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扣单元主题,直击单元灵魂

来源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441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师简介
  殷俊生,江苏省特级教师,泰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曾在省级刊物上发表70多篇论文,其中4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出版论著一部,主张语文课堂回归本源。现任教于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
  徐东坡,泰州市教坛新秀、泰兴市教学能手。现任教于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
  焦志红,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
  任晓蓉,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
  唐雪梅,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
  卢忆苏,泰兴市323人才培养对象。现任教于泰兴市西城初级中学。
  同学们,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聊聊七年级语文下学期一、二单元的学习。在此之前,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无论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教材主编都设置了“单元主题”。如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一、二单元的主题分别是“人物风采”“童年趣事”;而人教版虽然没有明确的单元标题,但每一单元的前面有专门一页的简短文字,用以揭示该单元的主题。这些话语虽然短小,却是单元学习的核心所在。它告诉我们教材主编编写这个单元的意图,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以及学习方法,告诉我们该单元承担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目标。因此,我们要围绕单元主题展开学习。下面,我们就紧扣单元主题,谈谈这两个单元的学习。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人物风采”,我们不妨学着剖析,从细处领略人物风采。学习本单元,仅仅关注“人物”还不行,还必须要关注“风采”。也就是说,我们要搞清楚每一篇课文展示的“人物风采”是什么,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表面层次。我们需要通过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透视人物的精神风采。如《童年的朋友》中的一段对话:
  “你睡吧!还早着呢,——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
  “我不想睡!”
  “不想睡就不睡好了。”
  这段话虽然极其简短,但显得轻松柔和,显示出外祖母对“我”没有丝毫的勉强。从内容上说,劝小外孙再睡会儿是为了他的身体考虑,但当小外孙不想睡时,外婆马上放弃规劝,而是顺着小外孙的心意,绝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小外孙,可见外婆的慈爱。再者,跟小外孙说话时,外婆使用儿童化的语言而不是成人语言,如“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完全是儿童的口吻。一个饱经风霜挫折的老太婆,其性格之刚强、心情之苦闷,从小说《童年》中可以知晓,但她在直面冷酷世界的同时,却能用“童言”跟孙儿对话,足见其对小外孙的疼爱之心。其实,从课文节选中也可以看出外祖母处处不顺心,如气愤的目光、凶狠的面貌等,但这些无疑是为了反衬其对小阿廖沙的温暖慈爱。至此,外祖母慈爱善良的人物风采跃然纸上。其他的,《一面》从外貌描写表现鲁迅无私奉献的精神风采;《我的老师》从叙事的角度表现蔡老师热爱学生的风采;《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从叙述贝聿铭杰出成就的角度表现其为建筑事业做出的不朽贡献;《赵普》借细节描写表现赵普的刚正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形象风采。
  除了学会剖析之外,同学们还要学会补白,以求从宽处丰富人物风采。为了深入或者全面了解人物风采,我们还需要给课文“扩容”。如《童年的朋友》中,“我”坐船到什么地方去?为什么要去?为什么称外祖母是“我”童年的朋友,而不是外祖父或者是自己的母亲?这些问题,大家必须要弄清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大视野、全方位地领略人物风采,这就需要完整地阅读高尔基的《童年》了。再如,《一面》中,为什么“我”看到了“鲁迅译”三个字就好像得到了保证?鲁迅为什么在进步青年中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查阅有关资料我们就会发现,鲁迅有很多关心进步青年的事迹,如帮助青年车夫包扎伤口,替很多学生在包书皮上写姓名,关心培养萧红等左联青年作家的成长等。《赵普》一课中提及赵普的前任“龌龊循默”,不及赵普刚毅果断,我们也可从《宋史》中找到史实予以佐证——从一个普通的军事推官到几度出任宰相,从帮助赵匡胤黄袍加身到为太祖谋划攻城略地,直至建立大宋江山,赵普的足智多谋、刚毅果断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童年趣事”,我们要紧扣“趣”字展开学习。大家可能把“趣”仅仅理解为“有趣”“很好玩”,读了整个单元后可能觉得没“趣”或者不是很有“趣”。其实,每一篇课文都有独特的“趣”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重点描述了儿童的“玩趣”,无论是在百草园还是在三味书屋,作者都详细地写了十足的趣味。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本文的主题并非是批判封建教育制度,而应是回忆童年往事,怀念儿时的快乐生活。这其中既有探究、捕鸟、听故事的快乐,也有读书的快乐,否则,小时候读书的内容,为什么几十年后鲁迅还记得那么牢固呢?如果是批判的主题,那必是要板着面孔的,干吗还要写那么多的快乐呢?
