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碗,补心,补落花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t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天补碗勤,冬天补锅忙。别的日子留着补心。
  不知道是不是春天是一年的日子刚打开封面,人们都憧憬着好日子,心情比较欢快,一激动就容易打破碗。而冬天人们看见了日子的封底,没了念想,破罐破摔的心比较迫切,所以打破的锅就比较多。于是,补锅补碗的修补师傅隆重出场了。
  女娲似的修补师傅们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巡游,把裂了的碎了的锅碗补得天衣无缝,或者把接缝隆重地补成了锦上添花。当然,这女娲都是大老爷们儿,手却巧过了在布上绣花的姑娘媳妇,他们是在瓷片铁片上繡花。
  一个村有一个村的专属修补师傅,他要是补不动了就轮到他的儿子或女婿或徒弟,跟世袭领地似的。即便是邻村的修补师傅也几乎不串场,串了也没用,没人给活儿啊。
  村民们约定俗成地只认自己御用的修补师傅,无论啥时打裂了锅啊碗啊盆啊,都会收拾在厢房里,等待熟稔的那个修补师傅来拾掇。
  要是哪天修补师傅来了,家里居然没准备好几个要补的物件,那简直是一件太辜负人、一件太不仗义、一件太丢祖宗脸、一件见不得人的大事,怎么着也要寻个钢精锅换个底啊,哪怕借个破搪瓷脸盆补个漏啊,这样心里才过得去,才显得心里存了惦记。
  眼见着一个碎成了五六片的青瓷碗,被百般舍不得的李家婆婆用一块雪青的大手帕包着颤颤巍巍地交到了修补师傅手中,说:“这是我结婚时喜宴上用的碗,只剩这一个了……”。
  师傅用淡淡的眼神轻轻捎带了一眼,低头收下了。
  不知他用了什么魔法,等李家婆婆再见到这个碗时,碗不仅完整了,而且那些接缝被师傅巧妙地修补成了一株金色枝丫的树。原本小家碧玉的普通青瓷碗,突然有了大家闺秀的官窑风范。那金色线条的分割似乎是时光的惊艳窑变,美得不可或缺。
  李家婆婆小心翼翼地捧起碗,好半天不敢掖进怀里,端详了好一会儿,才确认了碗上的往日痕迹。脸上那个失而复得的惊喜啊,几乎瞬间盛满了手中的碗,又顺着碗沿漫溢。那师傅补好的,还有李家婆婆心里的好时光吧。
  是不是其实每个人都很想要那么一个人,帮着补碗补锅补衣,补心补念补情,再帮着补初一补骊歌补落花?
  我们补不胜补的一生啊,要历经多少沧桑多少精彩,才能拥有这么多繁复而惊艳的补丁。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军旅文学在当代文坛位置的整体边缘化,军旅女作家受到的关注与评论也日渐稀少,但女作家们的出色表现还是引起了一些评论家的注意。在《姹紫嫣红春满园
小晴到朋友钟婷家做客,一进门就听到钟婷的丈夫阿阳在嚷嚷:“我可不能让你晾坏我的衣服!”小晴问钟婷怎么回事,钟婷撇撇嘴说:“等会儿你自己看吧!”等阿阳把衣服晾好,小晴一看,顿时惊得合不拢嘴。只见所有衣服都被捋得整整齐齐,长短、颜色搭配得当,更让人惊讶的是,连衣服之间的间距,也分毫不差。那简直就是衣服的“阅兵式”!小晴惊叹不已:“这真是一件艺术品啊!”“艺术品?”钟婷没好气地说,“我看纯粹就是瞎折腾!
夏勇主编胡水君副主编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多位法律学者历时十余载,精心打造的中国本土法学经典著作、法理学高级教科书。全书除绪论外,共四编四十二章。第一编“观念和方法
在南宋判语中看到的地方权势者和豪民,以自己的经济基础为本,对基层社会行使司法领域的影响力。权势者主要的经济基础是土地经营,即作为地主,其中大部分应该是城居地主。在此
1966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做出了迅速兴建新航天发射场的决策,毛主席和周总理指示:现有场区要搬家,航天发射场地要搞两套,要防止苏联来破坏。国防科委把这一光荣的
一与往年相比,乌鲁木齐今年的冬天似乎来得更早一些。这才刚进入10月底,树上的叶子就已落得净光。还有那嘚瑟不停的寒风,也似乎要与肖翔过不去,全部不顾他的感受,早早地开始
读罢言九鼎的中篇小说《集训队》,让我想到了王甜的长篇《同袍》。两部作品都是具有鲜明成长小说特征的作品,前者写的是才华横溢的军校生陶器到集训队进行几个月的培训,后者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提高,需要把握好引领点、切入点、撬动点、支撑点这“四个点”。  引领点是在敬畏文化中增强自觉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敬畏文化是践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基础。提高文化软实力,需要我们以全新的视野、开放的胸怀、辩证的思维和战略的眼光,树立和坚持正确的
公共外交中文化一直都是重要的内容之一,但是直到20后,文化才真正成为公共外交的核心内容。文化成为公共外交的核心内容主要是由文化在当代国家软实力构成中的核心地位所决定
梁实秋幼年在北京居住时,有一次在大门口买糖棍儿。他的祖父问他买的是什么,他说:“白的叫‘猫屎橛’,黑的叫‘狗屎橛’。”老人很好奇,各咬一口尝尝,连说不错。过了几日,听到糖锣儿一响,梁实秋就站在院子里大叫:“爷爷,你吃猫屎橛,还是狗屎橛?”爷爷立即回答:“我吃猫屎橛!”一句话,便使这个满是童心童趣的老人跃然纸上。  我的老师启功先生更是童心满怀之人。在他的书房里,除了书籍、文房四宝,就是毛绒玩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