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姚明谈戏歌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ing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 话
  
  九十年代初,一首《故乡是北京》曾轰动一时。人们讶异于这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同时也被它优美的曲风深深地吸引住。后来,《前门情思大碗茶》《唱脸谱》《天桥梦》等一首又一首这样的作品出现,成为大街小巷传颂的经典,人们称之为“戏歌”。
  关于戏歌的由来和发展,其首创者姚明谈道:“我从小就对戏曲十分感兴趣,于是想如果用戏曲音乐的素材加上现代的意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呢?结果就有了后来的这些作品。起初我把这些曲子叫‘京歌’,后来人们传着传着就变成了‘戏歌’。”
  谈到戏歌与歌曲的区别,姚明说:“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戏曲与歌曲的区别。戏曲艺术历史源远流长,它的唱腔逐渐形成了固定的形式。歌曲则不然,它的内容十分宽泛,曲调新颖,旋律很有个性。同戏曲唱段相比,歌曲是一门独立的、群众性很强的艺术形式。”“我认为戏歌的创作首先要遵循歌曲的创作规律,否则就不是‘戏歌’,而成了戏曲唱段了;反过来,戏歌又要大量吸收戏曲的成分,两者应当是似是而非、若既若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就是戏歌的辨证关系。”
  关于戏歌究竟是应该偏“戏”多一些还是偏“歌”多一些的问题,姚明提出了他的看法:“这个问题我估计跟作者的职业有关,从事歌曲创作的,他的作品更歌曲化一些,反之亦然。总之,戏歌是一个新的艺术品种,许多问题还有待于不断的实践、研究。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那就是戏歌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有些作品听起来就像是一首民歌,或者同普通歌曲没有什么区别,戏曲成分只有作装饰。还有一些作品听起来就是戏曲唱段,没有任何新意。这样都不好,算不得真正的戏歌。”
  戏曲的地域性强,与当地方言联系密切,戏曲的地域性是否也要用声调来体现。姚明解释说:“我国的戏曲种类繁多,各个地方的方言又有很大的不同,于是就产生了鲜明的地方戏曲音乐特色。戏歌也是如此,我在写那些地域性较强的作品时,在考虑音乐形象和作品结构的同时,还要把当地的方言声调弄明白,然后再根据语言声调进行音乐创作这样,写出来的歌曲地域特色更加鲜明。”
  戲歌在创作之初被人们称为是“京歌”,早期的戏歌作品受到“京味儿”的影响是很大的。关于这个问题,姚明还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大家最熟悉的【唱脸谱】是一首“京味儿”、“戏味儿”都很浓的歌曲作品。那么,既然是京腔就应该有京韵,而北京的普通话“四声”分明,结果在歌词上就出了误差。最初,第一段词的开头是“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第二段词的首句是“紫面的天王神通大”。按照第一段的词谱出曲来,倒是字正腔圆,但是到了第二段的“神通大”时,就变成“甚痛打”了。因为两段的平仄大相径庭,因而才出现了这种结果。后来,姚明同词作者反复商量推敲,才有了现在的“紫色的天王托宝塔”,终于圆了空虚“腔”。因为戏歌首先应当是一首歌曲,它要有歌曲的特征,一段旋律有时要填入几段不同的歌词,这样就要求每段词的平仄必须做到统一一致,否则就会出现“倒字”,唱者不上口,听者也难受,人们也就不会承认这是戏歌了。
  最后,笔者请姚明谈谈戏歌的作用并对它下一个定义。“不管怎么说,戏歌的出现拓宽了歌曲创作的道路,丰富了歌曲创作的形式。它为传统戏曲的发展和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并为戏曲音乐的创新提供了一个参考。”姚明认真地说道,“如果有人来问我:‘什么叫戏歌?’,我就这样告诉他:‘用戏曲的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就叫戏歌!’”
