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中原文化传播态势及动因探究

来源 :江海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_a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秦中原文化传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向周围地区快速扩张并引发文化交流。二里头夏文化立足中原,其传播态势是先向晋南、次之向关中地区播散,同时也向江汉地区拓展。中原早商文化首先挺进及山西南部、陕西中西部、河北的中南部,之后开始大规模地向南(湖北及湖南北部)、东南方(海岱地区、淮河中下游地区)扩张,商文化因此成为主体文化并向周边形成强劲辐射。中原周文化传播态势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西周早期,对他族文化的吸收功能大于其输出功能;西周中晚期,中原周文化出现强烈的对外扩散态势,各地周文化表现出明确的统一性。先秦中原文化的传播动因可归纳为战争及民族融合、对矿产资源的攫取、封藩建卫、异族姻亲、经济贸易等数端。
其他文献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项目施行以后对周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并提出具体防治对策和措施。文章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的发展,总结了当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
<正>先秦文献中梳理头发的用具统称为"栉",两汉文献才开始区分出"梳"和"篦"[1]。齿"稀疏"者为"梳",齿"比密"者为"篦"。目前学术界对梳篦历史进行研究的专著和文章已有不少,但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公路工程建设已经越来越多的得到人们的关注,对高等级公路的需求越来越大,加之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和工程质量都得到很大的进
企业既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也是环境保护的主战场。如何发挥环境信息披露在约束企业环境行为的“外部性”及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当前各利益相关者
本文从价值链、虚拟价值链以及价值网的基本理念出发,分析了传统媒体的价值创造体系,并以此为启发,探索了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介环境,在开发产品价值、受众价值、创新价值、协同
文章根据《2014年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通过对各级监测指标位次的变化,分析和总结2014年江苏科技进步监测水平的现状,同时与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等六省市进
就符号是人类实践及思维创造的一种最抽象和最丰富多彩的特殊实体而言,尽管人是创造符号和使用符号的唯一动物,但人的认知和符号化作用归根结底也是源自人的身体行为;是产生
<正>2006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 700万辆大关,汽车保有量逐年增长, 如果按这样的速度增长,2007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将达800万辆,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作为其产业基
会议
自2005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推出以来,近十年的应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切实感受到了苏教版语文教材的人文魅力,然而教材中存在的问题也引起了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