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能说“崇尚节俭是陋俗”!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ub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猴年春节,闲暇颇多。一日翻阅剪报簿,《崇尚节俭是上古不得已之陋俗》的文题跃入眼帘。因其立意罕见而为我所关注,细读之,知此论乃是戊戌时期的一些知识界的人士,对过去视为天经地义的信条进行反思,大胆进行思想观念更新的产物。据该文引证说,谭嗣同认为:崇俭抑奢阻碍了物资流通,结果是“愈俭愈陋,民智不兴,物产凋窳(音yǔ,恶劣、败坏意)……转辗相苦,转辗相累,驯至人人俭而人人贫,天下大势遂乃不可以支”。该文还说,梁启超认为,古代尚俭缘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和物质财富的匮乏,是“上古不得已之陋俗”,而后又反过来“导民于苦,以塞地利”。由于原文未注具体出处,一时无法查证此论是否是谭、梁之本意。即便属实,对于此类观念更新,笔者深觉大有研究之必要。
  说古代的节俭是缘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低下和物质财富的匮乏,是因陋而俭,因贫而俭,是“不得已”而为之,这是的确的。但不可因果倒置,说什么“愈俭愈陋”、“人人俭而人人贫”,乃至称节俭为“陋俗”,因为这不符合历史事实。
  因贫而不得不俭,是一回事;崇尚节俭,把节俭作为一种生活规范,作为一种道德追求,则是另一回事。崇尚节俭,不完全是缘于贫穷,而是缘于对劳动的尊重,对劳动成果的珍惜。物质财富都是劳动生产出来的,生产出物质财富是为了满足人们生存、发展、正当享受的需要,而不是任由人们随意糟塌、铺张浪费的。在小生产的社会里,生产效率很低,创造物资财富极其不易,故而,倡导节俭之名言警句甚多。笔者最欣赏的要数唐代诗人李绅写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和明代朱柏庐的两句治家格言:“一饭一粥,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节俭所以被人们视为美德而被崇尚,还因为节俭之德在整个道德修养诸多方面起着一种基础性的作用。节俭之德的缺失,难免不陷于放纵酒色、荒淫奢靡之祸坑。这方面先贤们同样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箴言。《晋书》云:“酒色便佞,乱德之甚也,不可以不戒。”北齐文学家刘昼云:“蔓延于荒淫之地,留连于是非之境,而不败德伤生者,盖亦寡矣。”宋代学者、政治家司马光说:“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有德者皆由俭来也。”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认为:“惟俭养德,惟侈荡心。”清代文学家钱泳说的是“惟俭可以养廉”,此语在“倡廉”的今天听来依然新鲜。
  节俭不仅是一种生活美德,它同政治关系极大。当政者如果豪华铺张,崇尚奢靡,则会失去人民的信任与拥戴,有丧失政权的危险。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咏史》诗所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便是诸多历史经验教训的恰当概括。1956年11月,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就讲过一个“酸菜里面出政治”的故事。1949年有一位将军向毛泽东提议给军队加薪,理由是资本家吃饭五个碗,解放军吃饭是盐水加一点酸菜,这不行。毛泽东对他的回答是:“这恰恰是好事。你是五个碗,我们吃酸菜。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解放军得人心就是这个酸菜,当然,还有别的。现在部队的伙食改善了,已经比专吃酸菜有所不同了。但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俭朴说的是生活作风,但其意义绝非仅限于生活作风。
  当年革命的时候,先辈们是把崇尚节俭和崇尚革命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方志敏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徐特立有言:“俭朴生活,不但可使精神愉快,而且可以培养革命品质。”毛泽东则从“出政治”、“得人心”的高度讲俭朴,他所说的“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显然是把俭朴生活包含在“艰苦奋斗”这个“政治本色”之中的。
  我国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和发展,无论是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是物质财富总量,都远是今非昔比。人民生活已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告诉我们,在全面建设和提高小康生活的新阶段,节俭之风只能发扬,不能泯灭;节俭之德只能提倡,不能批判。毛泽东在建国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指出,革命胜利后务必要“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而在建国后不久的一封电报中更明确地提出“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新时期之初,邓小平着意提出,干部、党员要“同群众一块吃苦”。在当前我国仍有数千万人温饱不足的条件下,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干部、党员务必不能忘记邓小平说的“同群众一块吃苦”的话,不能忘记邓小平说的“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的话。不能忘记胡锦涛同志的话:“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
  无论是谁说的,谭嗣同、梁启超说的也罢;无论是出于何种理由,打着“观念更新”的旗号也罢,对于“崇尚节俭是陋俗”之论,我们都要说“不”。今人搬出一百多年前的人的话,说什么“崇尚节俭是陋俗”,或许是为了“古为今用”,针对供过于求、市场疲软的社会病开出的诊治之方,以达鼓励消费、拉动内需之目的。动机也许不谓不高尚,目的也许不谓不善良,但我们是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者,不可只看动机不问效果,也不可只管眼前之利而不顾长远大计,因此,我们对“崇尚节俭是陋俗”要说的还是:“不”。
  当然,崇尚节俭,不是倡导安贫乐道,人人都当苦行僧。对包括物质生活在内的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人的内在需要。共产党人搞革命、搞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其着眼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个“人民”中,有你,也有我。尊重劳动,珍惜财富,珍惜资源,不铺张,不奢靡,不忘人民群众之苦,这是当今节俭精髓之所在。
其他文献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这是我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对全面小康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化,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框架体系目标要求的充实完善和提高。  [关键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内涵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7)11-0007-03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党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
摘 要:近年来,离婚后未与子女同住的人数因要求探望子女而变得越来越多。虽然“婚姻法”明确规定,离婚后不与子女同住的一方有权探望子女,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多,实施起来比较困难。虽然这个案子最终是通过警察的努力来实现的,但它迫使我们思考如何解决双方在实施类似离婚案件中的矛盾,促進顺利实现探望权,以及如何 处理行使探望和支付的权利。 支持付款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探望权;执行;义务  一、探
几乎无人不知,有个著名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了一本有名的书——《西行漫记》。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埃德加·斯诺其实从未到过延安。他到的是保安,距延安尚有几小时的车程。  真正到达并记录了延安的人,是埃德加的妻子海伦。研究者认为,《西行漫记》应算埃德加和海伦两人合作、两次西行的产物。   今年是海伦·斯诺诞辰100周年、逝世10周年,也是她踏访红都延安70周年。1937年,在中
4月6日起,央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自去年以来,我国连续第四次加息,也是继2月9日之后,2011年内的第二次上调基准利率.央行此次加息意图:
2017年11月6日14时,一起儿子刺伤父亲的案子在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开庭。法庭的旁听席座无虚席。旁听者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学生家长。14时30分,庭审正式开始。公诉人和
期刊
“受中国商务部委托,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2017年首次承办中国—东盟跨境电商研修班,旨在顺应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快速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推动双方在电子商务领域的交流,促进
期刊
今天很高兴与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同志们一起座谈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会。“七一”前我就有这个打算,主要出于三点考虑:一是在党的生日的时候,和党史工作者一起学
本文采用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生产贸易数据,检验理论机制部分提出的研究假设,并对决定城市质量分工的要素禀赋机制与本土市场效应机制进行甄别检验。实证研究发现,"高收入城市
习仲勋与周恩来的深厚情谊可以追溯到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在此后的几十年风雨历程中,习仲勋常受到周恩来的关心、教诲。从1950年9月起,习仲勋历任国务院文教委员会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