其他文献
在印度古典音乐中,sitar(西塔尔琴)是非常著名的印度乐器,而surbahar(舒耳巴哈琴)是比较稀有和很难被掌握的一种印度乐器。这类乐器演奏的音乐还从未在中国演出过。10月14日晚,才华横溢的印度古典音乐家Brian Q.Silver(sitar演奏家)和他的妻子Shubha Sankaran(surbahar演奏家,唯一活跃在全球音乐会巡演台上的演奏surbahar的女性),来到了中央音乐学
期刊
书林蹀海    前辈音乐家李凌与资深翻译家薛范共同主编的《名歌经典》,经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推向社会。全书分中国作品卷和外国作品卷各3册,每一册的厚度平均相当于50万文字的容量,在国内同类书籍中,数量规模与质量品级堪称“鸿篇巨制”。  李凌说:“我很喜欢编歌集。把那些分散的、零星的、有代表性的歌曲,那些很受群众欢迎或者将受群众喜爱的歌曲收集在一起,以满足各方面读者的需要,这是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长
期刊
少数民族音乐之旅     生活在岷江上游高山深谷地带的羌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古老民族,由于悠久的历史和较闭塞的生活环境,羌族的传统文化里保留下许多淳朴厚重的古风遗韵。    羌族人民自古能歌善舞,拥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和高度的音乐成就。当前羌族的传统音乐主要有民歌、民间歌舞和民间器乐三类。因为羌族习尚万物有灵、崇拜自然和祖先,其信仰属民间信仰范畴,故羌族各种民间祭祀等活动中使用的音乐也可以归
期刊
2007年10月23日下午,正在开发中的西客站南广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由安家传媒机构主办、中铁恒丰置业协办的“定位·商机--万博汇商业价值研讨会”,在万博汇接待处现场举行,来自丰台区政府的规划专家、发展商中铁恒丰置业的领导、中实强商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领导、中国城市商业网点管理联合会的领导、中国乐器协会的代表、中国百年老字号协会的代表,以及来自北京和全国的知名商业地产专家齐聚一堂,探讨万博
期刊
每周连载    郎毓秀15岁中学毕业,郎静山决定送女儿到国立上海音专学习。上海音专是当时国内惟一的音乐专业高等学府,校内聚集着当时国内外音乐权威。那年暑假,上海音专正好办了暑期预备班,郎静山迫不及待地带女儿去报名。预备班的老师是当时上海音专高年级学生劳景贤,他成了郎毓秀的声乐启蒙老师。跟劳景贤学了两个月声乐,暑期结束后,郎毓秀因音色美,音域宽,顺利地进了国立音专。第一学期分配在周淑安老师班上,第二
期刊
音乐卡片    泰勒曼这个名字听起来很陌生,是大众较不熟悉的一位,但他却被公认为18世纪中叶的权威作曲家之一,同时也是那个时代最受尊敬的音乐家。泰勒曼与巴赫、亨德尔处于同一时代,之后的莫扎特、贝多芬又接踵而至,令泰勒曼黯然失色。到了20世纪中叶开始,泰勒曼才开始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他的乐谱出版的有200余种,研究他的传记与作品的专著有十余种;他的作品风靡欧美,成为音乐会中经常上演的曲目之一。此外,有
期刊
品味    声乐套曲,它的原意为“环圈舞”,即:Song-cycle。声乐套曲是利德盛期,确定下来的一种固定的歌曲套曲形式。声乐套曲中的各首歌曲通过其内容和音乐风格,使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在一起。声乐套曲这种形式不仅是贝多芬的首创,而且他1916年根据诗人阿洛伊斯、耶特莱斯的6首诗创作的《致远方的爱人》被公认为是德国第一部声乐套曲。  在这部声乐套曲中,贝多芬倾注了他对曾经的未婚妻——苔丽斯最初的思念
期刊
呼 声  我在童年的时候,曾经学过很多歌,它们始终伴随着我的成长。王莘同志创作的《歌唱祖国》就是其中之一。  最初学会这首歌,我还是个小学生,它那气势磅礴而又宽广深厚的旋律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  随着这首歌愈渐深入人心,愈渐广泛流传,我也一天天地长大。1964年,已经是大学三年级的我在人民大会堂观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彩排时,我又一次听到合唱队演唱《歌唱祖国》。从歌声中,我似乎看到了波涛翻滚的
期刊
心香一瓣    我和王莘有着几十年的密切交往,王莘是我的老师、长辈,也是我的朋友。王莘对我的一生帮助很多,影响很大。听到王莘逝世的消息,我找出了许多老照片,找出当年王莘为我出版歌集写的序,一件件往事历历在目。  王莘的作品《歌唱祖国》被誉为中国第二国歌,家喻户晓。但王莘一生扎扎实实,谦虚谨慎,不爱张扬。    1955年7月,我从天津師范学校美术音乐班毕业分配到天津53中学教音乐,12月被调到少年
期刊
眼 光    晓其,先后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附中和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徐荣坤、孙云鹰、陈恩光、唐朴林等教授。现任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  主要音乐作品有:民族管弦乐《秦山之光》——为我国第一座核电站而作、交响乐《元、源、圆》——为1997香港回归而作、歌曲《祝你幸福》《听我唱支抒情的歌》《知青妈妈》《四季平安》等数百首。出版有《周大风教育文集》(主编)、《晓其歌曲选集》及CD《开满桂花的杭州》等
期刊