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雪涛:作家要写出更多动人的东西

来源 :现代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c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年初一,电影《刺杀小说家》上映。这部由导演路阳执导的作品改编自作家双雪涛的同名小说,历经了近五年的改编和拍摄,最终与观众见面。今年,改编自他的作品《平原上的摩西》的同名电影也将上映。
  2010年,还在沈阳做银行职员的双雪涛写了第一部小说《翅鬼》,两年后辞职,专职写作。2015年他离开东北,来到了北京。
  从2016年开始,双雪涛陆续出版了《天吾手记》《平原上的摩西》《聋哑时代》《飞行家》《猎人》等,成为当下中国最引人注目的青年作家之一,《平原上的摩西》的腰封上,形容他是“迟来的大师”。與此同时,他的小说在电影市场炙手可热,改编版权被各大影视公司争相购买,市场价值飙升。
  对于突如其来的关注,双雪涛不排斥,但也不会主动迎合。他依然保持着作家的独立思考,不会跨界为电影做编剧,因为“不自由,不自由后问题就大了”。

小说不要成为电影的束缚


  双雪涛一直对电影挺感兴趣,问及喜欢的导演有哪些,他说出一长串的名字:希区柯克、库布里克、黑泽明、布努埃尔、费里尼、伯格曼……
  2009年后,他曾给一家电影杂志写过几篇影评。最开始是投稿,和编辑认识后,还做过撰稿人。他写过导演刘别谦、贾樟柯的大版综述,写了几篇后就停了下来,去写小说了。
  2016年,华策电影公司邀请导演路阳,将双雪涛的小说《刺杀小说家》改编成电影。双雪涛看过路阳执导的《绣春刀》,非常喜欢,将自己的小说交给他,觉得特别合适。两个人第一次见面,聊得很通透,非常过瘾。路阳说,小说中久藏这个角色很像鲁迅短篇小说《铸剑》中的复仇少年。“听老路一说,我觉得还真有点儿道理,因为我也很喜欢小说《铸剑》”,双雪涛说,那个下午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刺杀小说家》的故事涉及两个世界的关系,人物性格比较复杂,双雪涛说,改编起来难度不小。他参与了早期的剧本策划,和编剧陈舒、禹扬聊得比较多,站在电影的角度去讨论,给电影一种自由度。“小说有小说的逻辑,电影有电影的逻辑,小说最好能帮助到内容,不要成为电影的束缚。”在剧本策划阶段,双雪涛特别喜欢大家围在一起头脑激荡,碰撞出有价值的东西,觉得大家一起聊创作是一件挺幸福的事儿。
  看完成片后,双雪涛觉得电影的整体故事走向及内核和小说还是很接近的,但特效的震撼力却超出了他的想象,“它不是用特效讲一个‘变形金刚’的故事,内核很有意思,感动是非常直接的”。
  这几年,双雪涛的小说成为热门“IP”,是各大影视公司竞相争夺的“香饽饽”。对双雪涛来说,小说的影视化改编是一个机缘的事情,有很多偶然性,他还是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尽量把小说写好。“如果有合适的导演合作,也是个好事。文学的某些部分需要去和大众接触,电影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媒介”。但对于是否考虑之后从事编剧工作,他很坚定地说,很难。因为那样就不自由了,对作家来说,自由和独立思考是最重要的,不自由,问题就大了。

摔破“铁饭碗”裸辞,成了无业游民


  双雪涛最初写小说是为了钱。2010年,6万字,60万新台币奖金,差不多够沈阳一套房的首付,合计下来,写1000个字能拿到2000块稿费,比给《看电影》杂志写影评那千字几十块钱的稿费划算多了——如果他参加那个刊在《南方周末》上的台湾文学比赛,并且能拿到首奖的话。
  在知道这事儿的第二天,双雪涛就开始写了。沉浸其中,仿佛一个老手,上班写了,下班也写,每天3000字,写了20天,然后没犹豫地把处女作寄去了台湾。顺风顺水,捧回来了“首届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这部中篇小说叫《翅鬼》。
  这提笔写作的才能,和一写便得奖的运气,也并非馅饼从天上掉下,随机砸中了他。双雪涛打小看书看得多,但按他自己的话说,文学的兴起兴浓,又似乎全是出于“爱慕虚荣”。小学时候背了不少唐诗宋词,努力写漂亮的日记等着老师表扬。之后“贪婪”又进了一步,挤出饭钱买作文选,憋着劲儿在作文里用名人名言。到了小学六年级,他已经在区图书馆读完了金庸古龙,读完了《基督山伯爵》《傲慢与偏见》和《巴黎圣母院》。
  初中他换了一张市图书馆的借阅卡,一路从巴金、王安忆,看到赵树理、孙犁。下午自习课老师转身一走,同学们就起哄:“双雪涛快上去,上去讲讲”,他也不推辞,站上讲台便开始讲福尔摩斯和金庸小说,连讲带编,真假交织。到了高中,有一次满分60分的作文,老师给打了64分,如同一只温柔的手指出了他的天赋异禀。然而,这样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日子,到了大学就歇菜了,学校里的图书馆借阅不便,加上双雪涛自觉没有王小波那样的才华,便一度投入了《魔兽争霸》的怀抱,数年青春虚度。
  终于,《翅鬼》的获奖将这位文学事业的“逃兵”吹回到了正路之上。双雪涛揣着用《翅鬼》挣来的奖杯,从台北回到东北,开始了白天坐银行、晚上写小说的双面生活。
  2012年,29岁的双雪涛决定辞去银行的工作,专职写作,他成为其所从业的那家银行20年来的头一个裸辞者。虽然同事领导都知道,他业余时间写小说,也拿过奖,但对于这种摔破“铁饭碗”的行为,还是挺震惊的,都问他,出啥事了。双雪涛还是坚定自己的选择,因为继续留下来的话,只能往副处长努力,未来人生的走向一眼见底。
  对于双雪涛的人生选择,家人开始也觉得不靠谱,风险太大,但是木已成舟后也便接受了,先这么混两年看看。双雪涛调侃到,就这样当了无业游民,一直干到现在。辞职后的前三年,收入“特稳定”,“就没有嘛,你光靠文学的稿费是很难养活自己的,但那时候一个特别好的地方在于,觉得(未来)有希望,会奔着希望去努力。”

