学生来说有增无减,这是必然的。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而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在阅读当中生词成了学生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在考试当中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确率。
  (二)语法基础知识不扎实
  有些学生只是单纯地逐句翻译文章,当他们看到长句、省略句、倒装句的时候,就变得无从下手,从而读不懂句子,阅读速度也就慢了下来。语法知识在阅读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简单句的构成即五种类型,无论是简单句还是复合句,他们的构成都是以这五种类型为基础的。分不清主语和从句的关系,搞不清句子成分及句和句的关系,读不懂句子就很难理解文章。
  (三)背景知识的短缺
  根据语言学家研究,阅读理解有两种图式:语言学图式,知识图式。两种指的是利用背景知识去理解读物传递信息,即用读者现有的知识去理解、消化、吸收读物的内容。背景知识的欠缺是从多层次影响阅读理解的,不熟悉个别词导致读不懂段落,不知道背景知识抓不住中心思想。
  (四)阅读技巧的欠缺
  学生由于平时在阅读当中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如:逐字逐句阅读,看见生词立刻查字典等,这样会导致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况,不仅大大减低了做题速度,还使学生感觉到阅读题无聊难做,久而久之便使学生失去了阅读的信心。
  三、解决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当然可以在平时进行训练时采取相应的办法来解决。
  (一)词汇量的扩大
  (1)构词法——英语的构词法分为转化、合成和派生三大块,其中派生词和合成词居多,通过了解构词法,可以让学生从旧的单词中学会新的单词,扩大词汇量。
  (2)字典的使用——在阅读时尽可能练习猜词,如关键词不会可查一下,把每天所查的词整理到一个本子上每天复习几次。
  (3)大量阅读——阅读材料中有80%的已知词汇材料,利用上下文或句子结构推测词义,日积月累必见成效。
  (二)掌握语法知识
  语法在阅读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文章的一段是一句话,这种长句在阅读中是很常见的,如果对句子了解的不够,层次划不清楚的话很难读懂句子。语法在当中起了启明照亮的作用,给读者指明了方向。
  (1)介绍简单句的五种基本结构;
  (2)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3)句子和句子或句子和词之间的关系;
  (4)特殊句型的介绍和应用;
  (5)句子成分的概念和基本定义。
  (三)拓宽文化背景知识
  把背景知识讲解透彻,并以补充材料的形式留给学生,引导学生渴望知道更多的背景知识,如风俗、历史、地理、人物等,平时的积累终将有用武之地。
  (四)阅读技巧
  首先,在训练过程当中,让学生分清哪些是细节题,哪些是概括题,在阅读当中应注意主题句,中心词的位置,最后概括中心思想,同时运用精读、略读、速读的技巧去解题。
  以上从微观层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要想让学生的阅读水平脱胎换骨,教师和学生就要从宏观的教学模式入手,即从阅读教学的整体和部分思维入手。
  四、传统教学模式与优化教学模式的对比
  (一)传统教学模式
  生词→句子→段落→课文→练习;即:部分 部分 ……→整体
  这样,把完整的课文分解为支离破碎的部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利于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章兼中教授指出:课文整体教学模式是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帮助学生在活生生的语流下完整理解课文大意、语言形式、篇章结构和修辞方法,在处理各个部分时达到局部不离整体,整体寓于局部之中。
  (二)优化教学模式
  整体→部分→整体
  语言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内容意义的理解是第一位,语言形式等是第二位。
  (三)功能目标
  阅读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学习和掌握课文内容所涉及的语言知识(词汇、句型、语法和习惯用法等),以及了解课文内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进而在阅读方法、阅读速度、阅读技巧和阅读理解的准确度和深度(阅读欣赏)上得到提高。   (四)操作程序
  1.阅读前的活动(pre-reading activities)
  简介阅读内容和介绍文化背景,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
  2.阅读过程活动(while-reading activities)
  整體粗读,领略内容大意。Yes-No Questions帮助理解。
  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注意语言结构,W—H Questions 帮助深化理解。
  整体重读,深层理解,掌握语言结构,Open-endedQuestions加深理解。
  3.阅读后活动(post-reading activities)
  多种迁移活动,活化教材,交际应用。
  五、整体与部分思维在教学中的应用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要求我们从整体出发,在整体和部分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中,综合地考察对象,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佳方案。我们可以将这种关系应用到英语教学中来,将它作为一种方法来指导我们的英语教学。其实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解释每一句的结构和涉及的语法生词短语,目的就是叫学生充分理解这一句的意思。但是由若干句组成的段又是什么意思呢?那由若干段组成的文章又是什么意思呢?每一句在段中是什么作用呢?每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呢?作者又想通过这篇文章跟我们说些什么呢?回答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整体思维,从文章的“小山”中跳出来从整体去把握文章。在把握整体文章之前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课后单词的解释,一个词在不同的环境中是有着不同的解释的,而课后给的是单词在本文的意思。通过课文的解释就可以对文章有个了解。比如,文章是关于哪一方面的,可以以哪种体裁来表达。随后教师逐字逐句的解释又使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不仅理解了作者的意图,还锻炼了思维能力,学到文章中的知识。使一篇好的文章不再简简单单是用来实习语法教学的工具。这个过程可以用这样一个比喻来概括。我们有一堆积木块,我们知道了每一个积木块的颜色、形状、大小,那我们就看看作者给我们堆成什么式样的建筑呢?
