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在流行性腮腺炎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qiao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儿童,临床表现有发热和腮腺肿大等表现,常见的并发症有脑炎、睾丸炎、胰腺炎等,近年来发病趋势有所增高,为了更好地完成流行性腮腺炎的控制工作,现将昆山市第六人民医院2009~2011年确诊为流行性腮腺炎的病例的超声表现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2011年收治流行性腮腺炎患者56例,发病年龄3~18岁,<5岁4例,5~10岁39例,11~14岁14例,18岁1例,男女比例2.25:1。发病月份,全年散发,以3~5月份为高峰,56例患儿中有明确免疫接种史39例,17例接种史不详,有明确的性腮腺炎接触史18例,其中15例同学间相互传播。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和脸颊部肿胀及腮痛等,其中18例体温≥39℃。
  检查方法:患者无需特殊准备。采用西门子G6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MHz,患者一般取仰卧位,头向被检查侧对面偏转,采用多切面观察腮腺大小、回声及周边淋巴结情况。
  结果
  56例确诊为流行性腮腺炎的患儿中,有38例可见双侧腮腺肿大,内部回声减低,分布不均,内可见淋巴结回声,双侧颈部可见成串排列的肿大淋巴结,淋巴结边界清晰,皮髓质结构清晰,纵横比>2,有18例为腮腺内回声尚均,仅见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好发于儿童,本文资料显示5~10岁儿童好发。本病全年散发,以3月~5月为高峰,因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是一种嗜多种组织的副黏膜病毒科成员,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临床症状也表现多样,故高频超声可帮助临床准确诊断。但该病有时早期的表現,为腮腺内部回声均匀且不肿大,此时就应该探查双侧颈部,大部分患儿有颈部淋巴结的肿大,再结合症状也可明确诊断。总之,超声检查分辨率高,图像清新,简便、快捷、安全、经济,可作为诊断流行性腮腺炎的首选方法,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
  参考文献
  1石淑萍,钟小林.112例儿童流行性腮腺炎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173-174.
其他文献
简要介绍了大亚湾核电站换料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内容,以及两个机组第四循环换料设计的主要结果,并与测量值作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两个机组的换为设计满足了安全性能准则和经济性要
目的:观察体针后留头针时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吞咽困难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1例中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采用体针后留头针时配合饮水康复训练治疗
描述了核电厂安全目标的定义、种类和形式,阐述了安全目标的分解以及安全目标的应用与评估,并以美国核管会(NRC)的核电厂安全目标为例,讨论了在安全目标的发展和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
对百万千瓦参考核电站长燃耗堆芯采用的可燃毒物含量与堆芯燃料管理主要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该研究采用先进的燃料管理程序系统,对不同可燃毒物含量和不同可燃毒物棒根数据的进
人力资源激励机制通过特定的方式与管理体制提升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现目标到实际的转变。完善基层财政部门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有利于提升财政人员的工作效率,完善人力资源管
1997年6月4日,原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决定要制定和实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随后由科技部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亦称973计划)。制定和实施973计
总结了我国300MW压水堆核电厂堆芯反应性控制组件设计的基本经验。针对控制棒的主要失效模式,讨论了关键的技术问题,对于首次使用的的硼硅酸盐玻璃可燃毒物,着重研究了抗强辐照性能,以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使用医疗器械,才能帮助医护人员做好相应的医疗工作。因此,医护人员在进行诊治工作的过程中,只有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227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是小儿常见疾病,高居门诊就诊数,也是小儿感染性疾病“百病之源”,尤其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抵抗力差,其发烧患儿中以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占相当比率。2008年以来,应用痰热清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8年9月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性传播性疾病(如淋病、沙眼衣原体感染),婚外受孕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逐渐增;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由于上述各种原因导致的输卵管阻塞型疾病发生率不断增加,使不同程度的输卵管阻塞成为女性不孕的首要原因。为了更好地治疗输卵管因素导致的不孕,以提高其妊娠率。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法进行治疗,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