  《刺杀小说家》就是那个时候创作出来的。小说中,千兵卫是一位前银行职员,他接到任务,去刺杀一位小说家。小说中的两个主人公,就像是双雪涛现实中的两个分身。谈及创作灵感,双雪涛回忆,当时他写的其他小说老是被退稿,发表不出来,就挺生气的,“觉得自己写得还行,为什么老是不顺利。所以就写了这么一个小说,一方面给自己鼓劲儿,另一方面想表达小说家的那种力量。”

  双雪涛:不会。我写作的时候是背对读者的。读者是一片汪洋大海,你不可能为一片大海工作,你看不到每一片浪花长啥样。你只能好好做自己的事儿,替自己干活儿能干好,替别人服务精神没那么高。万一被别人喜欢了是幸运,没人喜欢也无所谓。
  记者:我们通常谈论一部小说的时候,会说到语言、结构、节奏、故事等等,对你来说,你最在意小说的哪个环节或部分?
  双雪涛:我最在意打动我的东西,能让我脊梁骨一凉或是为之感到战栗,那种东西最重要。上次有这种感觉应该是看弗兰岑的《自由》,当时我在写《天吾手记》,一边写一边看,我感觉《自由》复兴了文学某种伟大的传统。我不喜欢那种包含了哲学、历史、心理学等等内容的小说,虽然显得特别深刻,但是长久下去会把文学搞死的。
  记者:你觉得未来读小说的人会变多还是变少?
  双雪涛:大家对故事的兴趣根植于基因里。人类最早靠打猎生存,晚上围着篝火听一个哥们儿吹牛,因为他吹得特别好,大家说你别去打猎了,万一被野猪拱死了呢,你就在这儿好好吹牛得了。打那时候开始,人们就都喜欢听故事。故事不会消亡,我们要关注的是故事的形态。作为一个小说作者,我们的工作是写出更多动人的东西,让人们觉得这种故事是可以看的,而不是乏味无趣的。
  我觉得年轻人是特别有希望的,他们受教育程度高、获得资讯的能力强、知道的东西更多、眼界更宽广,我相信他们知道什么东西是好的东西,只不过现在好小说太少,他们只能去关注娱乐八卦了。我在豆瓣上看读者们给我的书写评价,我觉得同作为读者的话,他们比我读我的小说还要认真,比我从中看到的东西更多。
  记者:你觉得作家是否应该和评论家在现实生活里保持距离?
  双雪涛:当然。应该是尼采吧,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人不能既拿起鞭子,又撅起屁股。”每个人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记者:你的社交圈里是否有许多作家朋友?是否认为写作应该进入某种圈子?
  双雪涛:我在北京没有朋友圈。有的话就是几個电影人吧,电影人通常状态比较放松。文学圈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圈子,我觉得文学还是要开放,要走到人民群众中去嘛。二三百人在那搞来搞去,就容易变成瓶子里的绦虫,很危险,没法经过市场检验啊。
  记者:你在写作这条路上,对自己未来的期许是?
  双雪涛:好好写东西吧。只能干这个了,也干不了别的了。希望能够……多写一点儿。即使写得不够好,也要多写一点儿。
其他文献
80后的冯印陶很显年轻,黑框眼镜、白色T-shirt、帆布鞋与双肩包是他的标配。日常工作中他没有什么管理者的架子,即使在公司也经常会熟络地帮参观的访客开门,看上去与米域内办公的白领们没有太多区别。  2016年成立的联合办公品牌米域是一家“上海味”颇为浓厚的创业公司,小资、透亮的采光是米域空间给人的第一印象,偏爱在商场顶层选址与颇具设计感的装修风格则是米域空间的共同特点。  米域 晶品是这家公司今
亚麻成熟后被从根到叶完整地收割堆积,待腐烂后留下坚实的纤维便可纺织制成自16世纪以来盛行的油画布面料。彼时正是欧洲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自那以后,欧洲画师从对神像与人像的单一执着,逐渐延伸到对日常生活的刻画。本已熟悉至不起眼的物件被一一呈現在画布上后,向世人展示出了与众不同的新面貌。 格物而致知,对日常静止物象的刻画亦是成为一种含蓄传达内心深处情感的修行。在如今,生活步调日渐繁杂,对身边事物的再创作
昨晚坐在走走停停的机场大巴上,看着逐渐黯淡的天色下因拥堵而缓慢行驶着的车流,知道自己又回到了这座城市的喧嚣。  窗外人潮汹涌,信号灯来回闪烁,但耳机里的歌却很安静:“天空越蔚蓝,越怕抬头看。电影越圆满,就越觉得伤感。有越多的时间,就越觉得不安。因为我总是孤单,过着孤单的日子……”是刘若英的《一辈子孤单》。  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因为电视剧《粉红女郎》,彼时我还在读小学,尚不知情为何物,现在再听到,却