  通过看到作者的建筑,我们会想到为什么我们堆不出来了呢?这就是我想说的从对整体的把握来学习作者的风格。要写出好的文章,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好的文章。而从整体去欣赏一篇文章,欣赏文章的妙处就可以触及文章的核心。在从整体把握文章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了解文章的结构,读的文章多了就会形成好多的模板。有了这些模板对我们是很有好处的。首先有了模板我们可以很快地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有助于加快阅读速度,这一点在考试中很有用;其次是有了较多的模板储备就可以使我们写作的时候游刃有余,可以利用已有的模板,也可以用已有的模板作为平台,在此平台上进行创新形成新的模板。这不就是应用了牛顿的名言——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吗?
  六、结论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就可以发现整体与部分的思维方式在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一方面有助于领会文章的精髓,另一方面我们学到如何使我们的文字表达更加清晰更有感染力。在教师的带领下,运用整体与部分思维使学生文字驾驭能力不断提高,同时自身阅读外语材料的能力,段落合成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1.
  [2]王宗炎.语言问题探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1.
  [3]王宗炎.语言学和语言的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1.
  [4]陈焰.外语与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1.
  责任编辑:张丽
其他文献
摘 要 法律监督方式是法律监督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检察机关实现监督功能目标的载体和保障。方式不存,监督便无所依靠。特别是随着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检察诉讼职能与监督职能在不断被科学配置的情况下,对法律监督方式的定义、特征、分类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法律监督方式 定义 特征 种类  作者简介:段福华,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研究方向: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王群,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检察院
摘 要 20世纪70年代是印度核政策演变的重要阶段,是否继续发展核爆炸技术是英迪拉·甘地政府面临的重大核政策问题。甘地总理推行强有力的核政策,不仅重视核爆炸技术的发展,而且作出进行核试验的决定,印度随即迈过核门槛。印度核试验成功引起巴基斯坦的不安,巴基斯坦加大核武器研发力度,南亚的核竞争态势开始形成。  关键词 印度 核计划 巴基斯坦  作者简介:代兵,南京政治学院。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
[Abstract]Business English is English used in business contexts. It is a combination of knowledge in both business and language. Being faithful is of primary importance in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摘要]以吉林文化旅游为出发点,探讨旅游英语翻译和地方本科高校硕士研究生旅游英语学科建设,期待在吉林省文化旅游英语翻译研究方面做些有益探索。文章试图从翻译学、文化旅游、旅游英语等多学科多维度认识吉林文化旅游翻译和旅游英语研究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力图为加强翻译学科建设、助推吉林旅游发展研究提供新模式。  [关键词]翻译学科 吉林旅游 旅游发展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 行政诉讼是我国现行的三大诉讼之一,又被称为“民告官”的官司。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这一诉讼形式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内涵,重要性日益凸显。可以说,自1989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旧法)实施以来,这一诉讼形式在行政审判领域经历了形式从无到有、内容由少变多、解决问题从偏重实体到实体与程序并重的发展历程。经过立法者卓有成效的努力,施行二十余年后,该法通过2014年11月1
摘 要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力量源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是“中国梦”的核心目标,是伟大的新长征。梳理长征精神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间的历史渊源和内在逻辑,重构长征精神的时代内涵,总结长征精神对当代的启示,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长征精神 “两个一百
摘 要 俗话说:“打官司就是打证据”,现代诉讼理论认为:“证据是诉讼的脊髓”,可见“证据”与“诉讼”的密切联系以及“证据”在“诉讼”中的核心地位。诉讼离不开证据,证据是贯穿于整个诉讼中的法技术。但是,中国诉讼理论和立法并没有充分体现证据与诉讼的关系,更没有充分体现证据在诉讼中的核心地位。近年来,立足于法学的视角研究诉讼证据的文献越来越多,这些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升华了中国证据法理论。但是从具体诉讼阶段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确立了重大理论观点和工作部署,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回顾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只有依法治国才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治国理政道路上艰辛探索的必然产物。本文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四个方面对建设法治中国进行剖析,意在厘清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  关键
摘 要 本文拟在当前行政法学学者研究的各种观点上,通过列出、分析、比较、整合,采用比较研究法,比较国内外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并就裁量基准的完善提出自己的观点及建议。  关键词 裁量基准 概念 功能  作者简介:何容庆,湖南省凤凰县人民检察院反贪局科员。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2.212  行政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