  《月迹》之趣,是孩子对月光移动的好奇的“奇趣”,是对月光的踪迹不断探寻之“寻趣”,是孩子在追寻月光之后对美好顿悟的“悟趣”,这一连串的“趣”写出了孩童在探寻大自然的过程中的恍悟与成长。《三颗枸杞豆》除了写堵住金巴牛、捕捉花蝴蝶的“玩趣”外,还重点写了“志趣”——三叔用象征他人生教训的三颗枸杞豆教育了“我”,帮“我”立定了志向,后来,“我”成了一名植物学家。《我们家的男子汉》中,小男孩吃的乐趣、哭的乐趣、独立的乐趣,他对父亲的崇拜与遇事时的冷静等都很有趣。与前面几篇文章相比,《柳叶儿》侧重写“苦趣”,却以“乐”的形式描写出来,如爬树之乐、吃柳叶之乐,读者从貌似快乐的字里行间感受到的是涩涩的酸楚。
  总之,学习第二单元,同学们要紧扣“趣”字展开,注意揣摩写“趣”的文字,把握写“趣”的技巧;注意品读浸透在文字之中的“趣味”;注意领悟童趣中蕴含的深意,努力读出作者蕴藏其中的深思与智慧。
其他文献
前不久,我所在的城市曝光了一位喜欢连“一碗水都直接往楼下倒”的犟大爷。这位大爷几十年来,竟养成了随手往窗外扔垃圾的习惯。对此,小区负责卫生的工作人员十分头疼,楼下住
近日,和高三的同桌一起在王府井的星巴克坐了一晚上。我不得不说,她很啰嗦,她很无趣,她很煽情,她却深深地触动了我内心中那些尘封已久的记忆。用她的话说,我的高中和高考毁在
由中国科学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申办 ,国际科学编辑联合会、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主办 ,中国科学杂志社承办的“第 1 1届国际科学编辑会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本刊编辑委员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协助我们办刊的各级领导、有关单位和全国各地的广大作者、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良好
出版 2 0世纪前半叶曾生活在中国哈尔滨、上海和散居各国的俄罗斯侨民的著作 ,无疑是一项卓越的创举。这项工作的创始人则是令人赞叹的斗士李延龄教授以及中国作家和学者。这
正值高考报志愿时节,家长和学生最关心的当然是大学、城市与专业。如何在万千高校中筛选出自己心仪的大学,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样,这些数目众多的大学,如何吸引到足够的优秀考生,也是其学术命脉得以健康传承的关键所在。  大学与城市的关系密切。对于考生而言,选择一所大学即选择一座城市、选择一种生活。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大学是城市智力、技术的发源地,大学的活力从一个侧面彰显出一座城市的创新能力。  什么样的城
本文分析和讨论了对建筑物颜色与亮度的远距离测量方法以及相应的仪器。根据建筑物颜色的远距离测量的特点:要求测量系统本身体积小、重量轻、测量速度快、能胜任户外工作,我们
连皇帝却需要如此努力,平凡如你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勤奋呢?朱元璋从一个贫下中农,一路打拼,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开创了大明王朝。终于咸鱼翻身,按说,应该好好享受一番了吧,可朱
为适应轿车逐步进入家庭,更好地满足社会修车的实际需要,为广大汽车用户提供修车指南,在夏令热线活动时间,市汽车维修管理处抓紧编印本市首部《上海市汽车维修指南》,作为一
现在,离我两米之外,监考老师低着头不知在做啥。但我知道,本人的一举一动都进入了他的瞳孔。原先就紧张的我,手心变得更湿。我的双眼紧盯着题目,大脑却不配合,本来尚算平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