近年来,一种起源于日本的“低欲望社会”的概念,开始在国内网络舆论场盛行。所谓“低欲望”的表现有:年轻人丧失物欲,不再购买汽车等传统意义上的高消费品,甚至厌倦名牌时装,餐饮主打“轻食”。一篇篇渲染“低欲望”的自媒体文,收割了一轮又一轮的流量,向指尖滑动屏幕的年轻人输出焦虑。  中国的年轻人真的“低欲望”了吗?或者说年轻人失去了消费的动力了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年轻人的消费水平仍然处
1月18日上午,2019年世界湿地日中国主场宣传活动在海南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举行。活动现场发布《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白皮书》,并向吉林省哈尼湿地、山东省济宁南四湖湿地、湖北省网湖湿地等8处重要湿地颁发国际重要湿地证书,同时为河北康保康巴诺尔国家湿地公园等16个2018年通过验收的国家湿地公园代表授牌。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国际湿地公约秘书处亚洲事务高级顾问饭塚玲子,海南省人民政
每个地方都有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或因地理环境、或因祖辈相传,在斯里兰卡西南海岸的浅海区至今仍然保留着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觀——“高跷钓鱼”,每根木杆都是家族世代相传的财产。  这种当地传统的捕鱼方法历史悠久,据说是以前没钱买船的渔民想出了这个办法;还有一种说法是由于这里的沿海地带分布着大量坚硬的石灰岩,因此出海捕鱼非常不便,渔船无法靠岸、渔网也容易被挂破,因此当地渔民发明了这种捕鱼方法。  
就在1月20号,《新相亲大会》在南京江宁万达广场举办了一场特别的“相亲大会”,单身男女通过游戏合作培养默契。可见,电竞越来越大众化了。  从大环境看,电竞产业发展迅速,2018年7月在PUBG(《绝地求生》)全球总决赛FPP模式中,中国战队OMG以3425分夺得冠军;8月在雅加达亚运会上,中国电竞队以2金1银的成绩位列奖牌榜的第一位;11月在英雄联盟S8世界总决赛上,中国战队IG再次斩获冠军…… 
最近几年,当代艺术品连连爆出“天价”,一张画或者作品竟然拍成过千万,甚至过亿这种“天价”的艺术品值吗?  在网上看到一篇消息,在德國柏林的美术馆,一名清洁工人误把艺术家马丁基彭伯格制作的装置艺术作品《当它从房顶开始滴落时》当成垃圾清理了  可叹的是一件价值690,000英镑的作品就这样毁了 经常参加一些当代艺术作品展,发觉很多人说看不懂,难于欣赏的确,当代艺术作品难以让大众接受,那么当代艺术家在想
“常爸”,是黄任这几年的新名字。  3年前,耶鲁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毕业的黄任从全球排名第一的投资银行辞职,创立“常青藤爸爸”公众号,投身学前教育行业。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坦言,这样的转变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为了陪伴孩子成长,二是商业嗅觉。  这个公众号目前已形成电商、内容付费、出版物和启蒙体系课为主的创业项目,2017年盈利5000万元。  陪孩子成长是他创业的“导火线”  黄任曾经是一名每天西装革履
等待春天的时候,我苦中作乐  这几个月,我可能很长时间都处于彷徨的状态,一直迫切地想出去散心,但这是不可能的。除夕夜,我和父母、哥哥一起吃了团圆饭,由于我和父母住得近,所以年初三前还常去探望他们,后來开始规定每户每两天只能一个人出去买菜,而且需要办理出入证才可以,因此我只能一个人在家。  可能长期呆在北京,所以我基本上连认识的邻居都没有,那种在家乡却又如陌生人一样的孤独感觉,是抗疫以来很难忘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