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n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工程项目管理显得尤其重要。但建筑施工过程涉及的人员众多,规模较大,因此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就具有较大的难度,建筑业管理人员必须具有非常精深的专业知识,在管理过程具有一定的全局意识和成本控制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管理;对策
  1、前言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具体工作是在施工前对项目所需的施工经费进行大致的预估,使投资者在施工初期便能有大致的投资预算,以便合理制定投资方案,促进企业的良性健康发展。工程造价管理不仅能够对施工进程进行合理化的管理,保证工程顺利竣工,还能使投资资源合理分配,降低生产成本,保证施工安全,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创造了条件。
  2、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内容
  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就是在优化建设方案、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采用合理有效的措施把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核定的造价限额以内。具体说,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就是在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合理确定投资估算、概算造价、预算造价、承包合同价、结算价、竣工决算价。要用投资估算价控制设计方案的选择和初步设计概算造价,用概算造价或修正概算造价控制施工图设计和预算造价,以使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在参与投标过程中一定要详细的了解招标内容,通过阅读招标文件可以得到一些招标信息,尤其是其中对招标范围的规定。在某些招标单位没有清楚详细的描述招标细节或写得不明确的情况下一定要清楚在答疑的时候提出来。要把方案尽量写得详细,施工单位在设计上颇费周章,一次施工单位的设计也要作为报价的重要依据。在参与投标的过程中,有一些事项需要注意,如以下几点:
  2.1答疑过程
  投标是整个工程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答疑过程又是投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参与投标人员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下发的招标文件要进行深入透彻的剖析,了解招标公司的具体要求和志愿发展方向,对于可能存在歧义的条款要详细征询招标方,尽量向招标公司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显示专业水准。同时,在招标前一定要做好尽量准确的成本预估工作,明确自己可接受的投资金额范围。
  2.2编标过程
  在正式的定标和投标过程前,一定要制定严密的编标过程。为保证编标的准确合理性,企业一般会设立专门的编标小组。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应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编标时要认真阅读有关单位发放的招标文件,确保与招标要求的统一性。尤其要注意工程量的计算应以图纸计算为主要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据计算的准确性。万一遇到偶发性事件,如:图纸绘制不清晰,表意不明确,一定要与图纸绘制者或有经验的施工员进行深刻探讨,保证施工的准确性。
  2.3定标过程
  标价是由建筑企业根据工程量清单、图纸等招标文件,经过编标小组进行预算得出的结果。就目前来说固定价是包括了建筑企业对外发包的所有内容,所以在定标过程中一定要要求施工人员对工程图纸精通的掌握。定标的过程也应严格遵照投标文件进行编著,不允许有漏项、漏算的问题存在。
  2.4竣工结算的控制
  竣工结算即完工后清算项目投资总额。首先需要明确竣工的意义,竣工就是按照合同条款按质、按量、按时的完成合同规定的施工项目并可以正常投入使用,并向投资方提供一定的质检文件、结算文件。根据业内有关施工法的规定,工程施工方应在竣工后28天内向投资方提交结算文件,并且一定要保证文件的真实完整性,以便投资方结算时有据可依。工程的结算也有一定的制定依据:首先要根据市场现行价格对不同的施工项目进行计价,参照当时的施工合同,参照具体的施工图纸及相应的施工资料,其中投标文件是最重要的参考资料。竣工的结算一定要严谨认真,要严格依据国家有关法规、行业制度、有关政策和施工前签订的合同来制定,只有做到上述几点,结算时价格的准确性、科学性、合理性才有保障。
  3、对合同的管理
  在双方签订合同时应该尽可能全面的考虑到有可能发生的一切冲突以及某方失误而对对方造成效益受损时要求的赔偿问题,要对合同中的每一项条款做到清楚的了解,在日后的结算过程中避免出现因对合同不理解而产生纠纷或意料之外的赔偿。双方执行的收费标准一定要明确的写在合同条款中作为收费依据。为了避免双方的误解,在合同中一定要表达清晰。
  4、工程造价管理对策
  (1)完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意味着老旧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已不使用。企业家很早就已认识到这一问题也进行了工程造价体系改革,但这一改革只在某一时段曾发挥过作用,现今,在我国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它已经与我国的市场经济不相融合。这就要求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改革方面不容掉以轻心,改革必须要不断深化,并采取更加有力度的方式。只有造价管理改革措施到位,才能适应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在日后的施工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2)为实现企业的长远有序發展,必须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以便在施工初期对建设方案进行优选,考虑风险,合理编制投资估算。有了管理制度的规范制约,可以使建设资金的使用更加合理,建设资金的管理更加有序,保证资金合理、有效的使用,减少资金利息支出和损失。同时,规范的管理制度可以使责任到人制更加明确,使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项都有专人负责,在企业内部建立与造价紧密结合的经济责任制。还可以加强各造价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强化基础工作的建设,确保服务质量,为建设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提供动态的可靠依据。(3)制度的人性化约束有时往往不能尽如人意,因此还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强制性的约束,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在政府立法中,一般以《建筑法》为核心,针对诸多细节展开合理的规定,使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解决时能有法可依,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措施。同时,严格的法律法规还能有完善的法制法规还能保证工程造价体系的合理运作。(4)工程造价中的监理是建筑工程质量、进度、造价的保障。实现对工程造价全部细节的掌握与控制就是对工程造价的监理。适应我国的市场经济的监理模式是保证造价管理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5、小结
  工程施工中提前进行工程所需投资的预算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事前制定高质量的工程造价方案,才能有效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创造条件。在具体施工中,要给予员工一定的自主性,使工作更为灵活,要实行人性化的多元化管理。只有做到上述要求,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促进工程造价体系的良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廉秀霞.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2).
  [2]闫英琳.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5).
其他文献
蓄电池是变电站直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蓄电池组的可靠稳定运行,不仅仅关系到整个变电站可靠运行,更是整个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有力保证。蓄电池长期运行的过程中,个别蓄电池单体的损坏和异常,需要将蓄电池单体退出运行或进行更换,为了更方便安全的进行蓄电池单体的更换工作,特对更换方法及工具进行改进。  变电站直流系统蓄电池组在变电站中的作用及地位  电力系统中直流电源系统为控制、信号、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及事
针对超小间距浅埋暗挖隧道施工中相临洞室的相互影响问题,重点研究了临时支撑的拆除对初期支护受力的影响,提出了简化超小间距隧道力学初支形成与拆除的分析模型,忽略中间土层的
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混凝土的裂缝较为普遍,特别是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裂缝几乎无处不在。尽管我们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措施,小心谨慎,但裂缝仍然时有发生。
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愈来愈高,高职院校学生面临更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就业为导向,打造特色高职英语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英语素质和技能,已成为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发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理论为学者们研究语言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奉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尝试探讨其对研究方法的启示。在研究方法方面,二语研究方法上可以借鉴隐喻的思维方法和基于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及工程特点,采用圆形逆作法深基坑施工新技术,分析了逆作法施工技术的方法及难点。
无论是教育理论,抑或教育实践,人都是其首要面对的存在,因而,人的问题往往是教育研究中最为核心的主题。从"孩子更加难教"这一"事实"出发,依循人性教育学立场的致思之径,通过对教育理论中的人性进行重思,发现其内隐的人性假设在限度意识上需明晰教育的能为与可为及其对于人的塑造和改变的有限性,同时,在主体意识上需要思考教师的可改变性和可塑性;其思维方式需聚合自然科学的证伪思维方式、人文学科的解释思维方式以及
面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象,面对青少年网瘾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何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优势,走进青少年读者的心灵,帮助青少年防治网瘾是公共图书馆必须思考的问题,这也是社
1、引言  110kV变电站是我国城市输变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稳定运行对我国城乡电力与工业用电安全起到关键作用。从二十世纪末至今,我国正在逐步实现变电站设备的现代化和控制系统自动化改造,所有在建变电站设备均已实现现代化和自动化。现代化变电站设备不但科技含量高而且结构复杂,其安装调试与使用维修方法也与以往设备有很大的不同。由于设备的正确调试是检测设备安装是否正确与系统是否完善的重要前提,因此
互联网络以其民主、自由、开放、多元的特性为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深度交流提供了便利,为教师开展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创造了条件。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如何把握自我与技术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